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误,突接儿子坠楼消息,含泪说22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欲断魂的行人

编辑|欲断魂的行人

前言

在中国老一辈人的观念中,下午饭可以不吃,但《新闻联播》却不能耽误。甭管能不能全部明白,但央视主持人的声音必须准时响起,它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融入了人们的骨血。

而说起《新闻联播》,就不得不提被称为央视名嘴的李瑞英

在《新闻联播》从事主持工作28年零失误,在央视众领导的心中是绝对随时能挑大梁的存在;在观众的心目中,她是《新闻联播》里永远面带微笑、云淡风轻的名嘴,不论是谁只要一提及她都是竖大拇指的存在。

但就是这样的能力担当,却被众人又称为是冷血无情的代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瑞英追逐梦想

李瑞英是河南濮阳人,她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因为父亲职业的缘故,他们一家定居在北京。因此,李瑞英一出生就在军区大院里。

她的父亲受军区训练熏陶和影响,回到家里对李瑞英依然军事化管理,被点名要喊到、被子豆腐块、有事要喊报告这都是基础套餐,扎马步、站军姿、正步走更是家常便饭

父亲希望女儿继承自己的精神,做一个顶天立地、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但李瑞英并不这么想。

人被管制久了就会有逆反心理,李瑞英同样有,因此,对于将来从事军人这个想法她压根就没有。

小女孩的想法总是天真的,她幼时有一度想成为售货员,因为她认为售货员数钱的样子很酷,但这仅仅也是小孩子脑海中众多天马行空的梦想中的一个。

她真正有了第一个想要为之奋斗、不懈追求的梦想是在青少年时。

有一次,学校为培养学生多元兴趣爱好,开展了一次诗朗诵比赛,作为文艺委员的李瑞英也在比赛队伍中。

当时,她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当她用稚嫩青涩的声音朗读纸上的诗歌时,一种奇异的莫名激动的感觉在她心间汹涌澎湃,喜悦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那次比赛没得名次,但一种叫梦想的东西在她生命里真正扎根。

时光从黎明的晨曦、傍晚天际的晚霞间偷偷溜走。从梦想建立之初起,她在一首首诗歌、一篇篇刊印在报纸的文章里,小心翼翼又坚定不移地耕耘着属于她的小小梦想,直到这颗梦想真的开出花来。

高中生涯结束后,李瑞英的好友有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想法,知道李瑞英也喜欢播音,就劝她和自己一起报考。

李瑞英在好友的鼓励下,便准备了一篇文章,向北京广播学院奔赴而去,面对面向全国选拔的广播学院,李瑞英心中仍然有些许忐忑。

有时梦想虽然就在眼前,但又总是令人胆怯。

当李瑞英在门口踌躇徘徊时,她遇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为缓解心里的紧张,她让老人听一下自己朗诵的如何。当她开口的那一刻,老人眼前一亮,“你的声音质量很好,很适合报考播音学校,祝你考试顺利。”

李瑞英因老人的鼓励大得安慰,感谢过老人毅然向着梦想行进。

人生有时就是处处是惊喜。

当李瑞英踏入考场时,赫然看到刚刚鼓励过自己的平凡老人,竟然是面试老师中的一位,再看铭牌,竟然是播音界赫赫有名的泰斗张颂老师,接下来的面试格外顺利,不久后,李瑞英也顺利考入了为她敞开怀抱的北京播音学院。

虽然俗话说,宁做凤尾不当鸡头。

可进入人才济济、天赋异禀的北京播音学院,李瑞英深刻的体会到何谓压力山大。

但从小父亲军事化的教育下她早已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困难不是问题,坎坷不在话下,跨过去了困难就成了天际的彩虹,坎坷就变成了垫脚石。

梦想从此起航

时光飞逝,大学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了江苏台。在这里作为新人的她要从最苦最累的底层开始做起,熬夜剪辑、周末策划、雨天跑外景,但李瑞英从来不叫苦叫累,因为这是她心里小小的梦想。

看着它渐渐茁壮成长,她无比雀跃。

渐渐地,她在江苏台积累了一定经验,得到领导的赏识,开始挑大梁。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仪式由她直播主持。

而后紧接着的《看今朝》、《祖国大家庭》同样获得一众好评。

优秀的人才就像天上的启明星,不论你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因为李瑞英在35周年阅兵式的优秀表现,从全国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被央视领导看中,成为央视一份子。

初入央视的李瑞英又激动又倍感压力,全国最优秀的主持人都在这里,在李瑞英看来,她引以为傲的业务能力简直不值一提,但从父亲来的钢铁意志已经融入她的骨血,连带的还有永不言败、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

梦想虽然在远方,但路却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总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为了能主持时不出错,李瑞英面面俱到,背包里永远放着一本字典,以保证每一个发音都标准无误;除此之外,她还阅读国内外各种名人传记、文化典籍以防直播出现认知错误闹笑话。

虽然她不确定是否能用到,但她知道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而正是凭借着这份用心,1987年,李瑞英的主持事业更上一层楼,她成为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看着曾经只有在电视机前才能出现的演播室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内心无比激动。而能够先到这里,她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只有她自己能切身体会。

而已经身为《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她,知道她肩头将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使命。这也代表着她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就会更少。

李瑞英的丈夫张宇燕和她是青梅竹马,俩人在同一个军区大院里长大,上了同一所高中,风华正茂时的大男孩送了李瑞英一本书,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想和你考一所大学,我希望我的未来有你参与。”

俩人从校服到婚纱,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李瑞英的每个阶段都有张宇燕的参与,即使因为妻子特殊的工作,不能时时照顾家庭,张宇燕也给予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而俩人即使聚少离多也相爱两不疑,让见到的人没有不赞叹叫好的。

1987年,李瑞英也怀孕了,面对强压的工作和使命,她本不打算要孩子,因为她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照看孩子,但她的丈夫张宇燕却很支持她的工作,丈夫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忙,孩子可以有自己照顾。

果然,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身边都有一个懂得体谅、彼此理解的丈夫。

产后的李瑞英继续央视的工作,她很满足她现今的状态,婚姻美满、丈夫体贴、儿子可爱。

但意外总是像小偷,想要偷走你的幸福和欢笑。

噩耗传来

1998年的一天下午,李瑞英正在直播间整理梳理着一会儿要播报的稿件,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最严肃和忙碌的时候,但不期然地,她的电话竟然响起来了,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的工作特殊性。

她以为是推销电话就挂掉了,可对面却立即又打了过来,打一个可能是推销电话,那么两个三个呢?李瑞英心里突然升起不好的预感,她连忙接起来询问,而接下来听道的内容,让她瞬间冷汗淋漓。

对方是在家里照看儿子的保姆,保姆哭喊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知所措,“小宝坠楼了,满身是血,已经叫不答应了。”

李瑞英听道这样的话语仿佛晴天霹雳,明明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抱着她的腿喊妈妈,耍赖不让她走,这还不到一天功夫孩子就坠楼搞得满身是血。

这一刻,李瑞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的心仿佛被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她忘记了她身为一个主持人的使命,

她想要奋不顾身地、不管不顾地跑到孩子身边,守着他、陪着他,但慌张起身的动作打翻了桌子上的稿件,看着稿件抬头《新闻联播》的字样,李瑞英的理智逐渐回笼。

距离《新闻联播》开始只剩几分钟时间,电视台没办法在这么短时间找一个女主持来替她,即使找到了,对方对稿件不了解要怎么主持?

《新闻联播》面对的是不仅是全国民众,也包括国外的好些人也在看。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国家跟着失了颜面,当她坐在《新闻联播》的演播室时,她就是国家的脸面,她需要时刻为国家着想。

渐渐地,李瑞英情绪稳定下来,她首先给保姆打电话,冷静的音色仍然有几分颤抖,对于儿子坠楼生死不明的情况,她只对保姆说了22个字,“你别碰孩子,打120,去医院,我直播完马上赶回去。”

此刻,她顾不上旁边人惊讶的表情,她知道她似乎表现的很冷血,很没有人情味,儿子坠楼了,她还有心情在这里工作,她真的够冷血。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被撕裂。她的儿子生死不知,她怎能不心痛,但她更知道,如果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国家蒙羞、失去颜面,那不是她能承受的。

经过短短几分钟的心里建设和调整,她的脸上再次出现了《新闻联播》主持人该有的职业微笑。当天的《新闻联播》准时开始,李瑞英也凭借强大的心里,再次零失误完成当天新闻播报。

而《新闻联播》刚结束,李瑞英便泪如雨下,来不及卸妆、来不及换工作服,便马不停蹄的赶往医院,她心里焦急万分,一直默念着“儿子一定没事。”

试问,有哪个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儿子、不管自己的儿子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但在家国大义面前,人总是生发出莫大的能量。

到了医院的李瑞英,腿脚发软,她满脸泪水地向手术室外跑去,丈夫看到她焦急的神色,马上安慰孩子还没出来,肯定没事。

所幸,最后孩子终于脱离危险,否则李瑞英或许会因此痛苦内疚一辈子。

结语

人的一生总是在各样的无奈和纠葛中挣扎和被撕扯,痛苦连天、有苦难言。

李瑞英也是一样,一面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心肝宝贝,一面是从梦想已经蜕变为融入骨血的家国使命,虽难以抉择她却大义凛然,试问寻常人是很难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名嘴   央视   儿子   工作   新闻联播   北京   丈夫   父亲   老人   消息   梦想   孩子   李瑞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