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的性缩力飙升,真的只是因为美貌不够吗?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2023年内娱电视剧,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性缩力」


尤其是近期上映的现言/古偶,不论剧情、人设、甚至连服化道都有槽点。



图源网络 | 侵删



这种情况下,越营销处处吻/好会亲这类词条,反倒越让人脚趾抓地。‍‍





同样,越努力想有「性张力」,往往也越容易把状况推向作为对照组的「性缩力」上。


白鹿和王鹤棣的霸总恋爱情节,本应是略带克制与欲望的性张力拉扯,但脸歪嘴斜的出戏表情,让两人性缩力飙升。



一大票男/女主都难逃此劫



这不,继前两年贵圈票选的四大古偶丑男、四大普女之后,今年的亮点就是TOP级性缩力男星。



图源网络 | 侵删



票选的变化有点透过现象看本质那味儿了。


如今看来,比起美不美、我们更在乎是否有「性张力」,或不要太有「性缩力」。


大众感受的关键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生变化?


它们与审美的关联是什么?


性缩力当真就如此不堪吗?今天就来聊聊这些。





性张力的对照组:性缩力



我们作为审美主体时感受到的性张力≈一种生理性喜欢。


即我们对他/她的喜欢源于对方的身体特征、生理状态以及荷尔蒙等生理因素。


换句话说就是:“老公是一种感觉。”‍‍





这时性张力与对方的外貌/气质/神态/肢体语言等外在因素相关,而与对方的思想/品德/才华等内在素质并无强关联。



当然这种质感也需要才华来体现



同理,生理性喜欢的对照组——生理性排斥,就是与外貌不存在必然联系的、直觉型排斥。


这种状态更倾向于一种主观感觉/喜好,与客观的帅美并不成正相关。


就像大家基本不会否认小李子的美貌,但即便面对颜巅时的他,也有一些女性并不吃这种弟弟款。‍‍‍‍‍‍‍‍‍‍‍‍‍‍‍‍‍‍‍





因此好看≠有性张力,不太好看≠就有性缩力。


网络流行语义里的性缩力,是指让人毫无那方面想法甚至有些下头的感觉。


这部分含义解释了它≈生理性排斥的部分,但性缩力本身又不止于此。



图源网络 | 网友们对性缩力的感知总结



「性缩力」的突出特质是强相对性。


一个没有性张力的人,会在一群很有性张力的人里被反衬的有点缩,即便他本身并不缩。



神仙打架级别的同框



而一个人不同状态风格下的自己,也存在相对的张/缩转换。



估计觉得皮特老了后性张力更强的不止一个



性缩力感的三大体现



①外表


整体看,不修边幅+面孔平平+其他层面也不太具备美感特质=客观上产生一定的性缩力感。



徐仁国 | 南韩造星术是可以的



就算面孔穿搭都平平,只要整体气质清爽,也有小部分人打破“不好看的很有性缩力”这一刻板印象。

‍‍‍‍‍‍‍‍‍‍‍‍‍‍‍‍‍‍‍‍‍‍‍‍‍‍‍‍‍‍

譬如《漫长的季节》中饰演小哑巴的蒋齐明。‍‍





当然,更有即便走日式山系“流浪汉风”,看脸依旧跟性缩力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丹尼斯·吴。

‍‍

这种就到了时尚魅力的完成度靠脸,这一层面了。‍‍‍‍‍‍‍




另外,油腻感也是引发性缩力的重要因素。

近期泰剧《职业替身》官宣选角的定妆照,这性缩力可谓是各有千秋,甚至带点互相救队友于水火之中的自我牺牲感。





因馒化而带来的膨胀油腻,是高挑英俊如李敏镐也抗不过的性缩力魔咒。





②人设/演技


超越演员本身条件的人设会反向催生出性缩力,尤其在帅美度+苏撩感这种层面。


譬如让现代平均脸在古偶中演“第一美男”、让网红脸TOP在现偶中演“第一美人”,古偶丑男、现言普女就是这样诞生的。‍‍‍‍‍‍‍‍‍‍‍‍



《以爱为营》郑书意 | 原著人设vs选角争议‍‍



如果说帅美度是人设角色的客观外在条件,那么加上演技后的苏撩感,就更需要实力+魅力来支撑。


演技好的能在感官上力挽狂澜,但也有限。


就像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赵又廷饰演的夜华,看着不出戏、不至于有性缩力,但性张力也基本没有。





而演技差的就要直面毁容式性缩力的打击。


否则客观帅如杨洋,也要被其影版夜华“海底捞拉面师傅”般的演技吓退三里地。



这段天仙的厌烦真不像演的



更别提后面《人间烟火》中愈演愈烈的翻车演技、包括很多霸道且自我沉醉的总裁人设,都是行走的性缩力教科书。





③风格


客观的外表+演绎出的人设能杂糅出现实里的风格。若呈现出的风格审美性张力满满,那也是成功的。


性缩力确实受自身面孔特质+妆造穿搭的影响,但与风格也不完全成正相关。


譬如清汤寡水的金敏喜就很有性张力,潦草的造型也能勾起无数遐思。





而精致美艳的关晓彤就像校门口检查红领巾的大队长。倒也不是特别有性缩力,但于她本身美艳度而言是相当成反比的。



有“南韩关晓彤”之称的Dreamcatcher女团成员李始娟



就个人风格转换而言,田中美奈实故作清纯的性缩力让人脚趾抓地。





抛开人设做自己后反倒有大方自然的性张力,口碑路人缘也逆天翻盘。‍‍‍‍




非负面的性缩力内涵



从审美的角度看,性缩力更像一种对状态的形容而不是完全的批判,因此也不全然是负面/贬义的。


①与美人面孔的关系‍‍‍


换个角度看,不刻意强求性张力≈能包容一定程度褒义的性缩力

‍‍‍‍‍‍‍‍

比起美而不自知,要更接近自知帅美但不自负。


就像那些“平平无奇”的俊男靓女,他们不刻意卖弄外表浅薄的魅力,让观众更专注的演员演技水平/角色本身的内涵。





并让大众主动为她们正名。


从平平无奇古天乐、到容颜老去蒋勤勤,‍‍‍不要小看观众对魅力的感知力。



设定被网友吐槽:“本剧最没说服力台词”



反例就是现在遍地的绝色“美人”。


如果我们把欲望魅力比作一汪水,性缩力就像是越使劲攥住就越快流失的那部分。


张与缩,也更像是联系我们与审美体验之间一种进退羁绊。进一步是难以抑制的吸引,退一步是冷静相望的矜持。





譬如蒂尔达·斯文顿这种级别的大佬,若不刻意塑造,她本身的质感更接近不偏不倚、非张非缩的沉静魅力。


好的审美体验,又何尝不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从容感。



《随想曲》1986



这一层面,拿捏的微妙、克制到毫厘的性缩力也能成为一种禁欲魅力。


而中式传统美学,最会孕育这种矜贵到疏离,又让人欲罢不能、引人深入的演员。‍‍‍‍‍‍‍‍‍‍‍‍‍‍‍





②与地域审美的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缩力也有不同表现。如果说中式体现在矜贵的疏离,那么日式则体现在多元的小众。


就像一般人看了觉得挺下头挺有性缩力的涩谷风,顶着唱衰的声音发展到今天依旧流行。‍‍‍



涩谷风杂志



实际上看多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BP组合去了也得入乡随俗,吃她们这套的迷妹也不少。



《NYLON》2017 | Japan



大众可以选择的审美风格多且杂,明星大多也无惧东亚传统流行的束缚。

‍‍‍‍‍‍‍‍‍‍‍‍

同样是小花,小松菜奈早就引领了厌世风不说,现在仍在不断尝试突破风格。就算担着可能沾点性缩力的风险,也丝毫影响不了她的活力。





‍‍‍‍与日式多元相对,韩系性缩力主要源于单一。


单一民族引领的单一审美,包容不了主流风格的第二种可能性,不论哪种颜值底色上来都用韩式N件套招呼。‍





从外人的角度看,就是把拥有无限可能的性张力削没了,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美妆蛋。


这时,客观的流畅度真能拯救因毫无灵魂而产生的性缩力吗?‍‍‍‍‍‍‍‍‍‍‍‍



引发的东西方审美大碰撞



③性缩力式风格


本身,太过克制简约的审美风格就会产生明显的退缩感。


譬如MUJI引领的甘露寺静白风,大多数普通人穿上观赏性不高+性缩力满满。





放到以前,这种质素尼姑风大概率被鄙夷摒弃。


但时代玩法变了,年轻人当下的精神世界也变了。这让性缩力反而能在风格占据一席之地,并成为不被大众审美规训的自由与安定。



图源网络 | 侵删



捕捉到年轻人喜好倾向的各大品牌就闻风而动,赶着下场推寺庙风穿搭。核心就是客观意义上的质素美+无欲无求感,也很有日常实穿性。‍‍‍‍‍‍‍‍‍‍‍‍‍‍‍‍‍‍‍‍‍‍‍



《Mina》4月刊



这种发展趋势下,我们可以说基于性缩力穿搭充斥的自由美,反倒让其具备一种肆意的张力。‍‍‍‍‍‍‍‍‍‍‍‍‍



《Mina》10月刊



此时的性缩力,也变成联系我们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间的敏感度信号。

‍‍‍‍‍‍‍‍‍‍‍‍‍‍‍‍‍‍‍‍‍‍‍‍

那些违背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感受到下头的退缩感的,都会引起警惕并被加以筛选。


每一种审美现象的产生都暗含时代发展的精髓。性缩力本身也从开始的生理性直觉,扩充成多维度的、帮助我们守护自身风格与秩序的关键。

‍‍‍‍‍‍‍‍‍

抛开有色眼镜再看性缩力,大概也能从中品出几分可爱之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白鹿   大众   下头   演技   美貌   层面   面孔   生理   客观   状态   风格   魅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