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体育赛事回归群众

□王鸣镝

当前,全国各地群众性体育运动持续升温,部分群众性体育赛事更是火爆全网,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欢迎,并有效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当下有少数群众体育赛事存在“跑偏”“变味”迹象,如花大价钱请“外援”冒名顶替,或让体坛高手“挂名”领薪水但实际工作就是为单位打比赛、争名次。(11月10日 《半月谈》)

群众体育赛事本是群众参与比赛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强化团建的有益活动。然而,从重金“请外援”,到体坛高手“挂名”领薪,变味的群众体育赛事“铜臭味重”“功利心强”,不仅让群众从“主角”沦为了“配角”,更违背了举办群众体育赛事的初衷。

试问,群众体育赛事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何让个别单位不惜花大价钱请“外援”助阵?说到底,还是个别单位参赛目的不纯,将“体育赛场”当成了政绩的“展示台”,打着体育赛事的“幌子”,借机对外展示高人一筹的组织能力、卓越的领导水平和昂扬的职工风貌,博取“好印象”,实质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暴露的是扭曲的“胜负观”,更直戳监管缺失锥心的痛。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重金“请外援”冒名顶替,破坏了体育竞技的规则,扰乱了群体体育赛事的秩序,打击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危害不容小觑。而“请外援”的重金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层层通过审批报销的?无不拉响了加强监管的警报。

赛场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显示场”。花重金“请外援”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更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自查自纠,引以为戒。群众体育是塑造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基础。办好群众体育赛事,既要坚持群众为主体,搭建好公平竞技的“舞台”,又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既要规范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运营服务,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多类别参赛和观赛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织牢监管的天网,坚决杜绝外援、养球手等乱象问题,还群众性赛场以阳光,让体育运动回归初心,让群众性体育赛事回归群众,才是正本清源的“锦囊秘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体育赛事   群众   冒名顶替   群众性   外援   重金   体育运动   胜负   赛场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