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再次成为过街老鼠,这回又招惹了谁?

最近在网上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很多人声嘶力竭喊着要电商滚蛋。

如果这事儿搁在十年前还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电商刚起步,实体店感受到威胁是很正常的。如今都2023年了,电商惠及了千家万户,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它恨之入骨?

我们每个人都从电商的发展中受益,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哪怕你是开实体店的,谁敢说自己从未在网上买过东西?电商所带来的丰富与便利,但凡有常识的人都有目共睹。

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说电商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生态,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导致社会大规模失业。

这类说法是不是似曾相识?从电商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印尼出台的一项禁令:要求社交媒体不得直接从事电商服务。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项禁令专门针对抖音的海外版TikTok。而诸如Facebook和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媒体,以及Shopee、ToKopedia这样的印尼本土电商,均不受禁令限制。

为什么印尼政府要针对Tik Tok?事件的导火索源自印尼总统佐科的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强调:电商平台有90%是低价进口商品,一件衣服只卖5000印尼盾(约合2.3元人民币),属于典型的“掠夺性价格”······印尼不能遭受经济殖民,必须保护自己的数字经济。

不少人质疑“2.3元一件衣服”的真实性,要知道在中国出口一千条牛仔裤,光是关税每件就接近3.5元,再加上生产、物流、租金等费用,价格根本不可能打到两块三,除非是印尼本土的小作坊,他们可以让衣服卖得比白菜还便宜,只是质量得不到保障。

无论佐科的话是真是假,Tik Tok在印尼已成为众矢之的。据一位资深卖家透露,在Tik Tok上热卖的商家,大部分都有中国背景,很多商家在中国本地生产,再发货到印尼。因为当地既没有货源,又缺乏资金,供应链也不行,印尼本地人主要替这些商家直播带货,整个变现体系都是由中国人搭建的。

不可否认,Tik Tok的确冲击了印尼的本土商家。就在一个月前,印尼最大的纺织业中心——达丹拿望市场爆发了抗议,商贩们在摊位上张贴了海报,把销售额下降的罪魁祸首归咎于Tik Tok,因为Tik Tok上卖的衣服比他们便宜,很多店铺因此倒闭关门。

纺织服装是印尼的支柱产业,全国从业人口达到了273万。有人担心,Tik Tok的到来会引发失业潮,并摧毁印尼的服装纺织业。Tik Tok从平台到商家都不来自印尼本土,无法为当地提供税收和就业,印尼的本地产业也将因为Tik Tok的存在无法发展。

说来说去,这仍旧是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老生常谈:以扶持本土产业为名,抵制更有效率的外国公司,实则是为了保护少数既得利益者。

印尼对Tik Tok的不满,正如今天很多人对电商的指责,看似有理,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很多人觉得电商对实体店构成了致命威胁,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只需到马路上走走就行了。如今的大街小巷,从超市、便利店、五金店、杂货店、文具店,到形形色色的夫妻老婆店,实体店该开的都在开,该关的都在关,无论有没有电商,都逃不出”5家亏、3家平、2家赚“的客观规律。

人们之所以觉得实体店干不过电商,主要是被电商企业庞大的体量给吓住了,的确,像阿里、京东、亚马逊、拼多多这样的巨无霸,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崛起,再加上前两年都折腾惯了,今天投资这个,明天兼并那个,天天喊降维打击,搞得整个行业鸡犬不宁。

但实际上,无论电商的体量有多大,它们对消费者最突出的贡献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了选购商品的效率。一方面,电商的货架无限多,可以给用户提供无限的选择。另一方面,商品通过页面搜索就能查到,比线下去逛商场方便了许多,这也是电商的便利性所在。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提供这些价值是需要成本的。

由于电商的SKU动辄上千万,如此庞大的数量,导致电商平台在采购过程中势必追求多样化,可是如此一来,难免就会牺牲采购量,由于电商对单品采购的批量普遍不高,所以就很难压低采购价格。

很多人对电商有一个误解,认为在网上开店没有人工和租金,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所以价格比实体店更便宜,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对零售企业而言,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不是租金或人工,而是采购。

我们都知道,对于零售企业而言,采购量越大,价格就越低,你的批量上去了,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沃尔玛超市的价格优势就是如此建立的。直到今天,沃尔玛单品的销售额与采购量都远远高于亚马逊。

影响价格的另外两大因素是物流和营销,传统实体店采取大批量进货,到店后顾客直接来现场购买,没有配送成本。而类似京东或亚马逊这样的电商,还得解决送货上门,由于买家是分散的,电商巨头不得不建立庞大的物流体系,这些开支最终都会反映到价格上。

营销成本也往往被消费者忽略。以直播电商为例,我在上一篇文章《李佳琦向右,小杨哥向左,带货一哥们步入下半场······》已经介绍过,商家让主播卖货,得支付链接费、中介费还有销售提成,头部主播的压价很厉害,导致很多商家到最后无利可图,只能赔钱赚吆喝。而且这两年直播间的价格优势渐渐丧失,不少商品卖得比市场价还要贵。

如今电商的物流与营销成本,就相当于当年实体店的租金与人工成本。短时间内可能此消彼长,但长期来看会形成平衡关系。

一方面,品牌方会控制价格体系,确保各个渠道的价格相差不会太大,从而维护品牌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如果平台形成了垄断,商家也会考虑切换,以确保渠道的多样化,避免被一个渠道绑定,被平台或房东收取过多的租金。

说到底,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看谁的交易成本更低。你选择任何一个方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得支付相应的成本。聪明的商家,总是会在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成本之间权衡利弊,最终达到一个最优解,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其实,电商和实体店之间,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长期来看,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帮助,要远远大于损害。

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东西,比如发达的物流、便捷的电子支付,当初都是因为电商发展起来的,但这些东西并没有仅仅惠及电商,连实体店也能够享受到。

如果没有电商,我们的物流与支付体系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发达,电商所带来的庞大成交量,让打造全民物流体系变得很划算,所产生的外部效应,也让广大实体商家获益。电子支付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消费者走到任何地方都实现了无现金支付,结算更方便了,实体店的购买频率也增加了。

电商会导致失业吗?这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电商确实会淘汰那些低效的实体店。但另一方面,电商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物流体系需要更多的快递小哥,直播卖货培养出了网络主播这一新兴职业。

顺便提一句,关于网络主播,很多人还是存在误解。国内某资深男演员曾说:如果搔首弄姿就可以活得很好,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它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如果网络主播只需“搔首弄姿”就能活得很好,等于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这个行业人人都能做。而世上凡是没有门槛的事,背后都隐藏一个巨大的陷阱,它会吸引无数竞争者进来和你抢饭碗,直到把99%的人变成炮灰,剩下的1%成为巨富。

说到这有些人可能会问,照你这么说,难道电商对实体店真的没有影响吗?

其实,电商打击的不是实体店的生存,而是它的利润。

一位做过实体店和电商的小老板告诉我,以前做实体,工厂出厂价10元,从批发商那里拿回来20元,自己拿出去卖40元。但自从做了电商以后,批发商直接被跳过了,自己直接从厂家进货,10元的进货价在网上从25元卖到15元,利润越来越少。

明明做电商绕开了中间商,为何利润反而变少了?原因很简单,互联网的竞争太激烈了!消费者很容易搜到你的商品,也同样能搜到别人家的商品,所以流量和曝光就成了关键。

实体店时代,地段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因为地段以及地段上的客流是无法复制到别的地方的。电商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平起平坐,完全靠口碑与价格赢得消费者。

所以,电商的确让商家利润降低了,这是由竞争带来的,对买方而言这当然是好事,商家多多益善,价格越来越便宜。可对于卖方而言这是好事吗?动动脚指头都能想到。

所以印尼的商家们才会联合起来一致针对Tik Tok,在不少社会,垄断者掌握着大量选票,垄断在为自己牟利的同时,也会给自己支持的政客提供利益输送,争取特权回报,出台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法规,阻止竞争对手的加入。

你可以说印尼这么做保护了本地小企业主,但禁令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其实远大于部分实体店关门造成的损失。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损失很多人是看不到的。

政客们标榜自己维护了本地企业主的利益,却闭口不谈新产业带来的机会和就业,只因为它们暂时还没有出现。同样,政客们对消费者的利益总是熟视无睹,因为即便有些东西卖得贵了,他们的选票也不会显著减少。

只不过,所有这些选择性的忽略,最终都会让全社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经济学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教会你去发现那些看不见的成本。可见的成本固然重要,但真正对未来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那些不可见的成本,它们才是从根本上促进或制约了一个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亚马逊   印尼   过街老鼠   禁令   租金   消费者   成本   商家   物流   采购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