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点吃饭”更有益健康

来源:【中国食品报】

“到点吃饭”跟“饿了再吃”到底哪种行为更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学副教授Ali Deniz Güler团队发表论文,称研究发现一组神经元——独立的下丘脑背内侧核的瘦素受体神经元(DMHLepR),这组特定神经元会向神经元昼夜节律钟通报食物供应的时间,而昼夜节律钟则为身体进食做好准备,从而预测进餐时间。

该研究是通过控制进餐时间和热量的限制喂养模式来快速诱导小鼠的食物牵引,重点研究了参与调节摄食、运动活动、睡眠—觉醒周期和激素节律的下丘脑视交叉神经上核(SCN)和背内侧下丘脑(DMH)。通过单核RNA测序(snRNA-seq),识别SCN和DMH中与昼夜节律变化有关的神经元群体。

研究发现,在不同喂养条件下(按程序进食与随意进食、按程序进食与禁食、随意进食与禁食),SCN神经元基因的表达都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按程序进食会影响DMH昼夜节律的基因。因此,研究者进一步找到了DMH神经元变化最显著的基因,并且深入研究了DMHLepR神经元。结果发现,DMHLepR神经元在食物牵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控生物体的能量平衡以及体重。该研究证明了瘦素产生时间的重要性,也就是进食时间的重要性。

大量证据表明,从新陈代谢疾病、癌症到老年痴呆症等威胁生命疾病的出现,都与生物钟被打乱有着明显的联系。制定更好的策略,能防止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破坏性疾病。人体生物钟可以计时,但需要与作息时间同步。在一致的时间睡觉和起床,保持良好的膳食安排,这些都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来源:生物谷)

《中国食品报》(2023年09月06日03版)

(责编:王佳仪)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下丘脑   神经元   节律   生物钟   昼夜   中国食品   基因   食物   时间   程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