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传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又名兴宗。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年号为洪武。自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1352年参加郭子兴红巾军,反抗元朝压迫。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和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次年正月即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统治。先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赋,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兴办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确立一些不征之国。1398年6月病逝,享年71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明太祖

穷苦出身

1328年10月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朱世珍,母亲陈氏。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朱元璋曾回顾其父所述家史说:“先世居句容朱家巷,朱初一于宋季元初挈家渡淮,开垦兵后荒田,因家泗州。皇考朱世珍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十年后,复迁钟离之西乡,长兄侍亲,仲兄,三兄皆出赘,既而复迁太平乡之孤村庄。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发生严重蝗灾和瘟疫。当时,天灾不断,次年父亲和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此时,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亲人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两人各自逃生而去。

埋葬父母

云游四方

在走投无路情况下,投奔皇觉寺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当行童。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抄写佛经,每天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17岁的朱元璋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达固始和信阳。随后,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和亳州,1348年回到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名都大邑,接触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朱元璋剧照

加入红巾军

当时,元朝统治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兵于蕲州,李二与彭大等人起于徐州。几个月后,各地纷纷起义响应。1352年正月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首领。二月27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守濠州,号令彰明,严明军纪。

朱元璋收到汤和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红巾军,刚好25岁。在投军的过程中,差点被士兵逮捕,郭子兴见到后,任亲兵宿卫。自从入伍后,作战勇敢,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为亲兵九夫长。由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久,在部队中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些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位养女,是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被郭子兴赐名元璋,字国瑞,和马氏相处甚欢。

朱元璋出征

自立门户

当时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同年9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达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郭子兴,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取得彭大支持,率兵救回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朱元璋见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去开创新局面。1353年6月朱元璋回乡募兵,同村熟人听说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提升为镇抚。

朱元璋剧照

招贤纳士

朱元璋从招募的新兵中挑选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又招降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然后,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二万人编入队伍,并率兵南下攻打滁州。此时,定远名人李善长前来求见朱元璋。

李善长

李善长和朱元璋见面后,李善长以汉高祖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担任幕府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朱元璋很快攻下滁州,其亲侄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皆已去世。还有定远孤儿沐英也被朱元璋夫妇收养,朱元璋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在途中又收养20多个义子。

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排挤。当朱元璋攻下滁州城后,郭子兴也来到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检阅三万人的队伍,使郭子兴见到十分欢喜。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县,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有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泣,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父母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觉得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于是召集众将,下令归还军中夫妇,让许多夫妻得以团圆,此事广为传颂。

同年郭子兴病逝,韩林儿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实际上,右副元帅地位比左副元帅高。滁州和和州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而且朱元璋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为军中主帅。朱元璋考虑到韩宋势力强盛,可借助其威势,遂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同年采纳谋士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迅速扩张自己实力,发展队伍达几十万人。

朱元璋军队

攻占应天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太平与芜湖是盛产稻米地方,但是没有船只。这时,两支红巾军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率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享用。因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将士们见无路可退,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

进入太平后,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被处死。因此,朱元璋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同年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陈兆先军营,其部众三万六千人归降。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亲兵统领冯国用守卫。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心里都十分感动,甘愿跟随朱元璋。于是,不到十天,朱元璋便率军攻下集庆。

南京石头城

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接着,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次年耿炳文攻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率军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攻克江阴,徐达攻取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等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攻克处州。

刘基谋划

同年五月升任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1361年正月封吴国公。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极大牵制元军。而且,张士诚和徐寿辉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

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皆被采纳。当完成高筑墙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后,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同时,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大将胡大海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从轻发落。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亲自将胡三舍杀掉。同时,在应天府修建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表明朱元璋要开创新皇朝。

朱元璋像

攻灭陈汉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部将倪文俊部下,1357年杀死倪文俊后,掌握军权。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众将议论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朱元璋同意刘基的意见,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前去修书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

6月23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率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攻占太平,占领信州与安庆。陈友谅兵败逃回九江,次年8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1363年2月张士诚乘机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人,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此时,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同年7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人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率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8月29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36天。朱元璋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陈军溃败。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然以龙凤纪年,以吴王令旨名义发布命令。张士诚早年自立为吴王,而朱元璋为西吴。

鄱阳湖之役

统一江南

1364年3月朱元璋率军攻取武昌,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准备攻打张士诚。次年10月率兵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盐城,泰州等诸州县。1366年5月朱元璋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11月杭州与湖州守将先后投降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在围城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韩林儿到应天来,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朱元璋筑墙围城,并建造三层木塔楼,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中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一天,其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坐在银椅上饮酒,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最后中炮而亡。朱元璋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食用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1367年9月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同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随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方国珍率部投降。

张士诚

建立大明

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北伐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向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

朱元璋登基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后,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和孙兴祖。另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配享太庙。

徐达


常遇春

元帝出奔

1368年7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27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及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元朝灭亡。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首次北伐

1368年7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27日进占通州。8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人被俘。

第二次北伐

1372年正月至11月,朱元璋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此战结果,徐达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东路军得失相当,仅有冯胜西路军获胜。但是,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东进,大将冯胜放弃了甘肃,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第四次北伐

1381年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人侵扰明朝边境,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蒙古。大军渡过胪朐河时,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8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获得赏赐。

第六次北伐

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太尉纳哈出。双方交战中,俘虏纳哈出,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辎重无数,最后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六月底傅友德派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人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第七次北征

1388年3月明军侦察到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4月12日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于是发动突袭,俘获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人,太子必里秃妃和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等人,以及宝玺和金银印章等。

第八次北征

1390年明廷以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各率师北征,其余均听诸王节制。3月燕王率军出长城古北口,侦知乃儿不花等屯驻迤都,乘大雪直捣其营,攻其不备。三十日师抵迤都,派与乃儿不花有旧的观童入营求见,大军进围其营,乃儿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数万人而还。

平息叛乱

1391年捕鱼海之战后,有大批降人居大宁都司,因边将市马,拂其所欲,即叛而去。元左丞相失烈门,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辽王阿札失里等人相继叛明,明太祖于东北置宁王,辽王,沈王,韩王震慑东北之地。在西北置庆王,把都帖木儿,周王及晋王守御河套之地。次年以周兴为总兵官,率兵征讨也速迭儿,追至彻彻儿山。这次远征塞北,搜捕残敌,大败北元残余势力,自是不敢进边牧马者十余年。

平定西部

在徐达与常遇春北伐同时,朱元璋派胡美由陆路进入福建,汤和和廖永忠率水军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降服割据势力陈友定,何真等人,接着攻取广西。1369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同年底平定陕西。1371年汤和和傅友德等人率军灭明夏政权,攻取四川。1382年傅友德和蓝玉等人攻取云南,消灭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最后完成确立对河西走廊全境的统治。

洪武之治

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同时,大力提倡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迁徙富民,抑制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多次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朱元璋即位后,经常减免受灾和农民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内实行大型租税蠲免,经过多年治理,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为洪武之治。同时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推动下,明初农业发展迅速,残破景象得以改观。朱元璋休养生息政策,巩固新王朝的统治,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朝中党争

1372年朱元璋颁布《铁榜文》,1375年编修《资治通训》,反复告诫诸臣民。1380年编写《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行事,来教育臣僚。1386年颁布《志戒录》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1380年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株连一万五千多人。1390年功臣李善长等人也与胡惟庸谋反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被杀。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贬到四川,最后病死于途中。此案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有三万多人,被牵连甚广。

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其党羽受到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等人谋反,此案株连被株连的人,就有两万五千人。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次年颍国公傅友德被赐死。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1395年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

太子离世

1391年朱元璋派朱标巡视关中与洛阳,为迁都做好准备。朱标详细考察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最终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然而,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生病期间向太祖上书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这对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没有精力考虑迁都的事情。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顺,非常喜欢,立其为皇太孙。

朱标

太祖驾崩

1398年6月朱元璋驾崩,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明孝陵

锦衣卫

1382年为了加强对官员监控的需要,将禁卫军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锦衣卫是明初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为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等酷刑。此外,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还派出大量特务人员,暗中监视百官。但是,晚年逐步废除了锦衣卫以及比较残酷的刑法,直至永乐初年恢复锦衣卫特权。

收复疆域

说起幽云十六州,是宋朝人不可磨灭的心伤,因为丢失幽云十六州,一直以来都被北方辽国欺负。金朝灭宋后,每年把大量货币送到北方游牧民族手中买平安,结果发生靖康之耻。直至两宋灭亡,也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地区的地理屏障。明朝顺利收复燕云地区,宋朝三百多年都没能成功收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宋朝面临对手比明朝要强大得多。明朝面对的是腐败元王朝,内耗严重,蒙古贵族经过多年富贵生活,红巾军起义使元朝统治产生摇摇欲坠。朱元璋则实行缓称王战略,实力逐渐增大,陆续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强敌,南方富裕地区已得其大半,经济实力不比元朝差。明军北伐时驱鞑虏,师出有名,而宋朝面对的是巅峰辽国,虽然大宋有钱,辽国开始衰弱,金人却又崛起,宋朝始终不占优势。宋朝北伐的时候,幽云十六州被游牧民族统治五十年,还有西夏牵制大量西北精锐边军。

其次,朱元璋具有卓越军事能力和手段。朱元璋是个典型战略家,率军数次征伐北元都是亲自策划,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可见他的军事能力很强。对于北伐计划,明军并没有直扑大都,而是先攻取河南,山东等地区,战略上孤立元军,明军直扑太原,逼王保保回救太原老巢,元朝党争激烈,致使无法调军保卫大都,1367年元顺帝撤离大都,退回到漠北。

家庭成员

外祖父:陈公(1237-1335)江苏扬州人,明太祖外公。1260年从伍,1267年参加抗元斗争,负责运粮食。1279年参加崖山战役,丞相陆秀夫抱幼帝投海而死,他跳入水中,被投降元朝的士兵救起,隐居盱眙津里镇。中年行巫术,娶妻王氏,生有二女,长女嫁季氏,次女仁祖淳皇后,享年99岁,追封扬王。

父亲:仁祖朱世珍(1281-1344)明太祖父亲,原名五四,江苏句容人,生南昌王朱兴隆,盱眙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和明太祖。原是淘金户,从江苏迁居濠州钟离,娶妻陈氏。1344年淮北发生大旱,与妻陈氏,子朱兴隆先后去世,享年64岁。明朝建立后,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

母亲:淳皇后陈氏(1286-1344)扬州人,朱世珍妻子,明太祖生母,享年59岁。生四子二女,分别为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及朱元璋,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葬在凤阳。

兄弟姐妹

南昌王朱兴隆(1307-1344)原名重四,明太祖大哥。明仁祖朱世珍长子,朱文正之父。1344年因病而死,享年38岁,洪武元年追封南昌王,奉为靖江王始祖,其子朱文正为二世。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次子朱文正,女福成公主嫁王克恭。

盱眙王朱兴盛(1311-1350)原名重六,明太祖次兄。1344年料理父母丧事后,与朱元璋分道扬镳,1350年病死。

临淮王朱兴祖(1315-1348)原名重七,明太祖三兄,早亡,追封为临淮王。

太原长公主(1314-1350)明太祖长姐,嫁王七一,1350年病死,时年37岁。1370年追封太原长公主,改葬盱眙。

曹国长公主(1316-1351)名佛女,朱世珍次女,明太祖次姐。15岁嫁给李贞,生子李文忠。明朝建立后,追封孝亲公主,改封陇西长公主,后册封曹国长公主。

后妃

马皇后(1332-1382)安徽宿州人,马公之女,明太祖皇后,滁阳王郭子兴养女。其父将其交给郭子兴抚养,1352年嫁朱元璋为妻。1355年生朱标,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立为皇后。1382年8月病逝,享年51岁,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子女: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马皇后

李淑妃(1352-1385)河北寿州人,明太祖妃,父李杰。洪武初年,李杰任广武卫指挥,随军北征,战死沙场。1368年被选入宫,1384年孝慈高皇丧期结束,册封淑妃,由其代替掌管后宫。次年逝世,时年34岁,后宫交由郭宁妃掌管。

李淑妃

胡充妃(~1381)安徽濠州人,明太祖嫔妃。原为寡妇,1357年嫁给朱元璋,侍奉朱元璋多年。1364年生子楚王朱桢,其子朱桢册封楚王。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赴京探望其母。1381年被太祖处死,谥号昭敬。

达定妃:名达兰,明太祖妃,生子齐王朱榑和潭王朱梓。

硕妃:明太祖嫔妃,原为高丽人,生子朱棣和周王朱橚。

孙贵妃(1343-1374)陈州人,父孙和卿,元帅马世熊义女,明太祖宠妃。1360年嫁朱元璋,生女临安公主朱镜静,怀庆公主朱福宁。颇有容德,马皇后对其称赞为贤女。生有四女,两女夭折,明太祖即位,册为贵妃。曾与太祖登香云阁,观后苑刈稻。洪武七年薨,享年32岁,谥号成穆。

郭宁妃(1340-1398)安徽濠州人,明太祖嫔妃。父亲郭山甫,兄弟郭兴,郭英。初嫁给朱元璋,经常替朱元璋安抚将士家眷。明朝建立后,册封宁妃,生子鲁王朱檀。1385年李淑妃死后,命其代理后宫事务。1398年太祖驾崩,被下令赐死。

郭惠妃:滁阳王郭子兴女儿,明太祖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郭惠妃

胡顺妃:明太祖妃,生湘献王朱柏。

邹妃:明太祖妃,生子肃庄王朱楧。

韩妃:明太祖妃,生辽简王朱植。

余妃:明太祖妃,生庆靖王朱栴。

杨妃:明太祖妃,生宁献王朱权。

周妃:明太祖妃,生岷庄王朱楩,韩宪王朱松。

赵贵妃:明太祖妃,生沈简王朱模。

李贤妃:明太祖妃,生唐定王朱桱。

刘惠妃:明太祖妃,生郢靖王朱栋。

葛丽妃:明太祖妃,生伊厉王朱㰘,皇子朱楠。

郑安妃:明太祖妃,生安王朱楹,福清公主。

林贤妃:明太祖妃,生南康公主朱玉华。

韩妃:高丽人,明太祖妃,生含山公主。

崔惠妃:明太祖妃,未生子女,谥号庄靖安荣。

任顺妃:明太祖妃,洪武后期死于殉葬。

翁妃(~1398)蒙古弘吉剌人,明太祖妃,翁吉剌带部族。15岁选入宫中,封翁妃,侍奉太祖多年,1398年被赐死殉葬。

张美人(~1415)明太祖妃,1387年选为妃子,册封美人,1395年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因其女年幼而免于殉葬。抚育安庆公主长大,1403年封太妃,1415年去世。

子女列表

儿子

序号

姓名

封号

生卒

母亲

长子

朱标

懿文太子

(1355-1392)

孝慈高皇后

次子

朱樉

秦愍王

(1356-1395)

孝慈高皇后

三子

朱㭎

晋恭王

(1358-1398)

孝慈高皇后

四子

朱棣

燕王

(1360-1424)

孝慈高皇后/硕妃

五子

朱橚

周定王/吴王

(1361-1425)

孝慈高皇后/硕妃

六子

朱桢

楚昭王

(1364-1424)

胡充妃

七子

朱榑

齐恭王

(1364-1428)

达定妃

八子

朱梓

潭王

(1369-1390)

达定妃

九子

朱杞

赵王

(1369-1370)


十子

朱檀

鲁荒王

(1370-1390)

郭宁妃

十一子

朱椿

蜀献王

(1371-1423)

郭惠妃

十二子

朱柏

湘献王

(1371-1399)

胡顺妃

十三子

朱桂

代简王/豫王

(1374-1446)

郭惠妃

十四子

朱楧

肃庄王/汉王

(1376-1420)

郜妃

十五子

朱植

辽简王/卫王

(1377-1424)

韩妃

十六子

朱㮵

庆靖王

(1378-1437)

余妃

十七子

朱权

宁献王

(1378-1448)

杨妃

十八子

朱楩

岷庄王

(1379-1450)

周妃

十九子

朱橞

谷王

(1379-1428)

郭惠妃

二十子

朱松

韩宪王

(1380-1407)

周妃

二十一子

朱模

沈简王

(1380-1431)

赵贵妃

二十二子

朱楹

安惠王

(1373-1417)

郑安妃

二十三子

朱桱

唐定王

(1386-1415)

李贤妃

二十四子

朱栋

郢靖王

(1388-1414)

刘惠妃

二十五子

朱㰘

伊厉王

(1388-1414)

葛丽妃

二十六子

朱楠


(1394-1402)

葛丽妃

女儿

序号

封号

生卒

生母

夫婿

长女朱镜静

临安公主

(1360-1421)

孙贵妃

李祺(1354-1403)李善长子,生子李芳,李茂。

二女

宁国公主

(1364-1434)

马皇后

梅殷(1360-1405)字伯殷,汝南侯梅思祖从子。

三女

崇宁公主

(1365-1387)


牛城(~1387)明朝官员,驸马。

四女

安庆公主


马皇后

欧阳伦

(1356-1397)

五女

汝宁公主


郭宁妃

陆贤(陆仲亨子)

六女朱福宁

怀庆公主

(1368-1425)

孙贵妃

王宁(~1403)

七女

大名公主

(1368-1426)

郭宁妃

李坚(~1399)

八女

福清公主

(1370-1417)

郑安妃

张麟(~1395)凤翔侯张龙子

九女

寿春公主

(1371-1388)


傅忠(傅友德子)

十女

公主

(1372-1375)

孙贵妃


十一女朱玉华

南康公主

(1373-1438)

林氏

胡观(胡海子)(~1407)

十二女朱善清

永嘉公主

(1376-1455)

郭惠妃

郭镇(1372-1399)郭英长子


十三女

公主


孙贵妃


十四女

含山公主

(1380-1462)

韩丽妃

尹清

十五女

汝阳公主

(1380-1438)

郭惠妃

谢达(1374-1404)

十六女

宝庆公主

(1395-1433)

张美人

赵辉(1387-1476)赵和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吴王   明王   定远   滁州   明朝   元朝   次年   元帅   皇后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