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嘉兴,不走了

潮新闻 记者 沈烨婷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一座城市生活,你会选择去哪?

人们习惯用行动说话。在全国人口较上一年减少85万的现状下,嘉兴2022年末常住人口达到555.1万,较上一年增长了3.5万,这一增长数值在省内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城,所以盛民也。”在人的各种需求中,安居乐业是最核心的元素,更是幸福的底色与基石,宜居也成为了对一座城市的至高评价。

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嘉兴就在苏杭中央。嘉兴,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钱江大潮起涌地。

假如你是嘉兴人,坐半小时高铁就能在杭州西湖喝咖啡、去上海外滩看夜景,搭1小时高铁就到苏州逛园林,自驾半小时就能游千年古镇里的老街,回田野乡村小住……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嘉兴,来过,便再也不曾离开。

究竟是什么,让嘉兴成为一座值得托付一生之城?我们试着寻找它宜居的秘密。

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兴有什么?

它的魅力,无法被单一地形容。

浩荡长江一路东奔,在太湖一收其势,抖落满身泥沙,沉积出杭嘉湖平原。

嘉兴就在这片大平原的中心腹地,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在南湖水里晃晃悠悠了数千年,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风物清嘉、温润富贵、人文荟萃成了它的词牌名。

嘉兴很古老。来到盛名在外的古镇乌镇与西塘,就仿佛进入了一段静谧古老的时光里。车,马,邮件都慢,沿岸人家的烟火,旖旎波折的流水,被按了暂缓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沉溺在这旧时光里的,只有如织游人,嘉兴不会停留在过去。百年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南湖红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14年,1300多年建镇史的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每年深秋或初冬,世界的目光总是聚焦这里,在各国语言的碰撞里,人们谋划着、构建着更广阔更宏大的“数字文明”。

古老着,也年轻着,这是嘉兴拥抱这个世界的姿态。

你可以找到诗与远方。在漫画家丰子恺童年成长的故村,稻田清溪边坐落着雪白的民宿;盛夏去秀洲区王江泾镇,千亩荷花齐绽;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王祥里,乡村咖啡馆内,散发出诱惑味蕾的香……个性鲜明的美丽乡村在嘉兴遍地开花,为人们带来“心灵打卡”式的游玩体验。

城与乡,既有旧的记忆,又装得下新的故事。如今,嘉兴所辖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前40,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率先实现村集体经常性收入“村村超百万”,经营性收入村均达到近250万元,农民收入连续19年领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6、全省最优;“浙北粮仓”地位持续巩固。

你也可以融入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从智慧大棚下人们忙碌采收的身影,从民营企业火热的车间,从街头夜市上飘散的香气……这20年,嘉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67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739亿元,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百强城市第41位,人均生产总值从2568美元提高至1.81万美元、高于世界银行最新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标准;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87亿元增加到1.42万亿元,增长17倍;所辖县(市)财政总收入全部超百亿元。

在都市中能寻得见乡愁,在田野间能感受到繁荣,在嘉兴,共同富裕的模样被生动地描摹。

人,才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以人为本,方谈宜居。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高精尖人才不断涌入,嘉兴的住宅更迭,正在贴合着多样的精神需求和高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宜居。

公共空间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公厕变“香”了。站在嘉兴的街头或田头,如果没看见公共厕所,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认出来。脱胎于“厕所革命”的“温暖嘉”驿站,成为嘉兴的一道风景线,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公厕的刻板印象,还增设了接待区、休息区、购物区等,拓展了旅游咨询、运动休憩、物资补给等配套功能。

菜场爱去了。在平湖里·平湖市集,原本黏糊糊、脏乱差的买菜环境被沉浸式的生活市集所取代,智慧农贸系统实现全覆盖,还有休闲体验、轻食市集、休闲娱乐、精品餐饮、社区服务等区块。通过“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改造提升新模式,嘉兴大大小的农贸市场早已“出圈”。

城市绿道“美翻了”。从平原到山海,从滨水到路侧,从城市到乡间,从社区微循环到城市大循环,从区县间互联互通到长三角融沪连杭接湖,嘉兴绿道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健身路径,还是阅读城市的旅游载体、“车行、舟行、人行、骑行”四行接驳的多元化生活圈。

社区生活很丰富。家门口的“社区运动家”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的篮球场、足球场引入了智能管理模式,运动更加酣畅淋漓;市井长巷的邻里文化节,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流淌的是浓浓邻里情。

有温度的宜居城市,不会忽略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群体。新嘉街道地处嘉兴市区主城区以北,是典型的老城区,老房子多、老年人多,居民上下楼梯十分不便。“我们这个老小区加装电梯以后,居民的幸福感直线上升。走在路上,都能听到居民讨论有了电梯以后生活多么多么方便。”新嘉街道穆河社区党委书记朱建凤说,目前穆湖花园小区已经加装了12部电梯。

在一次次的有机更新中,嘉兴老城区的容颜更靓丽,也使无数老城区居民乘着征迁的东风,改善了居住条件;在未来社区的建设中,推进“一老一小”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

对百姓而言,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标准很简单,关键是4个字——衣食住行。

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杭高铁、杭海城际等建成运行,通苏嘉甬高铁、嘉兴机场等开工建设,嘉兴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加快打造“幸福一‘嘉’人”民生优享品牌,率先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养老、医疗保险实施标准和参保率居全省前列,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九连冠”……

从“衣食住行”到“文教卫体”,如今的嘉兴,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宜居的终极指标,就是归属感。嘉兴,如何让人们获得归属感?

只有真正于细微处显现人文关怀和最大程度包容理解的城市,才能让人情有所寄,心有所归。

而人们对宜居的需求,既包含身体可感知的物质条件,也包含精神可寄托的心灵空间。

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兴,匠心打磨人们精神世界的载体。

翻开一本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小半部都写着嘉兴人的名字:除了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嘉兴还有“一轮圆月耀天心”的弘一法师、著名文学家丰子恺、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当代画家木心、当代作家余华……

2022年夏天,嘉兴市民在家门口就看了一场“现象级”的展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在限流控制的情况下,2个多月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一场“大系”,成就了一场精神文化的大戏。

无论周末、深夜,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嘉兴市民只要打开手机,找到“嘉心在线”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就有专业的心理顾问耐心倾听、破解困惑。

城市之间可以拼颜值,但真正要让市民有宜居感,往往是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的东西。

嘉兴市民在长三角异地就医可以直接刷医保,乘车码能在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城市自由切换,办理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政务服务不再“东奔西跑”,而能“全市通办”“长三角通办”。

与此同时,面临人口结构更复杂、社交纽带更薄弱、利益诉求更多样化等新特征和新挑战,如何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成为摆在每一座城市面前的新课题。

嘉兴有自己的优秀解法。以网格、微网格智治,串起了精细化治理的千条线,实现了“无盲区”覆盖、“无边界”保障、“无条件”的服务;依托引进专业物业公司、成立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兜底服务、属地社区托管、相邻小区物业代管等等,实现无物业管理小区全域清零……嘉兴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平安建设“十八连冠”。

在天南海北创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嘉兴落地生根。在碧波荡漾的科创湖区中研发,在人才服务综合体里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凭借“嘉兴人才码”可实现百家运动场馆人才免费享……青创理想城,此言不虚。近几年已有1200多位青年人才在嘉兴完成了从背包客到企业家的华丽转型。

此心安处是吾乡。《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如此描述理想城市:城市和人之间有着非凡的默契,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开拓,既深耕现实,又拥抱未来。

城市迈向更高能级,越要将落脚点放在人本关怀的细微处。以“宜居”为尺度,嘉兴正在不断“向新”,市民的生活还将继续“向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嘉兴   南湖   市集   居民   市民   小区   人才   城市   全国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