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给纪晓岚一张白纸让他宣读,纪晓岚一张口,乾隆瞬间龙颜大悦

前言

在乾隆时期,有一位名叫纪晓岚的文人,他以过目不忘、博闻强识而成为一时传奇。1763年,北京发生旱灾,乾隆决定亲自主持天坛祈雨仪式。

原定宣读祈雨文的张廷玉临时生病无法出席,乾隆忽然传召纪晓岚代为宣读。当纪晓岚展开那张该是祈雨文的纸张时,却惊讶地发现那只是一张空白的白纸。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纪晓岚没有慌乱。他稳住心神,决定以智擒智,把白纸反过来考问皇帝,结果成功博得乾隆赞叹,更因此在乾隆心中地位大增。这一刻,纪晓岚机智的处事之道和敏锐的才情,在不经意间展现无遗。

那么,这场让乾隆龙颜大悦的奇遇,是如何发生的呢?它又反映了什么历史意义?我们不妨来细细品读这段故事。

灾祸横生的乾隆时代

公元1735年至1795年,正值清朝乾隆年间,是清朝国力鼎盛、文治武功的黄金时期。然而,在这似锦繁华的背后,却也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困顿与灾难。

那时的北方地区,降雨量在逐年减少。从1735年开始,大旱就开始频繁侵袭这片土地。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屡遭干旱之苦,民不聊生。据统计,在这60年间,北京地区就出现过17次旱灾。

旱灾导致农田枯萎、河流干涸,王公贵胄还能移居避暑,但广大农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毁于干旱。粮食严重欠收,价格暴涨,穷苦人家更是粒米难求。饥荒和疫病随之而来,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频繁的灾害,乾隆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修水利......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些应急措施对根本解决干旱毫无作用。百姓们只能无奈地仰望天空,盼望云开雾散,甘霖降落。在古代,自然灾害被视为天意,唯有祈求天地,才能化解危机。为此,清廷不惜重资修建天坛,以最高规格祭祀诸神,祈求保佑。

隆重的祈雨仪式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是清朝祭天的最高场所。它占地27万平方米,由坛庙、祈年殿、皇乾殿等建筑组成,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天命的旨意。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被称为“祈雨节”。这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正值农忙季节,是祈求天降甘霖的关键时刻。这一日,乾隆会亲率文武百官,从紫禁城出发,沿中轴线向南,来到天坛,进行隆重的祈雨仪式。

众人皆着朝服,佩戴彰显身份地位的饰物,步履庄严,肃立两旁。仪式按严格程序进行:首先,在圜丘坛上向天帝敬献牲礼、香烛、酒食,并合唱祷文,表达敬畏与感激之情。其次,在祈年殿向五谷神敬献供品,祈求丰收。

再者,在皇乾殿向日月星辰等天神献礼,颂言崇敬之心。最后,在神乐署演奏乐舞,以悦乐众神。仪式的高潮在诵祷文环节。作为皇帝与上天沟通的媒介,祷文价值非凡,必须字字珠玑、意义深远。若诵读不周,将被视为对天地神灵的亵渎,招来更大灾难。

因此,每次祈雨前,礼部都会重新撰拟祷文,交乾隆批改。仪式上由尚书或重臣诵读。这份任务无疑艰巨,须有才学与口才者方能胜任。

张廷玉出其不意

1763年,北京地区再遭严旱。乾隆决意亲临天坛祈雨,以示诚意。他命令礼部尚书张廷玉起草祷文,并在仪式上宣读。张廷玉是乾隆的心腹,深得皇帝倚重。他博古通今,诗文造诣高深,是理想的祷文撰写人选。按理说,他应当胸有成竹。

然而,就在祈雨仪式前一天,张廷玉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向乾隆请病假。这样重要的任务无人能替,乾隆甚是震惊。但时间紧迫,乾隆只得紧急传召纪晓岚代张廷玉诵读祷文。纪晓岚,字绍先,当时顺天府尹,以过目成诵的天资和敏锐的才智著称。他曾助乾隆解决多次难题,深受乾隆倚重。面对皇帝的召唤,纪晓岚不敢怠慢,只得赶往天坛。

张廷玉交给他一卷祷文,纪晓岚稍感宽慰。然而,当他在众目睽睽下展开那张“祷文”,却惊得目瞪口呆——那只是一张空白的白纸!

化险为夷的妙计

原来,“生病”不过是张廷玉的狡计。他故意在此时此刻给纪晓岚布下天罗地网,想以白纸考他的应变能力。如果慌了手脚,纪晓岚将失去乾隆的信任,甚至被斥为欺君;如果涂改祈雨文,又有玷污祭祀的嫌疑。张廷玉这样一着,将纪晓岚逼入绝境。

但纪晓岚稳住了心神。机智如他,怎会不知张廷玉的目的所在?他并不慌乱,甚至还微微一笑。

眼看众人等候许久,他缓步上前,向乾隆恭敬地叩首,然后展开白纸,平和地说道:“奴才奉命代张尚书宣读祷文。张尚书笔力了得,字迹秀美,文辞华丽。此文的妙处,在于深藏不露,不肯轻易示人。奴才愚笨,难以领会其中的奥秘,还请陛下赐教。”言罢,他将白纸恭恭敬敬地奉上。

乾隆接过白纸,顿时明白了张廷玉的用心。他不禁心中暗笑:纪晓岚果然聪明过人,将白纸化为献媚之词,又以问代诵,把责任推回给自己,既显得谦逊,又不失机智。

这样的人,确实难得

乾隆含笑点头,说道:“朕就知道,你的才干与众不同。能妥善应对各种情况,正是人杰。既然你诚心诚意祈福,上天必然感念。朕就当你已诵读过祷文了。”言罢,他命人取来一件金袍,赏赐纪晓岚。

获得金袍的纪晓岚乐不可支。他再三向乾隆顶礼谢恩,然后退下台阶。就在这时,隆隆雷声大作,电闪雷鸣,豪雨倾盆而下。

乾隆和群臣们都惊喜交加。他们认为这场及时的大雨,正是上天对纪晓岚诚心祷告的回应。纪晓岚也从此声名鹊起,成为清朝最著名的文人之一。

结语

纪晓岚从一张白纸中脱困,让我们看到了他机智谦和的人格魅力。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人必须具备的才学和应变能力。他们必须既学习古代经史,又通晓世道人情,才能游刃有余。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们就在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淀智慧,开拓进取。正因为有他们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需要像纪晓岚那样乐观豁达、机智勇敢、谦虚有礼,才能化危为机,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乾隆   白纸   天坛   祷文   旱灾   干旱   尚书   机智   清朝   仪式   瞬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