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赣南体验客家建筑古朴风情

赣南世称“客家摇篮”“客家原乡”。一走进赣南,就能感受到千姿百态的客家建筑造型带来的视觉冲击。初秋的清晨天气微凉,与友人结伴来到赣州章贡区的五龙客家风情园,园前就是一个大面积的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四柱三门重檐牌楼式门楼,门楣上红色颜料书写着“五龙客家风情园”几个大字,两侧则是镶刻着双龙戏珠壁画,是客家风情园的第一道风景线。

进入园区,首先进入眼前是金龙漱玉瀑布,转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竹林,就到了龙凤桥,桥上悬挂着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想必夜晚点灯时也是一道醒目的景色。园区景色极佳,处处是山水,处处有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忘却城市喧嚣。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客家情广场的景色,古老的灌溉水车、身穿客家服饰的姑娘、塑着欲挣脱铁链腾飞的五龙丼,有趣的客家民俗,无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沿着五龙湖继续向东走,便来到了龙庆围,听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龙庆围照1:1比例仿江西龙南关西新围兴建,整体结构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形制如同一个巨大的回字,建筑的核心在于其中的“口”中,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基础上扩建为“三进六开”,形成了“九井十八厅”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从大门进入,依次走过“下厅”“中厅”“上厅”,“三进”层层递进。而以正厅为中轴线,左右院落均衡延伸,房屋、门窗对称,呈现出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赣南极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从龙庆围出来,听说前面还有龙居围、龙汇围、龙安围,分别是1:1仿制的广东梅州棣华居、江西龙南杨村燕翼围、福建客家永定振成楼。

这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身处其中虽然能从细节上感受客家建筑的风情,但我在想从高处俯瞰龙庆围、龙居围、龙汇围、龙安围,那该是如何震撼的景色。于是,与友人商定先爬上长寿坡,这是一个角度较大的斜坡,其阶梯设置也颇有趣味,有青、红两色,青色代表男性,红色代表女性,阶梯宽三米三,且有一百九十九级,寓意九九长寿之意,阶梯两侧有福、禄、寿”造型的绿化带。费了一番力气爬上长寿坡,见到了顶上竖立的老子像,在这里看到道家学派人物,也并不稀奇。客家人信仰是多神崇祀,所以可以看到园区相关景点儒、佛、道文化都有体现。在坡顶远远可以看到更高处雄伟古朴的龙腾阁,也是五龙客家风情园的制高点。去往龙腾阁要走过长长的一段客家文化生态山道,慢慢品味山间客家文化,也颇有意趣。来到龙腾阁,其形态仿佛一条龙腾飞于世,阁高36.9米,共有五层。阁内漆壁釉瓦、雕梁画栋,气度不凡。龙腾阁第一层是客家民俗展览馆,陈列展示的是客家人迁徙历史,以及一些实物资料,还有特色竹艺根雕、奇石书廊,让人能够近距离观赏客家文化的艺术气息。沿着龙腾阁内扶梯可以上到各个楼层,终于登上了龙腾阁在最高层。向远处眺望,整个风情园的景色尽收眼底,视野极为开阔,颇能感受杜少陵“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从高处望去,回字形的龙庆围、外圆内方的龙居围、正四面体碉堡式的龙汇围、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龙安围,皆引入眼中,让人太过震撼,以至于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这次游玩,让我对赣南客家建筑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乃以于回家之后仍是颇觉不够。五龙客家风情园仿制的客家建筑,都让人如此流连忘返,那经受雨打风霜,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型建筑,该是何等风情。

客家人与客家建筑

提到赣南客家建筑,难免要从“客家人”说起。“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迁徙史,以至于有人说客家人是“移民”族系。客家人虽然历经无数次迁徙,但大规模的迁徙大致有五次。

客家人在大迁徙中,客家民系逐渐形成,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形成了灿烂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也与客家文化高度融合,其风格和民俗交相辉映,建筑技术功能高度完善,表现出强烈的审美艺术价值。

府第式民居传统客家建筑经典之作

府第式民居是客家围楼建筑的一种经典类型,其特色在于拓展性组合,是赣南民居的主流形式。简单来说,府第式民居就是由一个个的“厅”、一间间的“房”组合,构成组合式厅屋。实质上,赣南客家府第式民居与古代中原庭院式民居形式上有一些类似,这与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经历有关,并与当地文化结合发生演变。其中以江西赣南关西新围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齐全,是“九井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关西新围依山傍水而建,长宽均为88米,呈正方形,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俯瞰关西新围,其整体结构呈“国字”形字。关西新围以廊、墙、甬道联通或屏隔,少奢华装饰,朴素实用。但其建筑工艺十分精美,保留了大量木雕石刻,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关西新围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墙脚以块石垒砌而成,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里面掺进纸浆、黄糖、稻秆、糯米汁等,增强其牵引力。屋架门窗以木材为主,遮风挡雨,而且散热快,冬暖夏凉。也彰显了客家文化中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且关西新围集住宅、祠堂、城堡、书院于一体,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关西新围既是客家人日常生活处,碰到战乱时期又可以做据守的城池,集建筑美学、实用学之大成,是“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赣南客家建筑围屋形式也十分经典,但与府第式民居有一些差异,外观特征在于围屋外墙是防卫式的称重围墙。因是四面围起来的房屋,当地人也称为围子。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龙源坝镇雅溪村雅凤村小组的“雅溪围屋群”就是其特色围屋,因外观别致秀美而闻名,甚至被人戏称为“小家碧玉”和“古代别墅”。雅溪围屋群主要是土围“福星围”和石围“雅凤围”,两个围屋之间间距只有100米,石围建造者陈先学是土围建造者陈受颖的儿子。不管是土围,还是石围,围屋内外看点都不少。

福星围的建筑材料取之于土坯砖砌,形状呈长方形“口”字,一共三层,每层17间房。福星围屋四周有四个炮角,沿着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环廊、天井、环廊、厅堂,其中天井比例瘦高,二层以上均有内环廊,设计紧凑,别具一格。一跨入土围,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客家遗风,脚踩在光滑的鹅卵石和青灰石板,抚摸着砖墙黛瓦,仿佛那个战火烽烟、盗贼四起、动荡不安年代里,客家先辈们聚族而居、友爱互助、共同御敌,谱写一幕幕的传奇故事。

雅凤围建成时间要晚于福星围,石围外墙由鹅卵石和三合土建造。石围是“回”字形构造,为长宽约20米的正方形建筑。雅凤围的整体面积虽然不大,但构造巧妙,典雅精致。石围天际线中间如一字平伸着展开,两端如鸟之羽翅翘指云端,屋后的凤凰山终年浓荫。围屋内各处木雕、石雕十分精妙,有梅、兰、桃、竹,有喜鹊、蝙蝠、石狮、石猴,无不细雕细琢、栩栩如生。向每一个到访者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

歇山式民居别具风格

歇山式民居主要分布于赣南遂川一带,区别于上述两种类型,采用歇山顶作为屋面。赣南客家建筑中也有少量歇山式民居,是“四扇三间”为基础的多单元房间组合。歇山式民居与府第式民居有一些联系,但更多地吸收了赣南本地天井式民居建筑元素。但也与府第式民居不同,歇山式民居是横向的连接,以正中心厅堂为中轴线,左右延伸,但其体量不能超过中心厅堂。赣南其他客家不重视屋顶的艺术不同,歇山式民居屋顶组合更富有变化,以中心厅堂为中轴,将屋顶分为不同标高,进行不同搭配,形成高低有致、起伏多姿的韵律感,给人以强烈的特色客家建筑文化印象。赣州黄发富宅就是一个标准的客家歇山式民居,正轴线上主体为前堂、正堂和两厢格局,左右厢房敞开,成为过厅,主体与两侧单元中间以天井为过渡。黄发富宅虽然外部立面追求对称,但其内部平面布置不求严谨,只是按需要横向连接起来。天井四个界面的门窗装饰,是内装修的重点,门窗几乎都做成精细和伴以雕刻的福扇和槛窗。正堂的藻井当地称为棋盘顶或者天花斗。在轩廊的顶部和棋盘顶内的彩画十分精致,用笔用色等极为考究,艺术和审美价值极高。

走进赣南感受建筑古朴风情

综合来看,我们发现赣南客家建筑以防卫性为主要特征。为此,客家人在民居建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采用了中原高超建筑技艺,并结合赣南当地多丘陵的地势,加上抵御外敌的防卫功能,建成了生活功能齐全,形成别具风格的建筑艺术风格。尤其是赣南客家建筑将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传统风水理念为前提,强调 “人”“建筑”“自然”的相互协调,讲究空间圆满和对称。一是建筑材料多就地取用。不管哪种类型民居,赣南客家建筑多取材于当地,以土、石、木为主要材料,建筑与当地环境相得益彰。二是建筑美感和实用性兼具。赣南属于山区,日照不足,雨水充沛,高温潮湿,且多洪涝、山崩等自然灾害。为应对这些情况,客家人的建筑形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屋顶上设计了开窗、孔洞和井道等通风降温设施,“U”字形或“口”字形的结构设计还应保证光照,充分适应了当地环境,还具有独特的建筑美感。三是选址与布局重视风水。客家人笃信风水,建筑建造当然也要先看风水,对自然山水的形态十分重视,民居大多坐北朝南,视野开阔,靠山临水,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水曲则有情”的说法。

赣南客家建筑形态多样,造型优美,展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理念、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审美意识,是世界上最为璀璨的民居建筑奇迹之一。而且赣南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江西赣南,抵御当地土匪与外来侵略者的历史。赣南客家建筑凝聚着客家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不仅展示了客家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客家人的勇敢、奋斗、团结精神。

走进赣南客家建筑,你能够从斑驳的外墙和遗迹中聆听客家人故事,感受独特的客家文化魅力,是一堂生动而丰富的“行走的思政课”。

作者:周建军,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龙南   客家   风情   建筑   府第   客家人   天井   厅堂   民居   古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