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姜育恒:这么多年,日子越过越简单|专访

姜育恒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坐标,他说自己是个想得很少的人,对“艺人”这个身份从不会刻意维持。生活中的他没有包袱,拍照的时候经常素颜出镜,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爽朗自然。这与他的生活原则如出一辙,姜育恒要求自己只要从舞台上走下来,就变成普通人,要努力将身上的“标签”撕碎,只有这样心态上才能最真挚地接近生活,才能接近观众。因此这样的姜育恒在新京报创刊20周年的员工歌唱比赛中,以“老朋友”的身份惊喜现身在大屏幕上,为两位要唱他代表作《再回首》的普通歌迷,送上了加油声。“大家好,我是《新京报》的老朋友姜育恒,回首20周年,我心依旧。听说有两位老朋友要演唱我的《再回首》,这首歌里唱着‘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能体会到这种意境,非常不简单。”

姜育恒。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老朋友”这个身份,却是姜育恒想留住的,他想把这个身份回馈给每一位歌迷。如今的姜育恒依然有着丰沛的创作激情——11月18日,他刚结束“姜育恒2023人生的路巡回演唱会”台北站演出,而这系列演唱会将会持续到2024年,还要唱遍很多个城市;除了舞台,姜育恒还在思考是否要在明年,出道40年之际,重新演绎一版新的《再回首》,“我还没有满足,外形上我也没有太显老态吧?(大笑)我希望把崭新的姿态呈现给大家,所以我会陆续规划很多新创作,比如这次大家已经听到的我和吴奇隆合唱的《心向你飞》,未来我也可能会和刘雨昕等青年音乐人合作,打造新的演唱会舞台,包括新的《再回首》。我想告诉大家,作为老朋友,姜育恒一直都在。”

【金曲】:相信《再回首》有“返璞归真”的力量

《再回首》是提到姜育恒就能立马想起来的一首歌。1991年,姜育恒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演唱《再回首》,由此大陆观众记住了这个名字。回想当年,姜育恒至今都带着一种“难以置信”,他说在上台之前其实并不了解春晚,公司问他愿不愿意在过年的时候到北京参加晚会,他一口答应,“这当然‘好啊’,毕竟能跟大陆的观众朋友在一起,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唱完歌下台,有位工作人员跟我说‘姜大哥,你知道今晚有多少人看到你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没有概念,他说‘今晚有7亿人可以看到你’。我真吓了一跳,7亿人是什么概念?一个晚会竟然能让这么多人看到你,太难以置信了。后来也就隔了几天,我就看到大陆街头都在放《再回首》,很多人都在唱,春晚的影响力太大了!”

其实《再回首》这首歌的原曲叫《凭着爱》,由歌手苏芮演唱,彼时这首粤语歌在香港已经颇有传唱度,恰巧苏芮和姜育恒在同一家公司,公司希望姜育恒也唱一版男声版。姜育恒清楚地记得初次听到《再回首》时的感受:“惊为天人,惊为天歌!我说我一定要唱!平心而论,我甚至觉得男性唱这首歌更合适,因为它的歌词充满了社会的历练感,男声会让歌在述说上更具有说服力。我当下就决定要好好做这首歌,后来这首歌的成绩确实也不错。”

歌曲《再回首》收录在专辑《多年以后·再回首》中。

网上有许多《再回首》的听感分享,有评论说这首歌是一种“绝境中的觉醒,忧郁中的畅快”,也有人说姜育恒唱出了“对未来之路夹杂着畏畏然又兴奋的感觉”,关于这首歌之后成为了经典金曲,姜育恒把这一切归功于当初的环境以及幕后有才华的创作者:“尽管当时是翻唱,但我一点压力都没有,我很相信我的唱歌方式,我听到了什么脑子里就会有画面,唱的时候情感呼之欲出。陈乐融(《再回首》作词人)和我年龄相仿,他非常了解我,当时我们公司一个他,一个我,一个陈志远(《梅花三弄》谱曲人)被称作‘铁三角’,只要我们三人合作的作品几乎都会走红(笑)。”

但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现在的人再听《再回首》,演唱者会期待新一代听众有什么新的感悟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姜育恒,他坦诚地回答道:“我不希望你们会怎样,我只是希望听这首歌的人都能感受到‘人生真的不过如此’,只有你从很多经历中体会、领悟,得到结论,那才是你的收获,而在那些收获中,我的这首歌可能只是起到了一点点作用。平淡、平凡才是人生活的本质,最终都是要返璞归真,这几十年来你在红尘里摸爬滚打,还可以回归初心和本质,我相信《再回首》能给人这样的力量。”

【往事】:从“不敢做梦”到唱出故事

姜育恒不忌讳别人提“红不红”的话题,因为他很清楚观众对一首歌的传唱度大过得奖或是销量,他更看重观众对他所唱歌曲的反馈——是否能在其中找到最真切的共鸣。

姜育恒年少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生前20年他在异乡度过,清寒艰苦的生活让他是一个“不敢做梦”的孩子:“我出生在韩国,是山东荣成人,第一语言是韩语和胶东话,后面到了中国台湾才开始学普通话。小时候我就在韩国云川的小镇长大,妈妈说我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唱歌,但对音乐表演还是没什么概念,更别提什么梦想。直到高一我患了骨髓炎,打着石膏哪都去不了,休学期间哥哥送我一把吉他,在整整八个月当中我苦练吉他,自弹自唱,从完全不会到成为全校吉他弹得最好的人,成了‘吉他姜’(笑)。”音乐就这样成为支撑姜育恒生活的重要爱好,提起往昔,至今他都认为自己非常幸运:“音乐上出类拔萃的人一大把,但很多人没机遇成为歌手,我很幸运能走入这道门。但过了这道门,你还要维持下去,维持的不二法门就是实力,这件事情我很早以前就非常清楚。”

姜育恒1984年凭借一首《爱我》出道,他记得在那一年的一场演唱会上,“接下来欢迎姜育恒”的报幕一出,他看到台下观众热情的反应,才意识到“自己红了”。随后他又推出了《驿动的心》等专辑,逐步奠定了在乐坛的影响力。“给歌曲《爱我》拍MV,当时拍摄地有个悬崖,我就坐在石头上弹吉他唱歌,导演当时就用‘孤独’定义了我,再加上我的歌大多都是抒情慢歌,当时的媒体给了我‘忧郁王子’的称号。”姜育恒回忆,自打母亲去世以后,他变得不爱和他人分享内心世界,高中开始,他学吉他都是自弹自唱,唱歌是他宣泄心中情感的一个方式:“我习惯于把人生经历和歌声相结合,曾经有个人说我的声音听起来好像‘受过伤’,我觉得很贴切,其实是我内心受伤了,再用声音表达出来,这大概也是我唱歌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

1987年姜育恒发行专辑《驿动的心》,收录十首歌曲。

姜育恒认为经典的歌曲大多来自让人有所感悟的故事感和真情实感,比如《驿动的心》这首歌,就是他和梁弘志一起吃了四个小时的火锅,将自己在韩国念书打工的漂泊经历与对方分享而来,“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其实讲的是我的故事,但中间融入的千千万万异乡游子的情感,讲的也是大家的故事。”到了1989年,《再回首》让姜育恒的人生迎来光辉时期,这首歌收录在《多年以后·再回首》专辑中,专辑封面取景于长城,姜育恒记得自己站在长城时激动的心情:“长城以往都是在书本里见到,当时居然让我真的站到了这里,那天我就不停地掉眼泪。我是一个情感丰沛的人,后来我结婚,也经历过投资失败等人生挫折,在整理人生情绪的过程中,我看透了一些东西,比如人际关系、生命本质,自我调整成了现在的乐观豁达。要知道我以前拍照都不笑的,但现在,我太爱笑了(大笑)。”

【心态】:没有野心,也不想强求

姜育恒近日度过了新一岁的生日,庆生海报上,他双手托腮,畅快地笑着。近年来他总是感叹,越是到现在这个年纪,心态反而更加豁达开朗,“我是个很简单的人,现在的心态很健康,相较年少时确实差别挺大。现在很少有事情能惹我生气,因为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我现在的豁达也是因为经历了很多负面的事情。人生有起起伏伏,音乐艺术千百年来也在表达悲情和凄美,往往这类故事最触动人心。你需要让负面的情绪回到正面的能量上来,日子还是要过,明天还要继续,不能停留在悲伤苦痛中,要换成力量往前走,这是我这20年来最深的感触。”

对人对物,姜育恒始终保持着一种真诚的亲和感,不如说,这是他在保留一位歌者的共情力和观察力。演唱会、综艺、商演某种程度上把姜育恒送上舞台,但却改变不了他想真实面对自己、不爱修饰包装的习惯:“作为歌手,我一点野心都没有,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个明星。可能有些明星出门前至少要照30分钟镜子,满意了才出去,但我从来不会,有时还挺邋遢的(笑),穿最简单的衣服,因为不想显眼,不想被大家注意到。在音乐、工作上我从来都顺其自然,就照着节奏往前走,用心唱歌即可。因为用心唱的歌一定会让对方的心与你相连,观众能感受到我在唱给他们听,这是我最看重的东西。”

姜育恒也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他什么,也不认为自己需要解释、澄清什么,“我的人生当然是起起落落的,为什么起?为什么落?这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没必要一一告知。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家人能够理解,能做到的我尽量努力,做不到的也不用过多解释。”说这话的时候,姜育恒再次感叹“我可能真的不太适合当艺人(笑)”,他觉得他的生活里没有强求:“在台上我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姜育恒,但下了舞台我就是普通人,一个老百姓,过着和大家一样的普通生活。其实我的个性不太适合这个行业,不会争压轴、抢C位,到哪里表演你让我第几个唱就第几个,毕竟表演是纯粹的事情,是和观众接触的舞台。我尽我所能把最好的展现出来就行了,越简单越好。”

姜育恒表示现在的心态非常豁达开朗,变得更爱大笑。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对话】

“不到满意的分数我不会出歌”

新京报:你曾说舞台是你最珍视的东西,它具体给你带来过什么?

姜育恒:不可取代的感动。我记得2004年在北京工体开演唱会,当时能开大型演唱会的机会并不多。我在台上唱了20多首歌,很多歌我只是起个头,很多人就能热情地跟唱,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歌手、一位音乐人的成就感,甚至还有一丝骄傲。因为一万多名听众朋友来看你,跟你一起唱,一起跳舞,一起笑,一起掉眼泪,一起欢呼,一起经历情绪起伏,这对站在舞台上的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感动。

新京报:谈到这样的瞬间时,能感受到你的激动,这也是你现在持续开巡演的动力?

姜育恒:当然。演唱会是跟观众对话、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比用文字、电话、写信来得更加真切。那时我告诉自己要多开演唱会,这个有魅力、有吸引力的舞台对很多艺人来说梦寐以求。现在每个城市都有特色场馆,比如台北小巨蛋、北京五棵松、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我非常希望明年能在全国更多的城市开演唱会,期待到时候还能看到你们。

11月19日结束的演唱会上,姜育恒合作老友吴奇隆、李翊君。 图来自李翊君微博

新京报:谈到音乐,你在创作上有哪些不会轻易改变的坚持?

姜育恒:我要确保出来的作品是自己的风格。比如《梅花三弄》,当时制作人给我听了旋律,大概消化了一个小时我就唱完了。因为在唱这首歌之前,我已经给不少歌添加过口白的部分,他们也希望在这首歌里保留我这种优势。但当时制作人希望我念成慷慨激昂的感觉,我说那一定不行,那不是我的风格,于是有了你们现在听到的《梅花三弄》。

新京报:提到自我风格,现在网上有许多评论会说“有些歌只有姜育恒可以唱”,你如何看这类评论?

姜育恒: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可能是因为我有自己独特的唱腔,我的很多歌都是在讲述心情、讲述故事,当我用歌诉说某一段故事的时候,确实能够激起大家内心的情绪,所以这才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姜育恒”,那首“姜育恒”的歌可能是《跟往事干杯》,也可能是《梅花三弄》。也正因如此,目前我还在继续创作音乐,我有很多新的作品正等待陆续跟大家见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做成实体专辑。

新京报:网上也会有探讨,觉得如今的乐坛创作出来的“金曲”越来越少,作为有过很多金曲的前辈,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姜育恒:过去听歌的方式和现在差别很大。以前听歌渠道少但专注度高,现在更多是速食文化,比如做了前奏几乎没什么用,大家刷歌就听几十秒,只有这几十秒被接受了才有机会让整首歌被听到。这是件挺悲哀的事,但对我来说不重要,我做好自己的东西就好了,不管多少人能听到,不管是不是个赔钱的买卖,我们还是会坚持创作,并且我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不到满意的分数我是绝对不会推出(歌曲)的。

新京报:这些年你和你的歌迷是什么样的互动方式?

姜育恒:我的歌迷都不会追我的(笑),他们都是默默地在某一个角落听我的歌而已。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活一点都没有被打扰,就正常过日子。

新京报:有什么话是想对新一代歌手说的?

姜育恒:所有与音乐相关的工作者一定要回到音乐本质上,偶像是有生命周期的。以前的音乐为什么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最关键的原因是它有非常棒的歌词,而现在的一些歌,我听不到歌词,甚至不知道这首歌要表达什么,歌曲创作时旋律要动人,歌词也要出类拔萃。我非常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坚持自身特色,也要在音乐本质上多下功夫,我也非常期待和现在优秀的年轻人合作。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实习生 张霁

摄影 郭延冰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老朋友   金曲   豁达   专访   吉他   观众   多年   舞台   日子   简单   人生   专辑   故事   音乐   姜育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