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即位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还发生了宫廷政变,从后来历史发展也表明,他不是一位英明之君,他的能力有限,还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他后期的“东封西祀”劳民伤财,也成了泰山封禅的终结者。

澶渊之盟,用金钱换和平

从宋太宗后期,宋辽就进入僵持局面,但是这个局面对契丹是不利的,他们的经济实力要远远弱于宋朝,难以支撑长久的战争,而且契丹的很多生活物资都要靠跟宋朝贸易。

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即位,契丹就趁着新旧交替的机会,向宋朝发起进攻,企图打破僵局。

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组织三十万大军,由萧挞凛担任主帅,向宋朝发起进攻。

其实宋朝早就得到了契丹即将入侵的消息,已经做好了预案,但是当契丹大军真的要来了,朝廷还是害怕了。

就有大臣劝宋真宗赶紧逃亡,有人劝逃到江陵,还有人说逃到成都,当宋真宗动摇犹豫的时候,宰相寇準站了出来,大声说到:

主张陛下逃跑的应当问斩,当今天子神武,只要陛下御驾亲征,依托河北防线,一定能够打败契丹。

宋真宗采纳了寇準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

契丹大军南下,兵峰直指定州,定州十万守军坚守不出战,契丹无可奈何。萧太后又指挥围攻瀛洲,契丹军队确实不善于攻城,战死了三万多人,也没有攻破城池。然后又攻击大名府,同样没有攻下来。

然后契丹大军到达澶州城郊,大宋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契丹主帅萧挞凛身先士卒,前去查看地形,结果被宋军提前埋伏好的床子弩击中,当晚就因伤势过重死了。

这时宋真宗也离开了开封,向澶州进发,路上又有人怂恿宋真宗南逃金陵,宋真宗又动摇了,问寇準,寇準生气的说:现在这个形势,皇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了,皇上南逃,军心必动摇,就会让契丹有可乘之机。

于是宋真宗继续前进,终于抵达了澶州城,当皇帝的龙旗在城中升起的时候,宋军上下一片沸腾,高呼万岁,士气大振。

这个时候的契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前进攻不下来澶州,后退又有河北的重兵防御,保不住后退路上被攻击,而且主帅萧挞凛的阵亡又打击了契丹军队的士气。

当然,宋军如果主动出击,面对契丹的大军,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双方议和就开始了。

最后,宋真宗和辽圣宗分别签署了议和誓书。

契丹随后撤军,宋真宗也班师回朝。

因为宋、辽和议是在澶州城下签署的,澶州又叫澶渊,所以称为“澶渊之盟”,它的主要内容是:

双方彻底停战,友好往来,结为兄弟之国,契丹为北朝,宋朝为南朝,两国君主结拜为兄弟,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

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各守边界,宋朝承认契丹对燕云十六州的主权,契丹放弃周世宗时期所收回的关南地区的领土要求,双方从边境撤兵,不得在边境扩建新增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

双方互相协助,宋朝每年送给契丹“岁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开放贸易。

双方君主共同立誓:和约永久有效,子孙后代世代友好,谁若毁约,甘受国家灭亡等上天重罚。

自“澶渊之盟”签订以来,人们对“澶渊之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观点认为,“澶渊之盟”是宋朝和辽国签订的平等条约,为宋朝换来了100多年和平。有的观点认为,“澶渊之盟”是屈辱条约,宋朝堪比后世晚清的软弱外交。

那么,“澶渊之盟”到底是平等条约还是屈辱条约?对于宋真宗而言,“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首先,“澶渊之盟”解决了一场宋辽之间的大战,也确立了此后宋、辽之间和平共处的模式。

契丹的武力比较强,但是经济却没法跟宋朝比,宋朝每年提供一批白银、绢帛给契丹,契丹拿这些再来跟宋朝贸易,换取茶叶、丝绸、瓷器等生活必需品,这样契丹就不用再去抢劫宋朝。

而且宋朝的经济富裕,每年的岁币压力并不大,宋真宗时中央的年白银收入就有八十八万两,宋神宗时更是达到了114万两,而且宋朝在跟契丹贸易过程中,岁币的白银大部分又回到了宋朝。

而且“澶渊之盟”不存在不平等的割地,燕云十六州是后晋石敬瑭通过契约主动献给契丹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宋朝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之后,解除了契丹南下之忧,实现了长达一百一十八年和平相处的局面,宋朝专心发展内部经济文化,人口、财政都实现了翻翻增长,应该说“澶渊之盟”是宋真宗的功绩。

东封西祀

“澶渊之盟”的最大功臣应该就是宰相寇準,要不是寇準,宋真宗可能就要南逃了,正是在寇準的坚持下,宋真宗才勉强到了澶州城。

但是,“澶渊之盟”之后不久,朝中就有人向宋真宗中伤寇準,说御驾亲征是把皇帝当赌注,不管皇帝的死活,对皇帝不忠,还说“澶渊之盟”是不光彩的。

宋真宗本来就担心寇準功高震主,有人弹劾,他就罢免了寇準的宰相职务,外放地方官。

然后为了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王钦若等人向宋真宗建议说:唯有封禅泰山,才能威震四海,洗刷耻辱。

但是要封禅泰山,需要天降祥瑞,于是他们自导自演了一场装神弄鬼的“天书下降”闹剧。

1008年正月初三,宋真宗正在上朝,突然有官员来报,说发现在城门上挂着一条两丈多长的黄帛,而且上面有字迹。

宋真宗接着就说,我去年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个神仙跟我说,今年正月会有天书下降,这应该就是天书。

宋真宗立即率领群臣去取回天书,改年号“大中祥符”,并且大赦天下。

有了天书祥瑞下降,进行泰山封禅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再加上臣民不断的请愿,十月,宋真宗就率领文武百官封禅泰山。

泰山封禅之后,十一月,宋真宗又到了曲阜,参拜孔子庙,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按照泰山封禅的俗套,1011年,宋真宗又到汾阴祭祀后土地邸,这就叫“东封西祀”。

1012年,宋真宗又说大宋皇室的始祖“圣祖”赵玄朗下凡,于是他修建了很多豪华道观,来供奉圣祖。

1014年,宋真宗又到了老子的老家亳州太清宫,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澶渊之盟”后,契丹不再南下袭扰宋朝,宋朝解决了边界的后顾之忧,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是宋朝修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但是这个机遇却被宋真宗用来祭祀。

天书下降、东封西祀、尊崇道教等一系列闹剧,前后持续了十几年,浪费的金钱更是高达上千万贯,皇帝这样,下面的人就拼命的找祥瑞来巴结皇帝,这严重毒化了官场风气,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机遇。

宋真宗自己假造天书祥瑞,以上天的名义去泰山封禅,拉低了水准,宋真宗成了后世皇帝鄙夷的对象,在他们看来宋真宗没有什么功绩,是不配泰山封禅的,后世皇帝为了避免和他并列,也就不去泰山封禅了。

宋真宗前期任用李沆、吕端打理政事,实现了经济繁荣,还是比较有为的,但是宋真宗在位后期,沉溺于“东封西祀”,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而且他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别人影响的皇帝,同时又因他晚年多病,大权就逐渐被皇后刘娥把持。

1022年,宋真宗赵恒去世,55岁,在位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真宗   泰山   契丹   澶渊   天书   御驾   祥瑞   宋朝   大军   皇帝   赵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