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大善人”?家中保镖10名,保姆27个,日子太过奢靡!

前言:一位来自河北的房地产大亨,生活极尽奢华享乐,可他的帝国却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杨卓舒,这位传奇的富豪,曾经身家上亿,被称为“大善人”,生活极尽奢华:住宅如皇宫,保镖达10人,秘书12人,保姆27人,随行侍者过百。

然而,这一切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骇人的秘密......

逆流而上的杨卓舒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一个小镇上的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小学老师,尽管生活拮据,但还能勉强维持。

但好景不长,1958年,杨卓舒的父亲被错打成右派分子,工作丢了,还被下放劳改,由于家庭遭此变故,杨卓舒从小就在同学的嘲笑欺负中长大,老师们也带有偏见待他。

在这种环境下,杨卓舒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爱上课,作业也不完成,每当老师发下作业,杨卓舒总是先溜号再说,即使在教室里,他也总是趴在桌子上打瞌睡,杨卓舒变得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放学后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

但在学校有一位正派有主见的老师注意到了杨卓舒的情况,他看出杨卓舒内心的伤痛与缺失,决定给这名问题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位老师经常找杨卓舒谈心,鼓励他不要放弃,耐心解答他的困惑,他还会在杨卓舒状态不佳时,主动减免他的作业量,给予适当关怀。

在这位好老师的帮助下,杨卓舒重新振作起来,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高中毕业后,杨卓舒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里,杨卓舒专心学业,努力补足过去的不足。

他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课余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做笔记,杨卓舒深知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文职,所以他在大学期间刻苦钻研文学与写作。

四年下来,杨卓舒的文字功底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学给了他一个摆脱过去阴霾的机会,也培养了他扎实的专业技能,毕业后,杨卓舒选择留在河北发展。

由于受父母的影响,杨卓舒爱好读书写作,他顺利进入河北日报社,开始了新闻记者的工作。

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底,杨卓舒在报社的职业生涯一路高升,他写的稿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词汇准确生动,深受读者欢迎。

26岁那年,杨卓舒的父亲终于得到平反,这也让他心灵上的重负彻底卸下,不久,他便升任了日报发行处的副处长。

任期内,杨卓舒主持改进了报社的发行流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销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因此,他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重用。

年过30的杨卓舒,事业如日中天,生活也十分幸福美满,但是,他内心的野心和冒险精神并未被岁月磨灭。

杨卓舒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稳定的报社工作,选择下海经商,这一决定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但杨卓舒认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让他对社会变化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他预见到房地产业必将是一匹黑马。

骗术开始,帝国崛起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选择不顾他人反对,勇敢踏出这一步,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河北卓达集团,一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想要在房地产行业一展宏图,前期需要的资金投入绝非一个小数目,所以起初,由于资金不足,杨卓舒的创业并不顺利。

靠在报社工作多年积攒的积蓄,在这笔投资面前不过杯水车薪,为了启动自己的商业计划,杨卓舒设计出一个大胆的点子,这为他后来建立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石,也成为日后他走上牢狱之灾的导火索。

杨卓舒先是拿出了全部积蓄加上一辆汽车作为抵押,在石家庄栾城县获得了近30亩地的地皮。

然后他廉价雇来一些工人,在这块地皮上进行表面施工,制造出工地建设热火朝天的假象。

做完这些布景之后,杨卓舒又回到了自己以前供职的报社,依靠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杨卓舒说服报社在版面上为自己的项目做全面推广。

当时网络还没普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报社大力宣传下,杨卓舒的项目很快引来了众多投资者。

报社宣传做足了文章,而杨卓舒的广告词更是妙语连珠,他在报上宣称“卓达别墅”每平米售价仅1588元,远低于当时石家庄商品房的市场价2000元/平米。

房地产正当红,这样优惠的价格让投资者们振奋雀跃,甚至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抢着往卓达项目投钱。

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杨卓舒将房产包装成了理财产品,承诺给购房者每年20%-30%的高额投资回报。

凭借这些动人的承诺,杨卓舒在短时间内就融资到了4600万,为他的房地产梦提供了资金保障。

那一段时间,购买卓达房产成了一种热潮,人们争先恐后地拿出积蓄参与进来,生怕自己赶不上这趟高回报的“借车”。

仔细想来,杨卓舒这一手段完全是在“空手套白狼”,但行之有效且投资少风险大的特点,无疑让其成效显著。

这次成功让杨卓舒尝到了甜头,他的商业版图也因此逐渐扩大,身家不断膨胀,卓达集团全盛时期,杨卓舒出门要带10个保镖跟随,气派如同影视剧中的大佬,家中还雇有27名保姆,展现了豪门大户的排场。

在房地产取得成功后,杨卓舒的商业触角也延伸到了科技、教育和金融等多个领域。

短短几年时间,他已成为河北首富,并在2001年入选福布斯富豪榜,净资产高达21亿元,声名显赫。杨卓舒还获得了一个外号“财神爷”,在河北一时风头无两。

接下来,他提出了一个宏伟蓝图,要把石家庄打造成全国一流大都市,让所有石家庄人都住上自己公司建造的房子,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取得巨额财富后,杨卓舒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向白血病患者、贫困学生、灾区群众等捐款,被誉为“中国十大慈善家”

如果仅看杨卓舒的成功与慈善事迹,他可谓是一个有远见、善良且负责任的企业家,但他商业帝国的基石,却是建立在最初那场巧妙的骗局之上,正是这场骗局让他打开了通往巨富之门,也导致他后来被伸张正义。

虚幻帝国的崩塌

杨卓舒承诺的天文数字的投资回报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卓达项目的资金链很快就断裂,无数人在项目交付后才知道上当受骗,跑到门口讨要本金,但杨卓舒已经无力偿还。

为了掩盖资金链断裂的事实,杨卓舒不惜以诽谤来反击揭露真相的记者,当农民要求履行承诺时,杨卓舒聘请保镖来对付他们。

2019年,杨卓舒的卓达集团最终崩溃,他不得不向公安机关投案,卓达集团130亿元的楼盘和93亿元的商业建筑无人接手,680亿元的材料公司也无人过问,这与杨卓舒吹嘘的万亿级业务差距巨大。

杨卓舒拆东补西的资本运作也无法弥补越来越大的窟窿,大量投资者因卓达破产损失了毕生积蓄,至今仍在等待可能的进展。

杨卓舒通过虚假广告和谎言骗取他人财产,结果也骗了自己,他可能宁愿相信自己编造的故事,也不愿正视真相。

外在的繁荣之下是资金的枯竭,杨卓舒在这骗局中自欺欺人,直到真相终致难以为继。

事实上,杨卓舒在骗局初期就料定会有这一天的到来,他清楚自己是在自欺欺人,但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他选择了继续演戏。

杨卓舒明明资金早已不足,却还大手笔地举办慈善晚会,邀请各界名流出席,他故意选择在自己的老家举办晚会,来展示自己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花重金聘请知名导演来拍摄宣传片,进一步包装自己的慈善形象。

但最清楚的还是他本人,他当然知道这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他更明白,自己不过是靠欺骗他人而得以苟延残喘。

人有两颗心,一颗贪心,一颗不甘心。

他也曾多次三番地想要收手,但利益的驱使让骗局越滚越大,即便心知山穷水尽,他还是选择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大概就是杨卓舒决定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那一刻,收购进程本就复杂艰难,更何况是靠造假账目完成的收购。

他心知这次自己踩到了红线,却还是选择视而不见,也许杨卓舒内心深处就在盼望着骗局的终结,哪怕是以牢狱之灾的方式。

笔者认为

杨卓舒的飞黄腾达和跌落深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他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登上首富之位,又因违法行为跌入牢狱。

一个人的善举不代表内心善良,一个成功人士的光环下,也可能隐藏着无法言说的秘密,我们应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轻易相信一个人表面的形象。

希望他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省人生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善人   作业   奢靡   石家庄   帝国   牢狱   河北   保镖   骗局   报社   积蓄   保姆   家中   资金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