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寒风吹袭:"双11"失去魅力?

在刚刚结束的双11购物盛宴,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整个大促期,电商和直播电商综合销售规模高达11386亿元,同比增速2.08%,消费热度持续火爆。

在今年的双11销售大战中,我们可以看一下具体的数据,天猫傲视群雄,占据销售总额的60.02%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京东,占比27.86%,而拼多多以7.34%的占比名列第三。 这些电商平台凭借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购物服务,持续的吸引广大消费者。

"双11"购物盛宴如今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各大电商销售额再创新高,数据表面上看着相当“热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双11”,这些喧嚣和繁华似乎消失了大半,就拿纸条我身边来说,原来朋友就等着双11的时候“买!买!!买!!!”,但是现在呢?都是不为所动!为什么呢???原来热热闹闹的“双11”为什么不在繁华呢?

"双11"已经走过了一段历程,尤其是近几年,如果我们不被那些“热闹的数据”所迷惑,会发现消费者对待这一购物狂欢节的态度逐渐趋向冷静。我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电商新常态,直播崛起改变“双11”格局。消费者对购物节的各种宣传效应已经产生了脱敏,兴趣度不大,现如今,各类打折季、节日促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双11”到“双12”,从“五一”到“中秋”,每个月几乎都被各类购物节填满,这些电商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频繁的促销折扣降低了消费者对“双11”的珍稀感知,同时也减弱了这一品牌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他已经走入平常百姓家,线上购物变得日常化,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直播平台获取最新的优惠信息,不需要每年一定要等待“双11”来了再去买,使得“双11”的独特性、战斗力进一步削弱。这个是纸条我认为的一个点。

第二点:复杂促销手段藏套路 优惠有限真实性存疑。现在的“双11”,包括618,“双12”之类的所谓购物节,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的样子,以前都是当天活动当天结束,只搞24小时。可现在呢,战线已经拉长到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硬生生把以日为单位的节日,搞成了以月或半月为单位。商家明面上的所谓增长,实际上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只核算到当天,数据恐怕就不那么好看了。

现在的商家套路不断,所谓的折扣陷阱越来越多,折扣宣传却是虚假的花招,明明商品一直保持着相同价格,却要进行虚假宣传,比如新人免费领、新人多少折、几小时后恢复原价等等,这样的手法让购物者在购物后感到被骗的滋味。回顾过去的“双11”,优惠和补贴还显得相对真实,可以尽情购物,但如今,各种活动数不胜数,几乎铺天盖地,然而真正使用时,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优惠凑来凑去,结果比平时便宜不了几块钱,甚至可能比平时还贵,让人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起初的双十一,是某宝独大,大家也都是新手,商家为了吸引流量愿意薄利多销,这样的交易对双方都是划算的。然而,随着各大平台的加入,流量竞争变得白热化,商家也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先涨后降”,这样的把戏一两次可以骗过,次数多了,消费者也就不轻信了。

对商家的套路,平台心知肚明,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过于严格,入驻的商家就会逐渐减少,失去商家,平台也就失去了意义。商家满满的套路让消费者感到厌烦,逐渐失去了购物狂欢的激情。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所以说一句大白话就是:要想活得久,还是在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第三点:市场寒冬来袭:“双11”数据透露经济严峻现状。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口罩”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逐渐走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更加悲观。

这种悲观情绪在“双11”购物狂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为消费者更为谨慎地进行购物,对价格更加敏感。还有就是伴随着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减弱。在像“双11”这样的大促销活动中,尽管有大量的优惠,但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这表明,消费者对购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一样盲目追求折扣和优惠。

我们可以从“双11”的数据中观察到市场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生存的艰辛,这种“艰辛”也传递到了消费市场,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滑。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也使得各大电商平台在促销活动上更加激进,然而最终的交易额并未达到预期。


以上3点是纸条我个人的观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微博上关于“双11”的话题讨论,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2019年,“双十一”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的平均在榜时长达到惊人的464分钟,即近8小时。然而,今年这一数据大幅减少到不到3小时。令人关注的是,今年的最热门的话题竟然是“双11是不是卖不动了?”,“63%的网友认为“双十一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从话题讨论我们也能看出现在消费者的对“双11”的兴趣和关注度显著下降,这种变化反映了消费者对“双11”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调整,过去,热切的讨论和持久的关注显示了消费者对“双11”的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一购物狂欢节的关注度逐渐减弱,甚至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消费者逐渐厌倦了过度营销、虚假促销和复杂的优惠规则,导致对这一活动失去了原有的信任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理性消费,而非被促销活动所左右。

最后,再聊一下纸条我对今年的“双11”整体看法,今年的“双11”可以说是彻底凉了下来,如果没有京东、李佳琦、辛巴等不同平台的激烈竞争,整个“双11”可能早就淡如清水了。今年的“双11”可谓平淡无奇,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实实在在的优惠越来越少,提前规划购物变得复杂,各种红包活动看似很忙碌,但最后真正省下的钱寥寥无几。大家对这些促销手法也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我更倾向于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购物,而不是等到“双11”时盲目涌入。

其次,消费水平出现降级,今年男性的消费首次超过了宠物。这可能意味着男性更愿意为自己花钱,而女性的消费趋势则呈下降趋势,同时也暗示单身人口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为了爱情和宠物买单的消费也在下降,表明人们对这些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

再次,普通人手头的钱越来越少,负债率飙升。举个例子,我一个月在外面接一些零工,再加上个人工资,看似挣得不少,但实际上根本存不下钱。房贷、家庭开支,甚至是亲戚朋友的事情都让钱花得七七八八。这不是个别现象,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因此,“双11”这个购物狂欢节实际上已经死了,也标志着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时代的具体面貌我不能透露太多,但网友们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狂欢节   套路   寒风   手法   纸条   折扣   消费者   魅力   商家   话题   数据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