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走笔丨钱塘潮涌 天涯咫尺

来源:中国军网

钱塘潮涌 天涯咫尺

■解放军报记者 李诗鹤

亚运赛场,激战正酣;媒体村内,一派繁忙。

每天从早到晚,一趟接一趟的大巴车从亚运会的媒体村出发,载着我们这些记者,奔赴各个赛场。

一路上,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随处可见的亚运标语、青春洋溢的“小青荷”,都让人感受到火热的亚运氛围和杭州这座城市的热情。

我们所住的媒体村,其实就坐落在钱塘江畔。只是大家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走到江边,去听听江潮涌动的声音。从媒体村到钱塘江的一段路上,种满了格桑花。它们星星点点地开着,像蝴蝶一样在一片绿色中翩翩起舞。老家的黄土高坡上,每家每户门前都长着这样的花,我从小习以为常,从没问过它叫什么。

工作以后,我见过一位离家千里的军人,在边防哨所里为常年见不到面的女儿,种下了一片她喜欢的格桑花;还见过一位吃苦耐劳的军嫂,踏着遍布格桑花的山路,奔赴守卫边防的爱人身边。我才知道,从小习以为常的花,就叫“格桑花”。原来,平凡的事物背后,竟蕴藏如此动人的力量。这段路上为什么会种格桑花?我无从得知。但因为这种熟悉亲切的花儿,我的心与那从未离近观赏的钱塘江,第一次连接在了一起。

真正感受到“潮涌”的魅力,是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鱼鳞潮等钱塘江潮此起彼伏;两位演员飞旋于空中,与浪潮共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寓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宋代著名文人潘阆经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四处游历。正值八月,满杭州城的人都赶来观潮。钱塘盛景动人心魄,他自此念念不忘。

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有那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的人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们庄严肃立,高唱国歌,气势壮观如潮;来自叙利亚的体育代表团一出场,全场观众起立,掌声如潮。如今,来自亚洲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在钱塘江畔相聚。“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座城市的热情,也彰显一个国家的胸怀。

亚运大幕拉开,赛事如火如荼。橄榄球赛场上,姑娘们为了争夺球权,用身体撞击身体,用尽全力地拼抢;游泳馆里,落在最后的运动员,在观众的鼓励下奋力游向终点;48岁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为了梦想第5次来到亚运赛场。

体育运动的魅力在哪里?或许就是,汗水会浇灌梦想,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在一次女足比赛过程中,我接到了几名高原官兵打来的视频电话。他们刚刚结束20公里拉练回到营区,一边吸氧、一边催我把镜头转过去面向赛场。恰巧赶上女足进球,他们一个个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一名战士为此还特地发了微信朋友圈,“感谢家人带我直播看亚运”。我感到无比触动,为战士那声“家人”的称呼,为那份来自风雪高原的热烈。一位从事军事新闻工作的前辈说过:“雪域高原军营和亚运会场有着同样的美好、同样的激情、同样的灿烂星光。”我想,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向往,一定是相通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钱塘潮涌,天涯亦是咫尺。

(解放军报杭州9月27日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亚运   钱塘江   解放军报   江畔   边防   杭州   赛场   高原   路上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