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损60亿,裁员10%传闻坐实,“新能源混战”蔚来为何掉队?

11月3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员工信,通篇几百字,最扎眼的无疑是那句:

“公司计划削减10%的工作岗位,具体调整将在11月份完成。”

李斌这封全员信的发出,无疑坐实了先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蔚来裁员”传闻,断尾求生已成必然之势。

网图

2018年9月,蔚来手握腾讯、联想集团和百度资本的投资傲然赴美,以高达64亿美元的估值在纽交所顺利敲钟,成为中国电车“在美上市第一股”,距今也不过才五年光景。

按照蔚来现有员工规模以及平均薪资水平来计算,本次裁员将涉及近3000人,“N+3”赔偿金额也将高达数亿元。

究竟是陷入了何等窘境,居然能让李斌及蔚来各高层情愿不惜血本,忍痛做出如此决定呢?

网图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第一次集中涌现,始于2014年。

这一年4月,“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登上飞机,亲身来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将特斯拉车钥匙交付了给了第一批中国车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其实早在2009年,国家就已经发出过“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倡导,但并未引起太大的声量。

然而,国际『顶尖商人』马斯克的此次造访,却像是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惊醒了大量有意投身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潜在创业者。

网图

在目睹了这位海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

原来新能源汽车的确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谁能在这场“蓝海争夺战”中快人一步,就能抢占先机。

仅仅数月之后,小鹏汽车在三位联创的共同努力下于广州成立。

此后12个月内,蔚来和理想先后成立,初步缔造了国产新能源汽车“蔚小理”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其中,蔚来李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起步无疑最为顺利。

彼时40周岁的李斌,已经参与过当当网、易车网的创办,还曾独具慧眼投资了摩拜单车,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是个值得信任的商界老手。

因此,当李斌对于创办蔚来汽车的设想趋于成熟时,包含腾讯、雷军、刘强东等人在内的多家资本机构已经捧好了钱,默默在他的身后站起了队。

网图

正所谓“吃饱喝足好干活”,身后有了雄厚的资本支撑,李斌也再一次开启了他大刀阔斧的创业之路。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斌斥巨资招募了一组有着顶尖车企从业经验的管理人才,还豪横地收购了阿尔特(上海)汽车公司,只为名正言顺地将其200余名专业工程师纳入麾下。

2016年末,蔚来与曾被李斌盛赞“不输保时捷”的江淮汽车达成合作,签下了两个成熟代工厂,自此拥有了完整的汽车生产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8年,蔚来汽车赴美敲钟成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纽交所上市第一股”,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

东风已至,大众对蔚来产品的期待值,也随之来到顶峰,第一批纯电汽车ES8的交付也相当顺利。

网图

然而,2019年发生在上海、西安、武汉等地的一连串“意外自燃”事件,却令广大潜在蔚来车主大跌眼镜。

尽管蔚来及时做出了危机公关,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汽车免费更换电池包,仍旧没能挽回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毕竟,质量和安全才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事发之后,蔚来2019年Q1电车销量较上一季度暴跌近50%,且此后一整年都未再明显回升,股价也跌至1.19美元,跌幅超顶点80%,业绩可谓是全方位的惨淡。

网图

蔚来的未来,似乎已在一夜之间被黑暗吞没。

为了自救,李斌在这场风波之后,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

他先是自掏腰包,拿出一亿美元认购可转债为蔚来“输血”,将自身与蔚来完成深度绑定。

紧接着又通过多方奔走与合肥政府达成协议,将蔚来总部落在合肥,为公司赢得了70亿元的关键增资。

为了防止产品再出现电池质量问题,蔚来与宁德时代、北京卫蓝等头部电池厂商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参与研发了更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力争进一步完善所有硬件。

加之彼时,为了提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汽车市场,国家决定继续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提供补贴,蔚来的纯电汽车月销量开始逐渐有了起色。

网图

2022年度,蔚来旗下纯电汽车产品的年销量创造历史新高,交付数量达到122486辆,同比增长34%,算是交出了一份不算难看的成绩单。

可遗憾的是,即便蔚来去年的销量暂时出现了向好的趋势,仍是净亏损144亿元。

而且,自2018年蔚来上市至今已有五年,每一年度都是净亏损的状态,总亏损额已高达556亿元,成为“蔚小理”之中总亏损最高的一家。

今年上半年,蔚来亏损额度已超百亿,尽管Q3销量有所提升,但2023年度净利润仍是负数想必已成定局。

曾经手握丰厚投资的蔚来,近几年为何越来越没钱花?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当初蔚来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并没能取得应有的回报率。

过去三年里,蔚来在全球范围内建起了5个大型研发中心;

选址地点不乏“寸土寸金”的京沪两地以及德国慕尼黑、美国加州圣何塞,资金总投入高达180亿元,其中研发专员薪酬占比接近60%,人均年薪66万。

蔚来之所以将研发中心选址在一线大城市,是因为当地拥有最丰厚的人才储备,可以招募到顶级的研发专家,为产品的更新迭代保驾护航。

可现实却是,蔚来连年的巨额研发投入,并没能反映在销量的数据上涨之上,在研发专家们身上的投资回报率也并不理想。

2023年,蔚来共推出了8款新车型,可研发人员年薪远低于蔚来的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分别推出了15款和12款新车。

这样来看,蔚来花在研发上的资金,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值?

网图

不仅如此,今年除了新能源汽车业务外,蔚来还在9月份发行了首款智能手机NIO phone,主打卖点是“车机交互”,多少有点儿再割一遍蔚来车主韭菜的意思。

而且,这款手机并未区分版本,标配就是旗舰机,起步价为6499元,直逼“遥遥领先”的华为 Mate 60PRO,顶配版更是高达7499元,与苹果新款15 pro相差无几。

车企造手机,还是高价旗舰机,优势何在?销量扑街自是必然。

对此,李斌也曾公开表示,蔚来造手机本就不为赚钱,也从未被视作新的增长点,只是为了匹配蔚来车主。

这样一来,这款售价六七千元的NIO phone,岂不就成了蔚来车主的一把电子钥匙?

这番话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在为手机销量扑街找借口,想必只有蔚来高层自己清楚。

网图

经统计,曾经并驾齐驱的“蔚小理”,蔚来现有的员工数量直逼3万人,几乎已经两倍于小鹏和理想,

然而如果横向对比销量,在刚刚过去的10月,理想全国销量已突破4万,小鹏也有2万+出手,蔚来的1.6万辆属实有些不够看。

如此一来,以当下的销量和净利润额来审视蔚来的运营模式,“裁员增效”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蔚来也必须清楚,依靠裁员来缓解现金流压力,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比起“节流”,通过改进技术和用户体验,提升旗下产品的性价比,从而实现“开源”才是关键。

依据李斌未来的计划,2025年蔚来汽车将登陆美国市场,力争在竞争更为激烈的美国卖出第一辆蔚来汽车。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妨期待“裁员瘦身”后的蔚来,能在明年带来惊喜。

-End-

作者:路遥

编辑:一乙木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新能源   腾讯   合肥   大众   销量   车主   半年   理想   汽车   手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