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的“特种兵”之旅

暑假是旅游黄金期,而短期走访多个地点的“特种兵旅行”,也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要说到“特种兵旅行”的先驱,还得是《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清代刊本《水经注》

一 迁居履职 遍游各地

郦道元生活在北魏中后期,涿州人,祖辈世代在北朝各国为官。郦氏家族足迹遍布北方各地,从关中到河北,从陇西到山东,靡不毕至。在安土重迁的古代,频繁移居各地并非好事,但或许正是另类的早年经历,使郦道元对丰富多样的各地风土人情、地理水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山川河流时,经常饱含感情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例如述及山东临朐巨洋河(今弥河)时,说:“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间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述及淄水(今淄河)时又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郦道元对河流山川的兴趣,大概是他日后为《水经》作注成书的最主要原因。

郦道元成年入仕之后,所履之地也比较分散,相继做过尚书祠部郎、太傅掾、治书侍御史、鲁阳太守、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颍川太守、征南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相州行台、关右大使,限于篇幅,不一一解释这些官职,概而言之就是频繁调动、频繁流动。他的职务大多是中央各府署佐员,到地方上做官也只做到小州小郡的刺史太守,基本上没有卷入朝廷政治倾轧,也没有过于繁杂的政务,这意味着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游山玩水”,体会山河之秀美。

据《北史》《魏书》载,郦道元自幼喜读经传,喜欢著书立说,多年佐吏生涯也锻炼出较好的文字能力。职务之需与个人爱好互相成全,饱览山河美景之余,郦道元终于生发了为《水经》作注的想法。

《水经》是东汉末桑钦所著的地理著作,全书记录了137条大小河流,但篇幅极短,只有一万多字,内容也比较粗疏荒简,虽说开创了一类地理学的体例,但言不尽意,令人遗憾。郦道元读之不觉技痒,起初或许只是补订疏失,谁知下笔不可收拾,将《水经》几乎重写一遍,共计40卷,多达30万字,收入其书的河流多达1252条,如果把河流沿线的湖泊、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等都算进去,则多达2596条,基本上将全国大小河流网罗殆尽,一跃成为研究水文的基石性典籍。

《水经注》对河流的记载,比原书详细得多。郦道元在《水经注序》中说:“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书中常可见对某条河流方位记述,以步为单位进行测距。比如描述山东济南的百脉水(今百脉泉),这条小河是小清河的支流,径流量和流域面积都很袖珍,郦道元大概在少年居住山东时实地踏勘过这条小河,不仅标识了流经的县城方位,还特意记载了百脉水“水源方百步”,与今济南章丘百脉泉位置基本一致。如此规模与细致程度,远远超过裴松之注《三国志》,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踏山勘河 有助军事

从兴趣上升到专业勘察再到撰述成书,外部因素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有识之士都撰写了地理学著作,西晋统一后荀绰撰写了《九州志》,比他稍晚的乐资撰写了《九州记》,又有东晋王隐《晋地道记》,北朝阚骃《十三州志》、无名氏所作《大魏诸州记》、陆恭之《后魏舆图风土记》,南朝则有何承天、徐爰两部《州郡志》、刘澄之《永初山水记》、吴均《十二州记》、顾野王《舆地志》等。

短短一二百年间,出现的地理学著作远远超过秦汉以来四百余年。什么原因呢?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以及后来南北朝并立,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或以大江大河为界,或以自然地理单元为限,互相对峙攻杀,强者研究如何克服山河之险灭人之国,弱者研究如何凭借地理条件抵挡外患,新王朝对刚刚吞并征服的地域,也要借助准确的地理数据进行编户齐民,地理学前所未有地成为各方政权的显学、刚需,所以相关著作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北魏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北魏勃兴于代北,陆续攻灭了位于华北平原的后燕,位于关中和陇右的大夏,位于河西的诸凉政权,蚕食了南朝在山东半岛的领土,最后与南朝在淮河流域进行长期拉锯,每一次重大军事胜利,都是对一种典型地理单元的突破。毫无疑问,北魏的知识分子是带着胜利者姿态,去审视一个又一个新征服的平原、盆地、山地,这对地理学著作的撰述创作更是一个强刺激。

郦道元在记录河流情况时便常流露出此种心态,例如其对淮河及相关支流的记录。北魏与南朝对峙拉锯主要集中在淮水流域,上游的义阳(今河南信阳)争夺尤其激烈。郦道元担任鲁阳太守和东荆州时地近义阳,大约就在其前后去实地勘察过。《水经注》卷30《淮水》记载淮河支流浉水,便带有鲜明的军事意味,“昔常珍奇自悬瓠遣三千骑援义阳行事庞定光,屯于浉水者也。”又如此记述方位:“浉水东南流,历金山北,山无树木,峻峭层峙……,因倚陵岭,周回三里,是郡昔所旧治城。”如此详细,完全可以做为排兵布阵的参考。

汉中一带也是北魏与南朝争夺的重点,郦道元对那里的风土地貌充满兴趣,记录过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卷20《漾水丹水》载,汉水的支流漾水流经西和县,有一处塞峡,峡壁左山侧有一个石穴,当地百姓说此洞可直通汉中郡下辨县。卷34《江水二》又载,长江流经夷陵县(今在湖北宜昌),岸边山上也有一石穴,名叫“马穿”,百姓经常见有一匹白马从洞里爬出来找食吃,怪而逐之进洞,走了很远,居然从千里之外的汉中钻了出来。汉中人有丢了马匹的,入洞寻找,也曾来到夷陵县。西北和华中两处山洞都能通往汉中,打通千余里空间,颇有“虫洞”的即视感。郦道元曾去过十几次夷陵,考察水文之余,对这些神奇的传说也很是神往。想来这种心理,大约缘出南北双方对汉中战略要地的渴望与遐想,都希望有捷径穿越令人生畏的秦岭山脉。

值得一提的是,郦道元受北魏征服思想的浸染,内心深处大概有一个强烈的统一梦想。《水经注》所录河流的范围并不限于北魏,而是基于西汉帝国全盛时的版图,将很多北魏版图外的河湖溪泽及其人文风土、地形地貌都纳入记述的范围。比如西域,郦道元在记述黄河源头时,发现有一条同样源自昆仑山的新头河(印度河),于是将这条远在葱岭之西、西汉张骞也未曾到过的河也记入书中,并说“自河以西,天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这种姿态与北魏诸帝并吞八荒、极目宇内的气势颇有关联。

郦道元对海南岛的记述则充满了欣羡之情。郦道元没有去过海南,《水经》也没有记录海南水系,但郦道元却特地将之补全,并从西晋王范所著《交广春秋》中摘录一段文字:“周回二千馀里,径度八百里。人民可十万馀家,皆殊种异类,被发雕身,而女多姣好,白晳,长发美鬓。”身虽未履其境,而神游之、历述之,可见郦道元不仅足行千里,更神游远方。

三 热心考察 奇趣情结

郦道元为人富有生活情调,实地考察时极有热情,《水经注》以河流水文为纲,记录了大量人文、地理、风俗、奇闻,文字并不枯躁,读来颇有引人入胜之感。

例如,郦道元记录今湖北长阳县的长杨溪,称该溪中有神鱼,大的二尺、小的一尺,居民钓鱼前必须先拜请神鱼,说好要钓多少。如果所钓之数超了,便会骤起暴风、波浪翻涌、树木摧折。

郦道元亲自去过这里,北魏当年并未打下长阳县境,大概是出使南朝路经此地,所以非常珍惜这一难得机会。他实地到长杨溪源头察看,听说此地终年有寒气,便亲自下到溪口感受,书中说:“余往观之,其时四月中,去穴数丈,须臾寒栗,言至六月中,尤不可当。”一个充满着好奇与热情的旅行家形象跃然纸上。从中也可见郦道元相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他并不急于验证神鱼传说,而是追求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水经注》之所以能传世至今,颇赖于此。

北魏黄河屡屡泛滥,屡治而无效,自然是郦道元考察的重点。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实地察看时,郦道元记录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故事,说当年秦始皇铸十二金人,秦灭后沉于陕县河中。又说后赵石虎从关中拉走两个,到此遇风浪,连船带物全沉入河中,所以把河水弄得翻涌为祸。郦道元虽知黄河“悬水百余仞”是泥沙过多所致,但仍记录其事,还煞有介事地考证了秦始皇十二金人的来龙去脉,从李斯为金人撰篆文铭文,到汉末董卓毁九存三,再到十六国时百姓怒推金人入黄河,脉络分明,细节清晰,俨然一副“八卦大王”的做派,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郦道元对山东的记录尤其倾注感情。考察汶水、淄水时路经莱芜县(今济南市莱芜区),大概沿路多经山岭,笔下对莱芜山地着墨尤多,例如“林藿绵濛,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严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山路虽艰,在他笔下却充满了诗意。莱芜孤山有一眼泉水,泉眼之旁有一石穴,进穴后高九尺、广四五丈,鬼斧神工,不似人力所为,像是古圣人所凿。为了渲染莱芜的神秘,郦道元还引《列仙传》故事,说古有一人鹿皮公,在莱芜发现一眼神泉,便作悬阁梯道升到神泉的源头,作祠屋、食芝草、饮神泉,在山顶上逍遥了七十多年,竟然修成长生不老之体。

郦道元性格刚烈,仕途不甚顺畅,一生都在中下级官位上徘徊。然而,现实的不顺并未影响他遍游各地、撰述文字,反而使他更能倾注激情,达到不凡造诣。后来,郦道元因得罪权贵,被派往关中安抚乱军,结果被乱军首领萧宝夤害死,一代地理学宗师以此结局,不免令人叹惋。

不过,郦道元死后不久,《水经注》便获得青睐,一百余年后成为唐朝编纂《元和郡县图志》的重要参考,宋朝编纂规模更大的总志《太平寰宇记》仍大量采用《水经注》。不仅地理学者看重,文学家、诗人也非常喜爱这部奇书,苏轼曾赞:“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明清考据学大兴,《水经注》蕴藏的价值被极大地发掘,竟由此拓宽而成为专门的“郦学”,可见苦心人天不负,足为今人镜鉴。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北京晚报 东郡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1

标签:水经注   太守   关中   淮河   莱芜   汉中   地理学   北魏   南朝   特种兵   河流   郦道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