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状元:一望知健康,剖析中医面部的色诊,掌握颜色变化诊病

现如今,某些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正在炽热地应用于脸部图像信息的搜索和挖掘,以提取与疾病相关的特征。然而,实际上,数千年来中医学已经涉及了与此相关的经验。

青赤黄白黑,中医望色的核心要义

小王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谢老师,不好意思地问道:“谢老师,我在书上看到了关于望色和面部色诊的内容,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您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缓缓说道:“望色和面部色诊是我们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望色,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来了解病情。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色调,既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又可以反映脏腑病位及病性;泽即皮肤的光泽,指荣润还是枯槁,主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吉凶。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仔细聆听着谢老师的解释,并且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而面部色诊的原理则在于,面部的皮肤非常薄嫩,血络丰富。正如古书所言,‘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各个脏腑的精气也通过经络上荣于面部。因此,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我们能够了解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吉凶。”

《黄帝内经》:“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脾,主身之肌肉,其华在唇四白,开窍于口。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肾,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黄帝内经》:“十经二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如何正确地进行望色和面部色诊

小王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那么,师傅,我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望色和面部色诊呢?”

谢老师微笑着示范道:“若血液充足,则面色红润;血液亏虚,则面色淡白;血行瘀阻,则面色青紫。光泽是脏气之光华,可以反映精气的盛衰。气盛则有泽,气衰则无华。因此,医者望色时必须将颜色与光泽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医望色需先分清常色和病色

"谢老师,对于常色和病色方面,有些疑问,不知您可否指点一二?” 小王恭敬地询问。

"常色和病色,这是中医望诊的基本功之一。首先,我们来讨论常色。” 谢老师深情地说。

他继续道:“常色是指健康人的面部色泽,其特征为明润、含蓄,说明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强盛。以黄种人为例,其常色特征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认真记下了这些重要的信息。

谢老师继续:“主色是指与生俱来,一生基本不变的面部色泽。人类由于种族不同而有黄色、黑色、白色等不同人种;同样是黄种人,由于遗传不同,而有偏白、偏青、偏黑、偏红、偏黄五形人的不同。由于种族或遗传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均系主色,属常色范畴。

小王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这个概念。

客色是指非疾病因素所致的短暂的面色变化。比如,随着季节推移、时辰变化,地理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面色也会出现短暂的变化,这些变化均称为客色,也属常色范畴。” 谢老师解释道。

小王思考了一下,然后问道:“那么,常色和客色之间有何区别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常色是一个人的基本面色,反映了他的体质和遗传。客色则是短期的变化,通常由外部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于望诊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和潜在健康问题。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春气通肝,其色当青;夏气通心,其色当赤;秋气通肺,其色当白;冬气通肾,其色当黑;长夏四季之气通脾,其色当黄,此为四时常则之色也。 ”

小王点了点头,似乎对常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病色。” 谢老师继续。

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庄重:“病色指的是人体在患病状态下的面部色泽。除了常色之外,一切反常的色泽均属病色。

小王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

病色的显露程度和光泽的有无,受疾病的轻重、浅深、病性等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一般而言,病色虽显但尚有光泽,为病色之善色,表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为‘气至’。

病色虽显但尚有光泽,为病色之善色,表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为“气至”,多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

小王的手飞快地记录下这些关键信息,他开始明白病色的复杂性。

“然而,病色也有恶色,” 谢老师继续说道,“病色暴露而晦暗、枯槁者,是真脏色外露,为病色之恶色,表明脏腑精气衰败,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不至’。

病色暴露而晦暗、枯槁者,是真脏色外露,为病色之恶色,表明脏腑精气衰败,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不至”,多属久病、重病、阴证,治疗较难,预后较差。

真正的中医“望色十法”,附《针灸》两张表

小王又问道:“谢老师,我其实也对‘望色十法’非常感兴趣,但对其中的细节还不太了解。您能否为我详细解释一下这十法的原理和应用呢?”

谢老师点点头,温和地笑了笑,将手中的古籍合上,开始解释:“‘望色十法’是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提出的色诊方法,分为浮、沉、清、浊、微、甚、散、、泽、夭五个组,分别用以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这是我们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帮助我们观察患者的面色,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变化。

他开始一一解释每一法的原理和应用。

浮沉分表里

首先是浮沉分表里。浮指颜色浮露,主病在表;沉指面色沉隐,主病在里。这意味着如果患者的面色呈现出浅而明显的红色,那么问题可能在体表。而如果面色显得暗淡,疾病可能深藏在体内。

小王认真地做着笔记,一边点头示意着继续。

清浊别阴阳

“接下来是清浊别阴阳。清指颜色清明,主病为阳;浊指颜色浊暗,主病为阴。这就是说,面色明亮的话,疾病可能是属于阳性质的,反之,如果面色黯淡,可能是阴性质的。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兴奋,他继续记录。

微甚分虚实

“然后是微甚分虚实。微指颜色浅淡,主病为虚;甚指颜色深浓,主病为实。这告诉我们,如果面色浅淡,患者可能有虚弱的情况,而深浓的颜色则可能暗示着实质性问题。

小王的记笔记的速度越来越快,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学到更多。

散抟测久近

“接下来是散抟测久近。散指颜色疏散,主新病或久病病邪将解;抟指颜色壅滞,主久病或新病病邪渐聚。这是关于疾病的进展情况的指示,我们可以从面色的变化中了解病情的走势。

小王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一法有些疑惑。他谦虚地问:“谢老师,这个散抟和抟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散抟就是面色看起来散漫而开朗,似乎疾病的病邪正在逐渐消散。而抟则相反,面色看起来比较拘束、混浊,似乎疾病的病邪在逐渐积聚。这是我们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王恍然大悟,继续记录下来。

泽夭断生死

“最后是泽夭断生死。泽指面色荣润有泽,预后较好;夭指面色晦暗枯槁,预后不佳。这个法则关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如果面色有泽,说明病情可能会好转,而如果面色看起来很差,预后可能不太好。

小王的脸上露出了敬佩之情。

《望诊遵经》是清代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论述汗、血、便、溺、痰、月经等的变化情况在某些疾病的辨证论治中的特殊意义。全书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可供临床参考研究。现存初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针灸》两张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面部   小王   望诊   色当   颜色   脏腑   精气   面色   状元   中医   疾病   老师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