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首例!华西医院为孤独症儿童开展菌群移植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刘苓教授团队联合心理卫生中心徐佳军副教授团队为一例孤独症儿童开展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患儿在肠道症状、语言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西南地区成功开展的首例用于孤独症儿童治疗的菌群移植。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孤独症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孤独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4岁被确诊孤独症

四处求医未果

患儿阳阳(化名)今年8岁,四年前被诊断为孤独症。据学校老师反映,阳阳上学时不遵守纪律,不主动和他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交流沟通能力和察言观色能力欠佳。阳阳妈妈也发现他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地板上转玩具车轮子,喜欢穿同一件运动服,总是重复说同样的话。四年前,阳阳妈妈带其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被确诊为孤独症。

虽然多处求医、多方尝试,但阳阳的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较前加重。阳阳上小学后出现厌学,违抗、投诉老师等,学校建议患儿休学治疗。

今年7月,阳阳再次来到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再次评估发现其“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性应答”的症状尤为突出。因此,消化内科和心理卫生中心团队认为,其采用粪菌移植技术治疗能够同时在改善孤独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上获益。

8月4日,团队在消化内镜中心为阳阳进行了无痛结肠镜检查和结肠置管术,并于8月5日、8月7日、8月9日对阳阳进行了三次粪菌移植。10日,阳阳顺利出院。

出院后,据阳阳妈妈反映,孩子大便习惯较前显著改善,也很少出现腹痛或腹胀不适等情况;此外,阳阳在语言表达、社交互动、和情绪调控等方面也有所改善。

在完成菌群移植2个月后的随访复查中,阳阳妈妈表示,孩子不仅多了几个新伙伴,而且愿意和伙伴们去看动画电影,看见悲伤的电影情节时也会落泪。

西南地区首例粪菌移植治疗

记者了解到,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患者往往都有功能损害,其异常行为对社交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在孤独症的治疗干预方面,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只能依靠行为干预进行改善,使其更好适应社会生活。

据治疗团队介绍,最初菌群移植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最核心的方法,仅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而近年这一技术也逐渐扩展应用到孤独症、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精神疾病领域。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的临床研究,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此次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联合心理卫生中心开展儿童孤独症患者内镜下菌群移植技术是西南地区的首次实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甦 实习记者 朱馨月 供图 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华西   孤独症   西南地区   心理卫生   社交   症状   障碍   情绪   团队   儿童   医院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