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房玄龄,22年屹立不倒,他的诀窍是:早就看透了李世民

文|山水史记

文章由山水史记头条首发


为了有效建立起一个和谐的朝廷以及维持政治平稳,唐朝实行“群相制”,即同一时期拥有多个宰相,互相监督,互相协作。

这个制度导致唐朝出现了诸多宰相,例如唐高宗时期就有47位宰相,武则天时期有79位。

但纵观整个唐朝,最为出类拔萃的“真宰相”只有四人:“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房玄龄是唐代“四大贤相”之首,李世民曾美赞他“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认为他是极具才华的人。

李世民一向善于作诗,其中有很多首诗都是赠送给房玄龄的,在他执政期间,群臣都夸赞李世民爱臣爱民,是能肩比尧舜的贤明圣主。

然而在群臣之中,唯有房玄龄能看透李世民,知道李世民的真实模样,他临终前的一句肺腑之言,更是说出了那个时代里,他心中的君臣本质。

年少有为

公元579年,房玄龄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曾祖父是北魏镇远将军,祖父、父亲也都学富五车,是各个时期知名的官员、学者。

房玄龄从小就得到了极为优秀的教育,拜山东等地诸多名师,博览群书,酷喜骑射,十八岁就考中进士当了官。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房玄龄在渭北投靠了李世民,多次随他出征,以至于李世明登基后,居功甚伟,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

唐朝历史上担任过“尚书令”一职的人,到最后都当了皇帝,李渊在世时,李世民就曾担任过这一职务。

因此李世民登基后,在他的统治时期中并未出现过“尚书令”这一高官职位,房玄龄所担任的尚书左仆射就成为了“首相”。

新朝初年就已官至宰相,一时间,房玄龄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据闻,房玄龄的地位其实是“二人之下”,因为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当朝宰相,竟然怕老婆。

都说现代女性地位开始升高,许多男性都是“耙耳朵”,但在封建的古代,惧内之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房玄龄一直被称为“醋坛子里走出来的宰相”,他敢随李世民打江山,却不敢娶小妾,李世民送他美女他能躲出二里地。

《隋唐嘉话》记载:“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

房玄龄的老婆卢氏将李世民送的好多美女都退了回去,惹得李世民非常生气,当即召她进宫,问她是“不妒而生”,还是“宁妒而死”。

可谁知卢氏直接拿过毒酒一饮而尽,给李世民都吓一跳,连连表示房玄龄怕老婆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怕他老婆。

但其实这个事情当中,卢氏知道着李世民不可能赏她毒酒,这杯中是醋,而从此“吃醋”也成为了嫉妒的代名词。

房玄龄是一个称职的下属,在投奔李世民以后,房玄龄不仅随他出征打天下,还帮李世民整理资料和出谋划策。

投奔初期,李世民就非常喜欢这个下属,常常在一众大臣面前夸赞房玄龄,认为他是个与众不同之人。

当时部队每消灭一方割据势力时,诸多将领都在想方设法地搜求财宝,好让自己能够分得更多蛋糕填充腰包。

唯有房玄龄,他似乎什么也看不上,一心只想着收拢各地人才,然后将他们推荐给李世明任用。

于是在那段混乱的时期,李世民在前边打仗,房玄龄在背后招揽人才,一君一臣配合完美,造就了一番鸿鹄大业。

实际上,房玄龄为李世民推荐的能用之才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另一位唐朝名相杜如晦等。

仅凭这一点,即便房玄龄没有担任宰相,成为名相,也能做一个留名青史善于交友举荐的“伯乐”。

但按照房玄龄的话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尽心尽力地为明主安排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

深得君心

玄武门之变前,李渊起兵太原,一路攻打到长安,这天下看似就要归手太子李建成,然而房玄龄却毅然选择了李世民,并且一直鼓励他勤俭从政,争当一个明君。

李渊曾在朝堂上夸赞过这个不曾与自己相见的人,说他“审时度势,眼光放得很长,即便身隔千里之外,仍然可以洞察人心,将人性和人心拿捏得十分准确”。

李渊的一番评价的确是事实,十分准确地点出了房玄龄身上最大优点:了解人性,看人很准。

李世民在位23年,历经数十位宰相,但能够在这二十多年时间中屹立不倒的,只有二人,一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二就是房玄龄。

而他们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懂得李世民。

李世民身边一直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他身边有许多喜欢给他提意见的大臣,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队。

喜欢给李世民提意见的魏征、王珪等人都是李建成的部队,而像房玄龄这样的众多嫡系大臣,都不喜欢指出李世民的缺点。

众多人在翻阅唐史时,都会关注到魏征和李世民的进言关系,并且为了能够稳住自己的“进言地位”,魏征还总结出了三大方法,以避免李世民听谏过多而大动肝火。

懂得在领导面前谏言,又懂得给领导顺毛,魏征看上去似乎比房玄龄更称职,但是这样的他真的会比房玄龄聪明吗?

有人说房玄龄性格谦卑,不敢上谏天子,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他跟随李世民太久了,清楚地知道李世民根本不喜欢别人向他提意见。

从《旧唐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历史上的李世民其实是个格外暴躁的人,有次他和王俭下棋输了,他便开始生气,怪罪王俭不让着自己,还差点把他下贬。

李世民并不乐于做一个大度的皇帝,如果当了皇帝都这么憋屈,那么他辛辛苦苦打下江山是为了什么?

对于否定自己的话语,李世民一向是否定的,对于那些与自己政见相背的建议,他也非常不乐于听取。

魏征常常建议李世民广开言路,多听取他人意见,让他做个明君,虽然为李世民讲清了事情的利害关系,但也时常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了李世民的缺点,惹得李世民暴跳如雷,很多次想提剑把他砍了。

魏征认为自己劝君有道,但若不是长孙皇后在背后安慰劝诫李世民,恐怕两人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而魏征早已性命不保。

从了解李世民的程度看来,魏征真的不比房玄龄,房玄龄更能抓住李世民的心理,从而配合李世民的心理特点来解决问题。

房玄龄一辈子都没有说过几句忤逆李世明的话,以至于李世民高兴得夸他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政治路上好知己,忍不住要写诗相赠,以夸赞他的贴心。

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起这件事情,还非常好奇地跑去问房玄龄:“你是我的宰相,辅佐我成就大业,我要是有什么缺点或是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应该提出来呀,为什么从不见你批评我?”

房玄龄听完答道:“进宫时看见有人正在维修北城门,这个门其实没有破损,没有必要劳民伤财。”

李世民心中满意,但面上还是非常不满地说:“好呀,让你当宰相管理六部为国效力,你去给我管这些芝麻小事去了?”

魏征一直希望李世民秉持着仁君之心,看见李世民“责骂”房玄龄,上前劝解道:“皇城无小事,房玄龄身为宰相,这也是他该管理的范围。”

有了魏征的提醒,李世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当即收了表情,向房玄龄道歉。但这件小事中,只能说魏征看到的是“君”,房玄龄看到的是“人”。

房玄龄明白,即便是一代明君,其名头下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罢了,他作为宰相,为何要与君王相争?

晚年时候的房玄龄身体状况极差,他耳朵听不清外界的声音,也常常说不出话来,搞得李世民非常心焦,常常派御医去看望他。

当李世民知道房玄龄命不久矣时,他又亲自跑到他的府上,说上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而在临别之际,房玄龄也终于讲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他委婉地劝诫李世明:战争可以让国家变得强大,让国家扩大疆土面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手段。

但同时,如果从民生看来,战争只会让千千万万的百姓受尽磨难,如果能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家国必定安康。

那时李世民一心想要攻打高句丽,开疆扩土,然而在弥留之际,他却劝诫李世民心系百姓,将民生放在首位。

也就是在这时,李世民才明白,房玄龄并非没有意见想提,只是他深知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以便能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而在人生最后一刻,他也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李世民感慨:“房相临终之前,尚能如此忧国忧民,不愧是朕用了22年的肱股。”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卢氏   长孙   史记   大唐   铁粉   宰相   大臣   唐朝   诀窍   时期   地位   喜欢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