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让中国先登月”!美立法不许动登月遗址,中国要遵守吗?

2023年5月30日,神舟16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中国的太空探索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然而,在成功的背后,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却在媒体面前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将中国的航天活动描绘成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关注,也揭示出中美在太空竞赛中的紧张关系。

为了理解这一切的来龙去脉,让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的登月计划及其与美国的历史对比。


我国的太空梦始于古代,月亮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从广寒宫的传说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月亮一直是中国人向往的对象。然而,直到20世纪初,太空探索才成为可能。

1992年,中国启动了著名的912工程,正式投入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经过三十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发射载人飞船、航天员出舱活动和空间站建设等阶段,为后来的探月计划奠定了基础。


探月计划以“嫦娥工程”为名,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功发射嫦娥1号和嫦娥2号,绕月进行探测,成功降落,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探月时代。目前,我国正准备迈入第二阶段,实现载人登月计划。根据探月部门透露,预计在2028年筛选登月队伍,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千年来的登月梦,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中国不仅着眼于国家利益,更是为了全球的共同发展。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航天计划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敌意。尼尔森在公开场合举着月球照片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的航天活动是为了军事目的,尽管这一说法毫无根据。

美国甚至通过新法案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动美国登月遗址,试图在法律层面遏制中国的航天活动。这种对立的背后,是美国曾经的航天霸主地位受到威胁的焦虑心理。


美国的登月计划始于冷战时期。苏联率先将人类送上太空,让美国感到面子尽失,于是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这一计划实质上是为了在太空竞赛中压倒苏联,它并非基于科学探索的目的。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取得了太空竞赛的胜利,然而,此后美国再未重返月球。这彰显了美国登月计划的军事竞赛本质,一旦目的达成,资金支持便大幅减少,航天技术进步也陷入停滞。


如今,美国宇航局局长尼尔森渲染“中国威胁论”,不过是其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尼尔森深知政府拨款程序的繁琐,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不惜渲染外部威胁,强调太空竞赛的紧迫性。然而,他忽略了经济支持对科研进步的影响,太空竞赛并非单凭制造假想敌就能实现的。

中国的航天发展在经济支持有限的情况下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证明科研实力和财政支持同等重要。


美国的焦虑表现在不惜通过法案来阻挠中国的登月计划,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2020年通过的《在太空中保人类遗产的一小步法》是美国对抗中国的一环,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在月球的权益。

然而,这种做法不过是表面文章,试图在国际上制造对中国的负面印象,阻挠其在太空领域的进展。尽管美国将其法案试图国际化,但中国拥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法案成为国际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是否能够冲破美国的阻拦,按时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取决于中国坚定的科研决心和全球合作的支持。在这场太空竞赛中,中国不仅是国家利益的代言人,更是全人类对太空未知的探索者。尽管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但中国的航天计划既没有军事目的,也没有对其他国家的侵犯行为。

相反,中国在太空探索中秉持和平共赢的理念,愿与全球分享科研成果,促进太空科技的共同进步。


在这个太空竞赛的时代,中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为外部压力所动摇。神舟16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巅峰,也是对外宣示中国坚定走向太空的决心。

中国的登月计划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将太空探索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人类的未来铺平道路。


综合来看,中国的登月计划是基于对太空的向往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与军事目的毫无关联。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挠,但中国在太空探索中走的是和平共赢的道路。中国的科研实力和经济支持将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实现载人登月计划的关键因素。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太空探索的征途上奋勇前行,为全球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尼尔森   中国   阿波罗   目的   法案   美国   嫦娥   遗址   航天   太空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