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阴虚和阳虚,统统都补上

上了年纪,总爱去看病,听的最多的词,就是身体虚,阴虚,阳虚,告诉你一个事实,阴阳都虚。所以不要因为更年期,人家说你阴虚火旺,你就只补阴,人家说你怕冷怕寒,你就只补阳。

身体可不是一个机器那么简单的运作,身体的阴阳是互生互补的,所以一旦阳虚久了,阴也会跟着虚,反之亦然。

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下,你的身体阴阳都需要调补。而我们今天介绍的,就是把损耗的阴和阳都补上,他就是中医界很有名的桂附地黄丸。

地黄丸这三个字,是不是很熟,中国人上了40岁以上的朋友,几乎无人不知六味地黄丸吧。但是六味加了2味,肉桂和附子,就变成了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配伍:

肉桂、制附子、熟地、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茯苓。

虽然,你看介绍说明上,强调的是温补肾阳,实际上暗藏玄机,它是阴阳双补,为什么呢,看看配方解读就懂了。

这个方子的底方,就是六味地黄丸的搭配,应该是迄今为止知名度最高的中成药之一,而且懂中医的还知道,这是钱乙的“发明”。科普一下,钱乙是谁,是宋代最著名的中医大神,儿科专家,医术高明且名气很大,堪称中医界的苏东坡。但是我要在此强调的是,六味地黄丸不是钱乙的首创发明,他是在前人基础上改良的方子,这个原始方子就是类似我们今天主角桂附地黄丸。

源于《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它的组成是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在里面。是不是很惊讶呀。

为什么要改良,钱乙不能直接用老方子吗,因为钱乙擅长治儿童病,还专门出了【小儿药证直诀】,他肯定知道,儿童是纯阳之体,只能用纯阴来调。所以钱乙就把补阳气的桂枝和附子去掉,就变成了六味地黄丸了,沿用到至今,远胜过其他的地黄丸的名头。但由此看,六味地黄丸就是真阴圣药,儿童用药。

所以三补三泻,中医最最巧妙的搭配手法,把六味药材通过补泻结合的方式,调补了身体的阴虚状态。

熟地

质地醇厚,滋阴的力量,几乎还没有哪一味药材能超越它。所以自古以来熟地便是滋阴补肾的首选。作为君药高高在上。

山药

是很平和的药食同源滋补品,入肺和肾,补肺阴肾阴。肺(金)和肾(水),金生水,他们本身就是母子关系,所以肺阴补足,肾阴跟着沾光,大河有水小河满。

山茱萸

味酸主收,有封藏的功力,在这里变成一个会当家的财务,收补来的财富,要会收住不流失才行,这就是打江山和守江山的道理。

茯苓、泽泻、牡丹皮

他们三个就负责,泻掉身体的邪气,因为浊气邪气会阻碍身体对补药的吸收,所以中医名方的经典之处,就是补泻要结合。

肉桂和附子

2味补阳大药,都属火,六味地黄丸属阴,既添了火,又添了油,这便是阴阳相生的道理。身体的,或者说宇宙万物,所有的阴阳看上去对立,实则是统一的。

这8味要配合,我们的桂附地黄丸实现了阴阳双补,但阴和阳在这里并不是平分秋色的,这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平衡用药,这就是一个药方,组方虽然相同,但是用量还要对症才行,一人一方一种用量。

好,回到金匮肾气丸,成份和桂附地黄丸接近,几乎一脉相承,但金匮肾气丸,因为用的桂枝,所以利尿的作用更突出,更适合肢体水肿、小便不利的情况,而桂附用的是肉桂,温阳驱寒,腰膝酸冷更适合。

以上是我们内养的选项。外调的方法,最好也配合,比如找到对应补肾阴阳的重要穴位:太白穴,太溪穴,太冲穴,大都穴,大钟穴,涌泉穴,命门穴,至阳穴等,可按可刮可灸,记住内养外调才是中医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泽泻   附子   熟地   桂枝   方子   茯苓   肉桂   中成药   阴阳   中医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