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名将王翦的后代分家避祸,不料造就2个千年豪门

在秦灭六国的历程中,王翦亲手将五国灭亡,奠定了秦朝的基业。然而,随着秦朝走向灭亡,王翦一家也成为了六国后代的报复目标。

成王败寇的铁律,前朝遗族往往只能迎来家道中落的结局,能保住性命已是幸事。

但王翦的后代却是个例外。

不仅成功的存活了下来,还演变成了两个绵延千年的豪门家族。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国末期,楚汉相争,秦国势力日衰。项羽起兵反秦,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秦朝覆灭于即。

当时的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四散奔逃。

王家是当时顶尖的武将世家,王翦、王贲曾为秦国攻城掠地,功勋卓著。

但秦朝即将覆灭,王家也难逃一劫。王离之子王元、王威商议后,决定分头带人迁徙,避开祸乱。

王元率族人来到山东琅琊,王威率族人来到山西太原。

王元在琅琊夯实的家训里强调“义”的重要。他告诫子孙要仁爱宽厚、待人宽容。琅琊王氏后代信奉儒家思想,以仁德治家,所以能在战乱中保存人性的光辉。

王威许多原则上注重子孙学习武艺,但也同样重视诗书修养。他希望子孙既能习武防身,又要读书明理,以兼济文武。

到了西晋末年,琅琊王氏开始崛起。王导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当时,“王与马共天下”的顺口溜传遍大江南北。

东晋皇帝司马睿也深知王导的才能与势力,为拉拢琅琊王氏,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导之子,两大家族从而结为姻亲。

在王导的调和下,北人族和南方人口矛盾减少,使得东晋王朝得以稳定统治。

东晋以后,琅琊王氏依然兴盛。《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的后人。他除了书法造诣高深,还以“东床快婿”的轶事为后人津津乐道。

王羲之的叔父王彬曾荐他入仕,他也最终官至右将军,显赫一时。王羲之的侄子王献之,也是一代书圣,与叔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他对音律学有独到之处,为唐玄宗编纂出乐律学著作,对规范唐代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琅琊王氏还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传承。历史上,琅琊王氏共繁育了92位宰辅,600多位文武名士,确实是一代传奇的千年大族。

太原王氏在南北朝时也颇有作为。王允斩杀董卓,立下汗马功劳。

据史书记载,王允先设计离间董卓和布,随后在董卓前往朝廷的路上设置下伏兵,成功诛杀了这个祸国吕殃民的奸贼,为汉室解除后顾之忧。

在魏晋时期,太原王氏也出现了非凡的高官显贵。六位王氏族人担任过三公之位,三位王氏贵女成为皇后。

此外,还有十多位王氏后人担任宰相重臣,可见太原王氏在当时的影响力。

唐代时,太原王氏与皇室关系紧密,成为七姓十家之一,这批家族被列为“禁婚家”,不允许婚姻互通,可见身份其尊贵。

太原王氏还孕育出了大批文学大家。王维在绘画、诗歌方面都有建树,有“诗有画,画有诗”之誉。

王勃的《滕王阁序》妙笔生花,是一代文豪。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也都出自太原王氏,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语文课本,对后世产生影响。

王家分崩离析,最终孕育出两个千年大族。关键在于他们注重家教,严格要求子弟读书习武,家学渊源。

否则,哪来的底蕴和香火,让王氏家族在金字塔中屹立不倒,终成巍峨大厦。

一个家族要兴旺发达,单靠这些方面的才能是不够的。家族之树枝叶繁茂,需要各方面均衡发展。

衰败与覆灭,原来都只在一念之间。兴盛与荣耀,也都源于毅力与毅力。

王家的传奇故事给后人的启示是,一个家族要在阶梯时代屹立不倒,就必须牢记家训、传承美德,并在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兼收并蓄、均衡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像王氏一样,在命运的洪流中砥前行,终成正果。

不要因一时奋战和失败而气馁失败斗志,只要坚持自强不息,就一定能开创出新的发展空间,开创巅峰生辉。

注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秦朝   王羲之   秦国   之子   大族   太原   东晋   族人   名将   豪门   后代   后人   千年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