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丨南太子湖:一湖烟波万物苏

“太”者,大也

武汉

被誉为“百湖之市”

水域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湖泊仅16个

其中便有南太子湖

说起“湖”,东湖“万亩波涛荡漾开”,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洞庭湖“气蒸云梦泽”,千岛湖“峰峦成岛屿……”湖与湖,姿态各异,各有韵味。南太子湖虽大,但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三代人的时光里,它却寂寂无名,提起南太子湖,老人们都说这里曾是湖汊沼泽、芦苇丛生。

时光荏苒,在离我们最近的三十年中,尽管南太子湖已成为经开核心商务区最重要的湖,但它始终低调和内敛,遮蔽了在历史中曾绽放的光华。

承一脉文化,得太子之“名”

南太子湖

在车谷众多湖泊中的地位

恰如其“太子”之名

然“太子”之得名

三说均与太子有关

古地图(点击可放大)

一说载于《汉阳典故传说》,据传2000多年前,南太子湖与北太子湖相连,名为灌水湖,因长江涨水倒灌入湖而得名。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朝中大乱,有位身怀六甲的苏姓贵妃被贬,沿汉水漂流而下,到灌水湖时在渔船上分娩一男婴。王莽事件平息后,贵妃回宫,此男婴被立为太子,灌水湖改名为太子湖。

另一说载于《湖北省湖泊志》,传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来此,驻马山顶,见湖水清澈如镜,南北山峦相拥,心旷神怡,便经常来游玩。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汗位,得名太子湖。

以上两说已难查真伪,唯另一说,细品之下确更有来源。

汉阳府志

《乾隆汉阳府志》中载:“太子湖,相传梁代昭明太子食采于此。考无据,又讹为台子湖。”说的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曾受封这片湖区作为衣食来源之地,得名太子湖。另《新辑汉阳识略》载太子湖“一名昭明湖”,俗称“台子湖”,因“太”与“台”谐音所致。

乾隆汉阳府志

翻阅史料,萧统于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后迁居都城建康(南京)。汉水由襄阳穿城而过,水运发达,上可到丹江、汉中,下可至汉阳,数日可达。

据《汉阳典故传说》载,梁帝萧衍将不足两岁的萧统立为太子,十年后将他分封至沌阳食采。梁帝对萧统说:“沌阳这地方风景秀美、湖光山色宜人,且屡发战事,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此食采,定会大有裨益。”相传当时萧统的“居所”建在太子湖畔,与一众文人常在太子湖和墨水湖畔吟诗作赋、著书立说,因在湖中洗笔而将湖水染黑,故有墨水湖之称。萧统主持编撰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诗文总集,有“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之美誉。

昭明文选

萧统赴建康后,时常与文人雅士泛舟于玄武湖上,故玄武湖也有太子湖的美誉;后太子萧统葬于南京燕雀湖畔,燕雀湖也称太子湖。

历史上,萧统才华横溢、英俊儒雅、仁厚爱民、处事达观,深得百姓爱戴。君子如玉,陌上无双,在其食采之地,为寄托崇仰之情而命名“太子湖”,代表着湖畔居民崇文尚德的传统和精神,诚然更可信。

汉水西来出其下,正太子之“位”

南太子湖的地理位置,今看似无特殊,然回溯历史,会惊然发现这里极可能是2000多年前《尚书·禹贡》中所描述“江、汉朝宗于海”的二水汇流之所</span>。

《禹贡》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汉水东流,到龟山(原名“大别山”)后向南汇入长江,山南水北为阳,故有“汉阳”。但至明代成化后,汉水下游因连年洪水汹涌,冲刷辟出新道改至汉阳城北,故《嘉靖汉阳府志》中有说:“汉水,在县治东北三里,大别山北。”

改道前,汉水古道蜿蜒,有“曲莫如汉”之说,汉阳境内汉水入江河道与湖泊相通,有多个入江口。彼时汉水的主流是从米粮山、仙女山,汇入龙阳湖、后官湖、三角湖,经墨水湖、太子湖等,在朝关(今白沙洲大桥汉阳桥头附近)入江。

《嘉靖汉阳府志》中说:“永济港,在县治西南二十里,南入大江。”即汉水改道后,故道仍有一条支流入江,经黄金、琴断、郭茨三口,转永济港,汇入墨水湖、太子湖等湖后入江,彼时太子湖水域广阔。

永济港为升官渡到老关这段河道,古时是两江交汇的黄金水道。旧称“老朝关”的“老关”,是古时三镇江关、汉关、朝关、宗关四大税关之一,江关与朝关,控制着整个长江水系,老关也被称为“火焰关”,因众多船只等候纳税过关形成“灯火阑干绕船帆”景象而得名;升官渡为古时汉阳出入城两大咽喉要道(三眼桥、升官渡)之一。

汉水改道前,内湖及上游的船只,可由此进入太子湖,后通达长江;改道后,支流形成的内河水港宽阔,商船往来频繁,是川、湘、皖、赣等省与荆襄之地的农产品集散地,此地曾设“河泊所”征税,亦曾演绎“十里帆樯依市立”的繁华。

直至汉水改道后的数百年里,水流补给缩减,缀连湖泊的河道逐年萎缩,诸湖各自孤立。时光流逝,沧桑巨变,如今河道已不见踪影,而太子湖烟波依旧在,湖畔“筑水”而起的一座新城,名曰“车谷”。

远眺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

一湖烟波万物苏,复太子之“心”

太子湖的得名由来与地理位置

映衬其历史意义

它曾是镶嵌在长江之畔的

一颗璀璨明珠

上世纪60年代以后

太子湖围湖造田、养殖渔业

水域锐减

然水泽万物

依水而生

逐水而居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法则

至90年代初

武汉经开区在南太子湖畔动工兴建

又三十余年夙夜匪懈

湖畔万物复苏

渐成一城繁华

尽管经开区崛起于

以南太子湖片区为核心的乡野土岗上

但在时间的长河里

三十年不过弹指一瞬

南太子湖其实从未停止它更迭的步伐

有一脉湖,一座城才有诗意与风雅,昭明太子的文化,一千多年来,是湖畔居民的精神守望,太子湖始终在孕育书香文脉的底蕴。1997年,神龙小学作为神龙汽车公司创建的子弟学校率先在南太子湖畔建成;1998年,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落户北太子湖西南湖畔、南邻南太子湖;2002年,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新江汉大学数万学子搬迁至距南太子湖2公里的三角湖畔,从此书声琅琅,声润太子湖。

有一脉湖,一座城才有灵气与丰饶,古汉水河道的繁盛,旧时的熙攘和喧嚣仿佛仍在耳畔,传递着湖畔居民对获取滋养的物质追求。1993年,神龙汽车公司轿车项目在南太子湖西南2公里处破土动工,后以南太子湖为核心,在长江左岸不到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和500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南太子湖赋予这座略显刚硬的产业新城以灵动之魂。

有一脉湖,一座城才有生机和温度,“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保存静静一湖”,是城市的福气。南太子湖是经开区最热闹的湖,南面有万达商业中心、武汉体育中心、城市足球公园、南太子湖公园,北面有永旺商业中心、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儿童医院西院、东方高尔夫。如果说产业活动标志着发展的高度,那生活品质才折射着发展的温度,湖对居民的温柔始终如一。

烟波起

天地和

万物生

以数为翼,扬太子之“智”

一脉湖

是一座城的活水

三十年

改变的不仅是湖

更是一座城

发展思维的跃升与不断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让湖与城一起有了更深度的谋篇布局

以水为基底,南太子湖正朝着打造“智慧城”的目标,构建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特色的车谷软件园,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华中中交城、武汉设计广场,以数字文化为特色的华中智谷三个亮点板块。

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已有146家数字经济主导产业企业入驻,南太子湖正在崛起一条数字经济产业带:中国电子云、京东云、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落子区域总部;法雷奥、佛吉亚等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此建设研发中心;车谷“独角兽”湖北亿咖通、芯擎科技加速创新;国内头部数字企业、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9月5日,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正式揭牌,将在南太子湖周边区域构建“一核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即建设软件总部创新核、领军软件加速区、科创邻里生活区、车载芯片创新区、算力服务区等功能区,进一步助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

一脉湖

是一座城的引擎

南太子湖

一座演绎着经开区心脏脉动的湖

不断在历史变革中

持续进行着原生性与城市化

传承与再生的共融

历史对接未来

当下观照历史

昔年风华虽已矣

一湖烟波万物苏

END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余萃 摄影李岿 孙晓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烟波   武汉   永济   汉水   太子   神龙   长江   湖泊   湖畔   万物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