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车库成了老人养老的屋,老了离开家园住车库,有太多的无奈

我所在的小区近几年有一个现象,好多人家装修拾掇楼下车库。24平的车库装修的有卧室,有卫生间,有厨房,有地暖。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成了那些年迈的老人的最后归宿。

小区入住于2005年,总共有8栋楼。小区楼间距大,家家户户采光充足。小区楼房总共四层,家家都有车库,停车十分方便。最近几年小区兴起一股装修车库的风气,最初是一两家,后来越来越多。

也是,我们这个小区的业主多数跨入50、60岁的行列,家里的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离开恋恋不舍的土地、老屋,离开处了几十年的街坊邻居,来依靠儿女。

小区的户型是三室两厅两卫136平米,按说完全能住得开老人。但是楼房没有电梯,爬楼对老人来说是个难题,他们不灵便的腿脚已经没法自如的上下楼。车库正好解决了爬楼的难题。况且车库面积24平,有的还与储藏室连着又增加10来平,已经是30多平了。

另外,儿女们有的已经当上了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老人觉得自己与孩子们作息不一样,吃饭吃不一块儿,有这么间车库知足了。

一、86岁的赵大爷就愿跟着大女儿

86岁的赵大爷,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老人在村里当了一辈子大队会计,有前后两院的大瓦房。老伴儿去世后不得不来到女儿家。四个女儿都考学出来端上了铁饭碗,日子过得不错。要说老人也该自豪,但他总有一个没有儿子的情结。他认为如果有儿子可能就不会离开老家。其实有儿子的也不得不来到城里,老了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

赵大爷的大女儿在县城,其她几个女儿在市里,在省城。老人就愿意跟着大女儿,除了大女婿脾气好之外,更因为县城离老家近。只要老家有事儿大女儿就要回去,赵大爷就能跟着回老家一次。见见老邻居,看看老院,摸摸门口的石榴树。

赵大爷的女儿家是四楼,爬上去就不想再下来,出门遛遛都成了奢望。自从住进车库,终于找到了平房的感觉。

二、韩叔老两口给儿媳带孩子,不能住农村的午间大瓦房了,只能住在车库

韩叔老两口都近70岁了,小孙子刚一周岁。儿子儿媳工作忙,带孩子的任务落在肩上。农村人最在乎的是孙子,孙女已经考上大学了,小孙子的到来填补了没有孙子的遗憾。老两口说啥也要帮忙把孙子带大。

实际韩叔的儿子家住二楼,楼层不高,他们爬楼也没有问题。但是农村的老公公不愿跟儿媳同在一个屋檐下,有太多的不便,尤其是夏天,光个膀子都不敢。幸亏有了这间车库,避免了很多麻烦,这样儿媳也自在不少。

三、儿媳的妈占了一间屋子,婆婆公公只好住车库

方大爷老两口有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姑娘们都生活在农村,儿子儿媳在县城工作。自从方大妈得了半身不遂就来投奔儿子。农村的老人还是传统思想,有儿子不愿住女儿家。

可是儿子的岳父去世了,岳母岁数大了需要照顾。岳母也曾经投奔大城市的儿子家,儿媳不打不闹,但是不跟婆婆说话,眼神里满是嫌弃。岳母在那待了一个月就有点抑郁了,只好来到女儿家。这样儿子只好每月给母亲贴补一些钱,弥补不能尽孝的亏欠。

儿子的岳母占着一间房子,孙子回来也要有自己的房间。方大爷老两口为了不难为儿子,主动提出住车库,这样也方便方大妈出来晒太阳。

儿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对方大爷老两口照顾的舒舒服服。这样两全其美。

老人们住进车库都有一份不得已但是老了有这样的归宿,守着儿女也算得上幸福。

小区的闲散地方很多,可以随便停车,也是车库可以随意变成住房的关键。现在的新小区再也没有了这种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车库   老人   小区   孙子   老两口   儿媳   岳母   大爷   儿子   无奈   女儿   家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