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乡的秋日“顶流”,是一方传统的青布头巾

一场秋雨,浇灭了暑热,今天(8月30日)早间的气温,一下子跌到了“1”字头。

人们赶紧添衣,迫不及待地换上网购的新款秋装。在相城区,太平老街上的阿婆们也添衣了,她们从老式樟木箱里,拿出长袖青布衫,再给自己包上一方头巾——撑伞走在江南的雨里,她们本身就成了千年老街上的时尚,更是游客们相机里的焦点。

李金梅今年八十有五,原本是金澄村人,“那时候是十五大队,现在拆迁了,住进了楼房,日子好过了。”一晚上的雨,让气温瞬间下降了10℃,四点钟就起床的李金梅阿婆赶忙嘱咐小辈帮她把老宅子带来的樟木箱翻找一下,“樟木箱防潮防蛀,我的衣裳都放在里面。”

尽管住进了高楼,但是水乡人家的老习俗依然保持着,“我们旧时生活在阳澄湖边上,农村的房子经常返潮,老人家一直有这样的观念。”搬家时,晚辈们不想带上老家什,但是拗不过老人,“节俭了一辈子,老衣裳也舍不得扔,这些都是年轻时候亲手做的。”

土染的蓝色布衣裳已经洗得略有发白,但在李金梅阿婆看来,“没‘荒’(损坏),就好穿的。”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布料褪色,但是老人穿在身上妥帖极了。尽管已经高龄,但是老人身体健康,为自己梳扎起了头发,再用现在已经不多见的头巾,把刚刚梳齐整的头发和耳朵一起包裹进去。

李金梅告诉记者,江南妇女的头巾都是讲求实用性,夏天遮阳,冬日保暖,“像现在刚刚下秋雨,包好头巾,既暖和又挡雨水。”这样的头巾在旧时,几乎每位江南的妇人都会佩戴,“旧时候大家种水田,莳秧的时候,一直弯着腰,如果不戴头巾,头发就掉下去,而手上都是泥,也不方便整理,所以就把头发包好。”

此外,江南水乡夏暑时节蚊虫多、太阳辣,在农田干活,包头巾还能防虫防晒;到了冬日,这样的一份头巾,还能抵御现如今网友们常说的南方湿冷的“魔法伤害”。

一场秋雨过后,低走的气温,让李金梅换上了长袖布衣,她走在距今千年的太平老街,一下子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他们把相机对准阿婆,仿佛她就是那个大明星。

当地太平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苏式传统布衫、妇女的头巾也越来越少,只有部分老年阿婆依旧保留着这样的旧习俗,“我们也尝试通过彩绘、墙绘,构建民俗馆,来恢复这样的场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喜欢苏式传统服饰文化。”

这在苏州民俗专家沈建东看来,苏州妇女勤劳、内秀的性格,搭配这样的一份旧式样的头巾,配得上摄影师眼中的“顶流”,“苏州的夷亭、车坊、斜塘、胜浦、甪直,跨塘、湘城、芦墟、黎里等镇传统风俗妇女都有包头的习俗,但各有特色。原来都是自制土青布包头多,包头的角有长短不一,有的包头还缝有异色的布为边,起装饰作用。”沈建东说,“这些传统服饰,构建了江南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江南地区妇女的勤劳,以及当时的农耕文化。如今,他们成为游客们的追捧对象,放到社交网络,能够把苏式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苏报融媒记者 李渊)

编辑:金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苏州   包头   传统   布头   太平   樟木   阿婆   头发   江南   头巾   水乡   秋日   妇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