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他们在墓中能活多久?或许出乎你的意料

在古代,皇帝驾崩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地位,除了会建造皇陵、选大量金银珠宝陪葬外,还会让活人来当祭品。

强迫无关紧要的奴才,曾经宠爱的妻妾, 陪着皇帝一起死。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而每每看到这种,都会有人不禁疑惑为何很多皇帝都要采用活人殉葬的方式?

那些被活埋的人在墓里又能存活多久?

活人殉葬

在古代封建时期,皇帝就是一切,任何人都要听命于皇上的吩咐。

权力非常之大,不论是文武百官亦或者平民百姓,对于皇帝的命令不敢不从。

皇帝就代表着封建王朝的天,在百姓们看来,天子天子,就要得到上天的认可。

在所有人的心中,老天爷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而皇帝受到了上天旨意,必然是会成为他们的王。

这一点从“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就可以看出来。

在现在的法治社会上,人人平等。然而在封建王朝,人从来都是不平等的。

中国奴隶制从夏朝就已经开始了,奴隶在当时来说永远都是最下等的人群,即便是平民百姓杀了人,也要接受朝代律法的制裁。

然而上层阶级的人,却对普通人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

“下贱人”“贱民”等各种侮辱性称号都是一些贵族阶层的人随意对奴仆或者百姓所唤的称呼,在他们看来,人命如蝼蚁,都是不值钱的。

这些种种都体现出了他们自认为的高贵,所以活人殉葬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在自己去世后又死了多少人而已。

除了阶级观念之外,在封建时期最常见的就是封建迷信。

他们都认为在这个世界之外,死了还有另一个世界。

所以既然生前就是富贵人家,是上等人,那么死后也必须享有生前所拥有的一切。

除了金银珠宝、器具奇珍等等,最重要的就是活人殉葬,这样等去了另外的世界,自己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依旧能掌握权力。

而这也是帝王贵族权力的象征和表现。

而这些殉葬的人里,除了身边的奴仆之外,还包括了他们生前宠爱的妃嫔美妾、亲信武士等。

而这种殉葬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时期,之前也曾有历史遗迹被发掘出来证明了此事。

这种殉祭方式随着朝代的变化,人们思想的转变依旧没能改变,即便是夏朝以及商周依然采用这种殉祭,甚至还大加宣扬,采用活人殉葬。

后来考古学者发掘的古墓中发现,单单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就有164具骸骨。

这种活人殉祭在商周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从没有断过,甚至还渐渐更为盛行。

史料记载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多达177人,甚至还有三位良臣一起殉葬。

这种殉葬方式逐渐演变,最后开始逐渐衰微,汉朝还衍生出了自愿的方式。

秦朝时期则是采用的陶俑或者木俑,秦始皇死后陵墓里采用的全部都是陶俑陶马,数量之多大概一万左右。

不过后来历经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丧葬之风又再次死灰复燃。

这种陋习直到清朝康熙时期才算是结束。

残忍方式

既然说是殉葬,那方式绝对也是多种并且残忍的。

服毒自杀或是上吊自缢都是最常见的手段。

被赐死之后,这些陪葬者就会被放进陵墓中,成为陪葬品。

而活葬显然就是最残忍的一种方式。

大活人被强行扔到陵墓里去,眼睁睁看着出口被封死,自己的希望也被掠夺,只能在一点一点的痛苦中煎熬去世。

活人在密闭的陵墓中,没有食物没有水,最重要的就是氧气。

即便是大型的陵墓,氧气也不过只能支撑人活过四五天,而这的前提还是殉葬人数并不多的前提下。

再加上没有水分摄入,这大大缩短了活人在陵墓中存活的时间。

陵墓中没有光亮,封闭压抑,被扔下去的人深知自己永远都走不出去,这样的强压之下精神很快就会崩溃,很多活人能在陵墓中生活的时间不超过一天。

这种殉葬方式就是旧时代的陋习,残忍野蛮。

我们如今是文明时代,讲究和谐平等,然而这也是踏过了无数社会无数朝代而发展而来的。

我们生在和平时代,无法体会当时人民的痛苦,所以更要珍惜当下,珍惜现在和平快乐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活人   皇帝   陶俑   夏朝   陵墓   朝代   生前   残忍   时期   古代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