关于武术格斗的几个认知层次

中国武术能不能实战,是否会比其他外国格斗术实战更差,相信每个关心过中国武术的国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从大的方向上看,中国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理解普遍存在四个层次,不同层次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个层次: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个层次的民众通过自己所看到的网上视频比赛的个人输赢,论拳种的强弱优劣是非。

因此,本层次人基本观点为:武术不能实战。

持这类观点的人喜欢“用事实说话,用擂台结果说话”,因为网上很多习武之人确实败给了D哥和很多现代专业搏击运动员。

这类民众的思维普遍比较简单业余,输赢就代表所有。这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群众认知层次。

这个认知层次处在最外行认知层次,是纯粹看热闹的中国人。他们不太关注比赛双方的身高体重差别的因素,不太关注比赛双方年龄体能的差距,不太关心也不太懂比赛规则对哪方有利。总之,他们几乎不管实际存在的诸多影响到格斗对抗公平性的客观因素。

他们认为,

你练太极的人输了,基本就等于整个太极输了。

他们的看法比较简单,因为没有专业的格斗知识储备,所以也没什么太多专业的思考,只能简单的看表面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认知能力有限的群众,甚至会通过比赛个人胜负的结果做更大胆的延申,去得出整体结果(如所有中国太极拳从古至今几乎全是假的)的倾向。(这种认知水平的人往往也会有类似的地域偏见,比如认为是河南人的就喜欢盗井盖)

他们倾向于强调两个不同拳种的人之间胜败的必然性。即拳种的优劣能主导决定个人的胜败。他们中极端的人 甚至还会有一种类似 认为有了一本九阴真经式的武术秘籍就能迅速改变一个人的格斗实战能力的认知倾向(这或许是影视作品长期洗脑的影响)。

这个认知层次的人,对一些原本有道理的话会有各种业余可笑错误的认识和解读。这些人在很多网上事件视频中跟帖中跟风嘲笑、诋毁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最低级业余的认知层次,例如:

比如“越老,功夫越深”

他们理解或者说刻意解读为武术练的越久、武者年龄越大,实战水平越高。以此来讽刺那些被年轻搏击运动员打败的传统武术的老师傅。

比如“四两拨千斤”

他们理解为学了点武术技术就一定能以小博大,以此来嘲讽那些被搏击教练KO的瘦弱的太极拳爱好者。

比如“武术是用来表演锻炼的,强身健体还行,格斗就算了”

(这是缺乏对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的基本常识认识。武术包括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可以说武术套路是用来表演、锻炼强身健体的为身体打基础的,但是不能说武术都是用来锻炼的,因为武术散打体系是用来竞技格斗的)

比如“武术都是按套路出牌,实际格斗谁跟你按套路出牌的”

(这是没有正确的认识武术套路这项运动目的是什么,对武术、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完全不清楚。中国武术=武术套路+武术散打)

比如看到师父和徒弟的徒手喂招对练练习,就嘲笑强调武术“对方不配合怎么办”“只能师父打徒弟”

(这是先入为主思想。其实对于各国军队、其他的外国的格斗术来说,会有同样类似的练习方式,这种配合训练方式是科学的,是从练习熟悉动作走向实战的一个科学的过程训练阶段。而说这些话的人好像丝毫不知军队也有这训练方式的这些事实或者说是选择性失盲,只是一味地跟风羞辱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民族传统武术,却不知道其实这也是在大言不惭的羞辱中国军人和外国格斗术,不知是无知还是说崇洋媚外搞双重标准)

也有一些人对自己民族武术不自信,会更含蓄一点表达自己观点,他们不想正面诋毁自己的民族武术,所以就开脱说“武术不只是实战,更主要是一种文化,可以强身健体”(意思是想委婉的表达实战很一般,拿不出手)。

这部分人在网上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很多调侃诋毁武术的错误言论由于其搞笑诙谐,所以赢得了大量同认知层次的看热闹的群众网友们的点赞和认可。这些言论往往在一篇高级黑诋毁武术文章中霸占了点赞支持最多的回复,成为最大的笑料爆点,并且顶在了最前面不断洗脑更多群众进入这个嘲讽大军中。

这样的例子网上非常多,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看看:

***

第二个层次: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本层次基本观点:现在的武术也能实战,在于使用它人的能力水平而不在于门派拳种本身的优劣。

他们认为任何一门武术本质不存在优劣,最主要都在于练习的个人。在于人的训练量,训练方法,在于教的人的教学水平,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先进等等。

他们这群人完全理解第一层次的群众的意思,他们的认知更加专业一些,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轻松秒杀第一个认知层次的群众的观点。

他们认为,

格斗的对抗选手两个人之间必须要在类似体重,类似年龄,类似规则下对比才公平,才有一定可比性。

并且,因为不同武术的擅长领域不同(所有的格斗术大体分为两大类 缠斗系和打斗系),比如有的武术擅长缠斗,有的擅长打斗,他们是很难直接在同一维度领域规则下对比的,所以要同维度领域的武术同规则下对比才有一定参考意义。比如传统柔道竞技对抗应该和传统太极散手、传统中国跤的摔法技术对比,现代武术散打和现代踢拳的同规则擂台站立打斗技术对比等等这些才是比较合适的。而不能说拿巴西柔术和现代韩国跆拳道这种一个全地面技术一个全腿法技术做比较,因为两个格斗领域完全不同的格斗技术去进行对抗,这种对比本身是意义不大的。

这就像问你说 葡萄、香蕉、苹果哪个更有营养一样,都有营养,维度不同而已。

基于上面所有,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真正带着格斗实战目的的太极散手业余爱好者,如果他天天在擂台实战训练技法,并且力量速度这些基础都有,则打败一个韩国水平一般的只练跆拳道的职业运动员都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例子是完全没有毛病,存在可能性的。

所有这一切个人的结果,都不能代表整个拳种的优劣,只能代表个人的成败。并不是这个韩国跆拳道运动员个人输了,就意味着韩国跆拳道不能实战全是假的,因为这些只能代表其个人能力而非整体。

反之,太极拳、传统空手道、古泰拳、古壮族拳、古傣族拳、八极拳、形意拳等等都是如此,输赢真正只能代表个人,而非整个群体的真假优劣。

他们同时也认为两个人对抗的胜败是存在一定概率性的。人的天赋能力/刻苦程度/身体状态发挥都主导决定了比赛胜败。

他们看第一个认知层次的人的一些结论,就和看笑话一样。

比如“越老,功夫越深”,他们知道老师傅、练的久格斗技法是会更加娴熟甚至灵活融汇贯通,实战经验也会更丰富,对同一个技法的理解也更深。而格斗技术技巧的使用确实是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整体实战水平,甚至抵消掉部分对手年龄体重体能力量速度方面的优势。但是如果对方技术技巧能力也很强,实战经验也很丰富,或者说即使对方技术能力一般很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年龄体格力量占据明显优势,则对手整体实力一定也会更强。这就武术里面的另外一句话,所谓“拳怕少壮”,其实这两句话都是对的,彼此不矛盾,但是意思要理解清楚。

比如“四两拨千斤”,同样他们知道技巧技术的使用,可以整体提高自己的实力,可以抵消部分自己与对手在体重力量上的劣势。但是如果对方也是技术技巧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则体格体重力量的劣势是决定性影响整体实战能力的,这种情况下,技术能力的优势对比意义就不大。

所有这两段话都在说一个简单的的道理,就是类似物理学的控制变量法,你要比一个变量就必须控制其他变量基本相同这个结论才会有意义。否则你的主观结论很可能是在刻意扭曲事实。

他们常提的几点看法,例如:

这些选手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个人水平,不能代表整个拳种,或者某一类武术,否则就是以偏概全。

武术散手都是杀人技,和现代搏击目的不同领域不同,无法比较。

街斗或者是无限制格斗,武术才有优势。

这些观点在他们这个认知层面上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层次: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层次的人像理科生,相信真相一定只有一个,到底谁更强,用数学建模的方式简化-量化-理想化一个主流的格斗场景,则一定会存在一个数学结论。这个问题有两个层次的简单理解,就是所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某种主流的特定格斗场景下,学哪种武术的人形成同样综合实战能力的时间效率最高?或者说抛开学习效率时间维度,学哪种武术的人的格斗实战能力的极值最高?

本层次基本观点:现代保留的传统武术不能实战(实战性相对不强),因为传统的东西在不断落后与落寞,时代在进步,传统武术实战已经弱于现代各类武术格斗术。

这个认知层次的这群人能深刻理解到了第二个层次人的意思,只不过他们是一群更加刁钻的理科生,他们喜欢把问题模型化,理想化,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得出整体性结论。

他们构造理想模型,精确地对比了各门武术实战水平。比如选一个最主流的格斗场景:一对一徒手格斗来进行建模。

首先是训练场景理想化:天赋基因同样的两个人,或者说一对双胞胎(同身高同体型同年龄),同样的训练时间,分别练不同派别武术,用各自常规的训练方法,一样的训练量,总之所有条件公平化一致化后,来对比一对一徒手的综合格斗实战能力。

比赛规则也是统一最能体现综合实战能力理想化模型,最常见的"安全非致命综合格斗"模型设定的比赛规则如下:不穿上衣不穿鞋的一对一的徒手格斗,整体类似MMA的规则,细化一些可能还包括必须不能踢裆-插眼-锁喉-倒地后不能蹬踏不能足球踢-不能同时用双拳(双峰贯耳)等等。

他们是一群严谨刁钻的会数学建模的理科生,在上面这一对一徒手格斗的规则上,他们还会再叠加一层数学概率论的逻辑来让这个数学模型更加完美,即: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面对的所有不同体格不同实战能力的个人,其对每个对手的胜率的积分面积,为此人真正的实战能力(而非只是打自己的那一个同胞兄弟的胜率)。

而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面对的所有人,他们在实战能力,体格体能力量速度等各个维度显然是正态分布的。

这些各种各维度正态分布的对手和某一个人胜率的积分为这个人的最终实战能力的数学期望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学期望值,能都把不同维度领域的武术都算进来用数字化对比,比如目前几乎只专注地面技术的巴西柔术会对应一个数学期望值,而专注站立打斗的现代泰拳也会有一个数学期望值。在这个理想的格斗数学建模中,它们是可以直接比较的。

他们第三层次认知的人也认同第二个层次的人认为的两个人的胜败是存在一定概率性的不是必然的,认同人的天赋能力刻苦程度也会直接决定胜败,但是通过理想化精确化公平化整个模型,是可以算到每个拳种对应的实战能力的数学期望值的。这个是可以对比可视化的,它已经相当精确化。

基于上面这个数学模型,可以得到某一个人学某一种武术的综合格斗实战能力的数学期望值,那么各类格斗术到底谁强谁弱?要怎么看呢?

考虑训练的时间维度后,会有两种理解都可以参考:

第一种"效率论":适合给大众参考,即对比达到相同实战能力期望值的时间效率。具体说就是同样的一群各种类型的人,进行相同时间精力训练之后的平均实战数学期望值的高低,即为各自格斗术的强弱。换一种说法就是,哪一个格斗术能够让自己更高效率的达到格斗实战能力的数学期望值,那么这种格斗术的实战能力就更强。

第二种"极值论":适合少数格斗精英强者,即对比没有时间限制下的各自最大的实战能力期望值。就是不看实现实战能力的数学期望值的效率,而看某一身体条件格斗精英在足够时间精力训练后能达到实战能力数学期望的最大值


总结来说,很显然,在格斗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现代的格斗术在效率上一定是整体进化的,来源于传统,进化于传统的。所以现代空手道实战能力自然强于传统空手道,现代泰拳自然强于古泰拳古壮拳。结论显而易见,没有进化甚至不断退化失传的传统中国武术,怎么比得过不断进化的外国现代格斗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这个建模还只是停留在徒手一对一格斗的这样一个主流的格斗场景上论实战能力的,它显然并不真正代表所有的实战场景。其实非徒手/穿衣/穿鞋/自然复杂的对抗场地/一对一双方都持械/徒手一对多/徒手多对多/徒手对持械等都是实际生活中很常见的格斗场景。这些更高维度的实战格斗场景还需要进一步纳入到上面这个数学建模里面看,维度更高但建模思路是类似的,结论也将会更加科学。

器械格斗实战能力的数学模型会更加复杂

第四个层次:

山水是动态交融一体,都是风景,本就不分山水。山水处处相通,因为动态发展变化,甚至没有了真假优劣,所有这一切背后其实是民族政治文化群体利益的博弈。

这个层次的人也能深刻理解到上面第一、二、三个层次的人的所有思想,只不过他们不再只是第三个认知层次的“精明的理科生”,更是文科出身的政治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战略家。他们有一个更高更动态的维度去看格斗。

本层次基本观点:

武术是活的动态的发展的,武术本质就是格斗,格斗即是武术初衷的核心发展方向,各类格斗术的整体原理技术都是底层相通的,武术当然可以实战,真正不能实战的是传承不好武术的全体中国人,而不是武术本身。

当今的中国人普遍都现在非常膜拜泰国泰拳、韩国跆拳道,泰拳MMA巴西柔术等几乎被中国群众普遍认可的天下第一的格斗术,即便是像韩国跆拳道这种实际实战很弱的格斗术依然有亿万中国年轻人为他辩护吹嘘传统韩国跆拳道的强大,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这种韩国文化所浸染自然会倾向于认可它热爱它了解它,就和母语是韩语英语而不是汉语的中国人对韩语英语的认可一样。

但是面对此情此景,有两个事实必须说给我们每个中国人自己听:

古代泰拳和中国今天的广西拳种昂拳(壮族拳)云南傣族拳其实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同一大类拳种(傣族、布依族、壮族的语言文化和泰国泰族缅甸掸族属于同一大类),可以说是同源的,甚至古壮族拳更加悠久还可能是古泰拳的源头。而韩国跆拳道的前身,来自于日本空手道(这个韩国人显然不承认)、韩国花郎道、韩国传统跆根,日本空手道曾经叫唐手道,来源于日本琉球传统唐手道,源头至少可以说部分传承自中国传统武术,而韩国本土的传统武术如韩国传统花郎道、韩国传统跆根更是和中国南北纷繁复杂的各派传统武术并无大的本质区别,站在整个东亚看其练习用的套路也并无大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传统的东亚武术,传统韩国武术,传统越南越武道,日本传统唐手道柔道这些,以及中国各类传统武术,并无大的本质区别,当年整体可以算一大类,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同源。

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场景:如果历史上这些韩国跆拳道泰国泰拳也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生长的某种地方武术(我们暂且叫它们"中国跆拳道""中国泰拳"),那它们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发展,到今天,这些“中国跆拳道”一定和其他现在的中国花拳绣腿的武术无差别,并且它进不了奥运会走向不了世界,或许只会和现在中国剩下的某个小地方的无人知晓的南拳北腿的小流派一样平庸,没几个人练,传承下来的也只是几个表演动作。而这些“中国泰拳”呢,一定也会和中国今天的广西拳种昂拳(壮族拳)一样,变成没人传承和知晓的花拳绣腿。

所以,中国的武术发展不起来,是中国人过去这几十年几百年群体无能下的结果,是中国人整个群体的问题,包括民族性格-国家各阶段发展政策-媒体环境引导-民族文化传承认知程度-格斗文化基础教育-民族武术发展整体生态等等这些,而非中国武术本身的问题。

中国各派武术本质是一个文化载体,需要的是一群受众去不断传承它爱护它丰富它革新它。

认清了是我们人的问题后,再来谈下当今世界格斗文化博弈的现状:

如今的世界,已经形成了格斗文化的壁垒,几乎所有能打的“器官”都被外国标签文化统治了。

全世界的腿法上的格斗术基本被韩国跆拳道统治,而不是中国武当腿法更不是中国其他各派武术的腿法,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南拳“北腿”,现在还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或真正知道“北腿”是什么样的,以及当初它是怎么杀人打人的;

出拳的都被英国欧美西方现代拳击统治,而不是中国各类拳法,比如经常听到的“南拳”“洪拳”“长拳”;

用肘击膝击的都算泰拳来统治,而不是中国各类传统武术的肘法膝法,还有几个中国人听过自己的“回回十八肘”“蝴蝶肘”;

摔跤的都算日本柔道统治,而不是中国跤,不是太极散手,估计很多中国年轻人可能还在问太极散手是啥,是用来干嘛的;

反关节锁关节的,都算日本柔术巴西柔术,而不是中国的擒拿术;

表演的都是现代极限武术运动,跑酷,跆拳道品势,日本柔道套路这些统治着,而不是中国各类武术套路,轻功,以及各类街头武术表演。

所有领域都被人占领了,并在世界范围甚至是中国国内形成格斗领域行业壁垒,还有什么人体器官是还没用的吗?对了,还有嘴巴,所以如今的中国武术只能用嘴了?

这就是残酷的现状,因为我们练的拳腿膝肘头摔拿甚至躺在地上的技术都算是偷学别人的了,只剩嘴巴了,如果咱们用嘴舌打不赢的话,那就只能证明中国武术从古至今都很弱。

因为这样的现实和荒谬的逻辑,所以D哥怎么都能赢,中国武术怎么都是输。

一旦我们万一用自己武术的腿法拳法击败证明自己的时候,这些技术都会被打上外国标签,算不到中国武术的头上。只有输了的时候,才算是中国武术的。


本质上咱们是在世界格斗擂台上做各自国家民族格斗文化的博弈。但是当下的中国人输了,我们不但丢了自己文化传播的先机,也丧失了自己民族祖先的尚武和血性的传统。

面对外部入侵的文化,接纳优秀的文化是必须的,但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弱者的行为,毁灭自己成就别人,一种是强者的行为,坚守自己,吸取别人优秀文化丰富自己。

这两种方式,举个例子,就好比韩语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科学的语言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后。我们中国人是选择放弃难学的汉字汉语用先进的韩文韩语来交流,还是选择坚持民族传统汉字汉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革新创新丰富汉字汉语内容,让其跟上时代潮流一样。

中国武术的兴衰,韩国跆拳道在中国年轻人的统治,本质就是文化入侵。

因为同样一个华丽的转身后摆腿,其实可以是中国武术的,也可以是韩国跆拳道的。但是韩国人厉害,让世界知道这个动作是韩国跆拳道的,让中国年轻人从小到大都知道这个动作是韩国跆拳道的。在未来中国人的认知里,中国武术可能根本没有这个动作。甚至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绝大部分从小练韩国跆拳道年轻人的概念里面,可能连武术这个概念都没有或者说认知里只知道武术从古至今就是一个花拳绣腿的骗局。

这就是中国,一个可笑可悲的群体。

因为真正不能实战的是全体中国人这个群体。

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 日本人有柔道柔术空手道,韩国有跆拳道,中国武术却要在中国消失?

中国武术,

这是一个落寞的文化,没有搭上奥运班车,早已落寞,缺少中国年轻人传承;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人练也赚不到多少钱的行业;

这是一个只剩下老人传承的基本只剩下表演套路的运动项目;

这里有一些虚伪虚荣的假大师;

这里有一个个旁观无德无脑流量为王的中国喷子领袖;

一群成分情况复杂的舆论工作者和键盘侠们,一心想着标新立异挖掘新观点抛出震撼弹,以否定批判诋毁贬低一切历史传统的东西为乐;

一群无知的被电影洗脑的以为武术只等于武术套路,武术套路能直接实战的中国普通民众,从一种误解陷入另外一种更深的误解;

一群亿万从小到大认知里面就没有武术的中国后辈年轻人,用腿的都算韩国跆拳道,用拳的算英国拳击,用摔的算日本柔道,锁关节反关节的算巴西柔术,用膝盖用肘的算泰拳,用头的都算缅甸拳。再说一次,当所有能用来攻击的身体部位都在中国年轻人的认知里被打上了外国标签的时候,中国武术真的就只能用嘴吗?

早已落寞的武术出路在哪里?国术之死,民族可悲。失去了民族千百年来尚武文化的载体后的中国人,只能把自己的努力寄托在传承和发扬韩国跆拳道上。

这就是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区别。一群无能的人加一群喷子组成的民族,和一群有骨气有血性的人组成的民族。

武术的衰败本质折射出的过去以来至今的中国人的“群体无能”下交出的一份不及格的答卷,而喷子们试图怪罪武术本身是假的,比如题目出的太难等理由,而不承认是中国这个包括喷子在内的群体自身的无能。

而事实上,上帝给地球上所有民族国家的交卷时间条件都是一样的。历史上我们中国曾经答卷答得比别人好,甚至是古代日韩泰越的老师,但是可惜的是,近现代以来,我们被日韩格斗文化完全碾压了。

所以说不是武术本身不行,本质上是“人”不行,即过去的我们民族“群体无能”所造就的中国武术的这一切现状:

我们现在练习中国武术的人的人数规模、教练的水平,

我们中国人现在所传承保留的现有的相对不完整的落后的武术训练体系、武术竞技体系、武术市场商业体系,

我们中国人现在所维护的这个武术的氛围、武术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

我们的民族性格、键盘侠群嘲的文化氛围、利益主导无良的炒作机制等等,

以及如今缺少尚武精神文化的整个汉民族族性。


问民族武术的出路

面对当前已经落寞并陷入恶性循环的中国民族武术生态,面对当前大量毫无危机意识和羞耻心的中国人,有些关心民族格斗术的中国人肯定会问,承载我们民族尚武文化精神的中国武术的出路会在哪里?

在这里我只简单谈谈自己的个人看法

1.重新构建民族武术整体良性发展的生态:国家力量的有效介入和人民群众支持。

2.从娃娃抓起改变对中国武术的错误认知:武术基本常识的普及,真正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走进校园,并推动校园竞技化比赛。

3.武术散打急需变革:规则-形式-服装更加民族化,多样化。如使用半指拳套,完善“踢打摔拿”整体体系,规则限制上放宽摔拿技法的使用,考虑做没有地面技术的MMA。

最后祝福我们的民族格斗术,传承民族尚武精神

广州巴柔


题外话延申:

以上四个层次的人看问题的高度和格局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恰恰相反。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每高一个层次的人看低一个层次的人的观点和论据,就和看笑话一样。这就好比内行看外行一样类似。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行如隔山”。

每个层次的人的数量比重是差别巨大的,所以并不一定是高层次的人能影响全局,群众外行是整个舆论的土壤,其观点的正确与否确实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很显然大部分人是集中在外行半外行的层次,这些基本都是没接触或很少接触武术的外行群众。

D哥处在什么层次?

显然他不是处在第一个层次。D哥不会是外行,至少是一个半外行以上,也就是第二个层次或第二层以上的人,不过有这个层次的这点专业知识,再通过包装和设计炒作,就已经足够忽悠整个庞大的第一个层次的普通外行群众和媒体。

准确地说,东哥应该是处在第三个层次,所以能够轻易地站在更高层次打脸第二个层次的人,让被第二个层次的专业人士“忽悠”“说教”的部分第一个层次的人直接跨越层次认同到他这个更高的级别的认知层次的结论。

东哥的第三个层次认知与普通大众的第一个层次对于所谓武术大师被KO的认知层次虽然有差别,但是结论却达成一致:

即,中国武术不能打,甚至是从古至今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打,古代中国战场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亦或是中国古人从至今没有尚武精神战场上靠的是人多是集体武力,不靠个人武力;或者有干脆直接说中国古人一直都不会打仗的,好像领土自古都是用文化充话费靠敌人帮我们获得的。

总之,这两个层次的人在主观定论是同一个方向,只是论证的论据层次不同。不同群众的认知水平,很容易进入“先入为主”,就是先有主观结论,然后剩下的只是挑部分论据突出证明结论。所以,中国目前领土大,从古至今都不能和我们的祖先的格斗武术有丝毫关系。

不断扩大流量曝光数量的他,也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行群众也就是第一个层次的不少吃瓜群众对他的极力推崇,通过包装渲染等各种手段,他也越来越多的被第一个层次的普通中国人和媒体所认可。他提升了自己的商业价值,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失去立场后不断被群众认可被自己认可的心理快感,实现感,支持了其继续自己的“真理事业”,反对他的人越多,他会觉得自己坚持诋毁高级黑武术的价值越大。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对格斗武术的认知是从第一个层次往第二第三第四各层次逐渐提升的,越来越接近本质。但是现在信息爆炸,第一各层次认知的群众也可能直接被第三个层次的人洗脑,但是由于其没有打好第二个层次认知的基础,所以其认知看似是跳级到第三层次的,但实际还是应该算在第一个层次。这类认知跳级层次的人的观点看似被高人指点结论是对的,但实质其基础并不扎实甚至能被第二个层次的人反驳。

有一个外行记者本来就是属于第一个层次认知,但是受到第三各层次人的洗脑,成了一个不三不四的杂合体。比如王文局安。

我们先看他采访问话之业余,可以看出他对武术缺乏基本认知常识。

如下几个问题:采访李景亮,
王问:“你说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
李回答:“不知道”“应该算吧”

采访邹市明“武术散打武术套路。。。”

连基本常识概念都不清楚,暴露的王局这个记者第一个认知层次的本质,他对武术没有基本概念和认识,业余之处让人有些吃惊。

下面再来看他另外一个第三认知层次的言论:

武术所谓的杀人技存不存在还未知,没有力量速度只能杀自己。

这句话对武术的主观偏见很强,第三个层次结论是传统武术的效率相对现代会偏低。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没有力量和速度,是怪人还是怪武术本身。所以王局是没有第二个层次的认知,就直接拿出了第三层次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武术   认知   层次   泰拳   韩国   套路   跆拳道   中国   实战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