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老照片:80多年前的江西庐山,不收门票风景美如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庐山,又名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风景算不上特别出众,但它的人文气质却是相当浓郁。千百年来,约有1500多名诗人登临过庐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那么,过去的庐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庐山云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军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对庐山进行秘密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并编入《亚东印画辑》图册,供日军内部参阅。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老照片终于被披露了出来,得以重见天日。笔者搜集整理了其中20多张,原片是很模糊的黑白照片,对其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这条沿着山体盘旋而上的石头小路,是登上牯岭的必经之路。路的一侧是山,另一侧是万丈深渊,非常险峻。几名轿夫正抬着游客从山上走下来,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

在路旁的岩石上,留有一些年代久远的石刻。“阿弥陀佛”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护佑着上下山的众生。有一块岩石上,雕刻的好像是几行诗句,可惜字迹看不清楚。

这座位于庐山归宗寺后面的山峰,叫金轮峰。在山峰的顶端,矗立着一座舍利塔。古塔犹如一支巨笔,直指苍穹。据考证,这座舍利塔始建于晋代。

这座舍利塔可谓是命运多舛,自建成后就历经数次毁建。照片中看到的这座塔,修建于1931年。1938年,日军进攻九江,舍利塔被日军炮火摧毁,塔内文物也被洗劫一空。

30年代,站在高处俯瞰牯岭,这里山清水秀,云雾升腾,风光旖旎。在山间的平坦地带,分布着很多欧式别墅。1886年,英国人租下这里,并逐渐开发为避暑胜地。

照片中看到的这些别墅,只占很少一部分。在附近的山上到处都是别墅。据统计,1928年位于牯岭的别墅多达712栋。其中,外国人的别墅有518栋,中国人的别墅有194栋。

1930年,一名僧人站在寺院内的月亮门边。满月形状的门洞,将僧人与墙内的景物勾勒成一幅画。门洞上方镶嵌的石匾上,有“鉏(chu)月处”三个字,读之很有意境。

据专家考证,过去江西庐山上的寺庙有很多。鼎盛时期曾经有800多座,高僧辈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圣地。其中,最有名的寺院当数东林寺和铁佛寺。

30年代的大汉阳峰,气势非凡,雄伟的山峰顶天立地,云雾在山间升腾。大汉阳峰是庐山的最高峰,海拔有1474米。在它的北面,有座矮一些的山峰叫“小汉阳峰”。

登上大汉阳峰极举目四望,群山叠翠、云海翻腾,犹如仙境。远处,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近处,鄱湖上烟波浩渺。不禁让人感叹:祖国的大好山河如此壮丽!

这是30年代的文殊台,位于天池山西边突出的悬岩上。文殊台始建于东晋时期,后屡毁屡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殊台,为民国时期所修缮。在这里可观云海,还能幸运地看到佛光。

徐霞客在《游庐山日记》中写道:“出天池,趋文殊台。”王阳明游庐山时写下《文殊台夜观佛灯》:“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陡峭的山崖上,垂下一条曲折的白练,这就是庐山著名的三叠瀑。古人云“匡庐瀑布,首推三叠”。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集而成。瀑鸣如击鼓,水洒似溅玉,煞是好看。

有趣的是,三叠瀑深藏山中千百年,直到南宋绍熙辛亥年(1191年),才被一名樵夫偶然发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写下无数名篇佳句。三叠瀑也赢得了“庐山第一景观的美誉。

一山飞峙,千峰峻峭。30年代,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峰。山顶的岩石像锋利的犬牙,基本上没有植被。站在大月峰上远眺,真切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韵。

这处建筑群,就是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书院创始人,为南唐时的李渤。宋朝时期,宋神宗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朱熹等名人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从此名扬天下。

照片里的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由好几进院子组成,四周环境优美,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白鹿洞书院兴盛千年,文脉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0年代,庐山的石门涧天池山和铁船峰犹如两扇大门,交汇处形成一条深涧,内有瀑布垂落。由于山势险峻,很少有人到达。当年徐霞客曾感叹:"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

这张照片,拍摄于虎溪附近。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麓,在寺前有一泓清流——虎溪,溪水迂回向西流去。远处的古塔,坐落于西林寺内。关于虎溪,流传着“虎溪三笑”的故事。

据传,慧远和尚来东林寺后,足不出户潜心修行,送客只送虎溪。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石桥,忽听山上神虎吼叫,三人相视仰天大笑。

这张照片拍摄于虎溪,附近有道教咏真洞天和太平宫古迹。山下有个双塔村,村边矗立有两座古塔,一高一矮,人称“媳婆塔”。关于这两座塔,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话说在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位媳妇,好吃懒做,婆婆长年累月悉心服侍儿媳。婆婆累死后,村民为她修了一座塔。媳妇不服气,也找人在旁边修了一座塔。塔刚修好就被雷劈倒了。

30年代,庐山五老峰下的海会寺。山门上有康有为书写的“真面目”三个字。门前台阶下,是一个月牙形莲花池。石栏上雕刻有虎溪三笑、水漫金山、渔樵耕读等佛教故事。

海会寺,为庐山五大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1618年),历经数次毁建。自清至民国,香火极盛。如今,海会寺衰落,寺内新建寺阁一座,“真面目”山门也变成了园内的二门。

这是站在五老峰上,透过山峰之间的缝隙远眺。远处那片水域,就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位于湖畔的是南康古镇。该镇地处庐山市的东部,三面濒临鄱阳湖,风光秀丽。

30年代,庐山上的仙人洞景象。仙人洞位于天池山西麓,其形状像是佛手,因此也叫“佛手岩”。此洞深10米宽10米,可容纳百人。照片中,能看到洞口的石牌楼,有人坐在石凳上。

相传,纯阳子吕洞宾曾在此山东中修炼过。清朝时期,佛手岩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洞内石壁上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

这是位于山仙人洞一侧锦绣峰白鹿升仙台上的御碑亭。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据说,奇人周颠,乃神异之人,屡次帮助朱元璋。后来,周颠乘白鹿升仙而去。

朱元璋在升仙台修亭子,一是为了感谢和纪念周颠,二是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这座碑亭方方正正,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

白鹿洞院落之间的通道,可达白鹿洞。石洞开凿于明代,内有一尊石雕白鹿和碑刻。石洞上方的建筑,为思贤台和思贤亭。照片拍摄于30年代。

当时就有人认为,不应该在山上开凿此洞,遂将石雕白鹿埋于地下。1982年,人们在维修礼圣殿,意外在地下约二米深处,发现了石雕白鹿,于是又重新将其放于洞中。

这是位于庐山九九盘古道上的一座石牌坊——庐山高石坊。行书阴刻横字,上款为“嘉靖丁亥冬月吉旦”,下款为“阳明山人”。

照片里的庐山高石坊,看上去非常破旧,上部的石柱脱落了一根。如今,照片中这座石牌楼已经不存在了,人们登山看到的石牌楼,为1986年重建。

这是当时通往莲花洞的一条小街。街道很窄,两侧都是商铺。近处搭着过街天棚,棚子下面的横梁上,挂着几台小巧的竹轿。附近有轿夫守候,如果有人想乘轿子上山,只需支付一些费用,轿夫们就能立即投入工作。

30年代,庐山云海景象。眼前山峰时隐时没,恍如苍海一粟,云雾升腾,犹如置身仙境一般。庐山的云海以春季、初夏、冬季最多。观云海的最佳地点是牯牛岭、大小天池、含鄱口、五老峰等处。

远处矗立的山峰,就是庐山著名的香炉峰,位于位于庐山南麓。当年,李白站在香炉峰前,诗意大发,写下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

这是南康城区的衙门建筑。南康城位于庐山市东部,三面濒鄱阳湖。南康城衙门位于当时的星子县。民国时期,南康府被废除。大门口有人正在进入城内。

这是南康城内的一条小巷。南康古迹众多,这座高大的跨街牌坊,三间四柱三楼样式,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牌坊。

南康城内的街巷,古色古香,路面用石条铺就,很有年代感。小巷两侧的店铺,都在开门营业。能看到有京广洋货、仁丹等各式招牌,商业气息很浓郁。

天池山,因山顶有一处清泉水池而得名。天池山下有一条山谷,溪水犹如一条细细的白练,欢快地奔向远方。神秘的天池山佛灯,让无数人产生了美好的遐想。科学研究表明,这其实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

结束语:纵览这几十张照片,我们看到了80多年前庐山,是那么的古朴和自然。时过境迁,如今的庐山,呈现出了新时代的美。有生之年,很有必要去一趟庐山。只有走近它,你才会真切感受到庐山独特的气质和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庐山   南康   鄱阳湖   天池   文殊   江西   云海   山峰   书院   门票   珍贵   年代   风景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