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盂县皇后村人为啥大都姓“鄯”?他们真的是楼兰人的后裔吗?

周日休息,应邀与几位书画家坐了坐。老友相聚,自是快活。喝的是老白汾,一瓶又一瓶;吃的是陈醋花生黄瓜干、粉条豆腐过油肉,一盘又一盘,最后一人一大碗酸菜抿圪斗。

席间,见有生面孔,是一位年轻人,眼大窝深,鼻梁高挺,头发卷曲,满脸络腮胡子,相貌与常人有点不一样,便探过身去问“贵姓”。

年轻人很谦逊,欠身答曰:“免贵姓鄯。”紧接着又说:“这个姓特别少见。”

山西盂县皇后村

怕我听不明白,他竖起右手食指在空中比划了几下,说:“善良的善,过来一个耳朵旁。”

我“哦”了一声,说道:“那你老家一定是山西盂县皇后村吧。”

年轻人怔了怔,片刻后才惊讶地说道:“张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指了指他略带卷曲的长发和满脸胡子,说道:“你不但姓氏很特别,而且长相跟我们也有些不一样,说不定你是楼兰人的后裔。”

网友“匪入天府”留言截图

恰好,晚上回到家,一打开手机,看到有网友给我留言,让我“写写楼兰古国后代人在盂县皇后村的故事”。恭敬不如从命,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这个“鄯”姓,及其背后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鄯,读作shàn(音善),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字不但古老,而且非常特别。两千年来,无论是音义,还是字形,基本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从古到今,“鄯”字只有一种用法,那就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的那样:“鄯善,西胡国也。”

西胡国在哪?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说:“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元凤四年,傅介子诛其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是则此时初制鄯字也。”

鄯善国原来叫楼兰,国都扜泥城在今新疆若羌县。在历史上,楼兰对汉朝的态度反复无常,经常跟匈奴合起伙来,杀害汉朝派往大宛的使者。由于楼兰地处东西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非打通楼兰不可。

于是,汉朝决定对楼兰国采取果断措施。据《汉书·傅介子传》,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六月,傅介子率兵前往楼兰,用计诛杀楼兰王尝归,改立尉屠耆为王。

之后,汉朝就把楼兰改名为鄯善,还把这两个字刻在了鄯善国的官印上,“鄯”字就是这样被首次“制造”出来的。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

为啥要改名鄯善呢?有人说主要是根据一条河流。东晋僧人释道安《西域记》记载,释氏河“经屈茨、乌夷、禅善入牢兰海也”。牢兰海就是罗布泊,释氏和禅善发音有些类似,汉朝就根据当地的发音,给这个国家取名为“鄯善”。

也有人认为,楼兰都城扜泥的急读音为“禅”,与“鄯”“善”同音异译。善者良也,楼兰人是最早接受佛教之国,为宣传佛教慈善之义,遂起名鄯善。


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之一便是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大同云冈石窟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和二十年(496)正月,“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这里的“魏主”就是指北魏皇帝拓拔宏。拓跋宏不但自己带头改姓“元”,还要求“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凡是从代郡(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过来的功臣旧族,都必须把原来的姓改成汉姓。

1930年,洛阳东北后沟村出土了一方北魏时期镌刻的墓志,即《鄯乾墓志》。志主鄯乾为西域鄯善国主之后裔,其父真达,系鄯善王比龙的长子,曾任魏“平西将军,青、平、凉三州刺史,鄯鄯王临泽怀侯”。

《鄯乾墓志》拓本(局部)

据墓志记载,鄯乾的父亲真达,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即投归北魏,在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后又随迁洛阳。

作为由代迁洛的“诸功臣旧族”之一,真达按照当时的习俗,“从国为氏”,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鄯乾”。

南朝宋何承天《姓苑》载:“河南鄯氏,鄯善人,其先为鄯善王宠之孙,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归国,遂以国为氏,初居西夏,后迁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文中的“西夏”,指西域鄯善地。文中的“宠”,有学者认为是鄯乾祖父之名“比龙”的合音。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是“宠爱”之意,即鄯乾是其祖宠爱之孙。

不管哪种解释,自北魏鄯乾起,“鄯”作为一个姓氏,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家姓成员之一。


但是,在此后的任何文献典籍中,再未见有关鄯乾一族事迹的记录,其后裔也随着北魏统治阶层拓跋氏 (元氏) 及其他鲜卑等族一同汉化,最终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

不惟如此,历史上有关鄯姓人物的记载也极其罕见,以至北宋的《百家姓》和明代的《千家姓》都没有收录这个姓氏。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出土的文书

1959~1975年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出土了2700余件文书,发现49件文书涉及到了鄯善的人,其中姓“鄯”的只有9人。

时至今日,鄯姓仍然非常稀有。据《山西人口姓氏大全》记载,全国鄯姓人口800多,大多定居于山西省,其中500多口居于山西省的盂县。而在盂县,只要一说到姓鄯的,其祖籍无一例外都是皇后村。

以“皇后”命名的村子,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比如河南林县、黑龙江巴彦县、广东惠州市、山西长治市等地都有“皇后村”。这些村子之所以叫“皇后”,要么是在历史上真的出过皇后,要么就是老百姓传说跟皇后有关。

河南林州皇后村

山西盂县的皇后村,最初叫“黄侯村”。2013年,该村出土了一座修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的砖室墓葬,墓道壁上题有“盂县同颖黄侯村”字样。

清乾隆版《盂县志·建置》载:“黄侯村属招贤三都,招贤古曰桐颖”;清光绪版《盂县志·建置》载:“黄侯村同属招贤三都,招贤古曰洞颖”。

盂县皇后村元代壁画

由此可见,盂县皇后村至迟在金代就已经建立,至于说鄯姓一族于何时、由何地迁入的,由于记载缺乏,无可征信。

但是皇后村的人们坚持认为,早在元朝的时候,他们的祖先就从楼兰故地出发,经由山西应县迁移至此。


说起“楼兰”,大多数人都是从唐诗中了解到的。

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唐朝诗人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二:“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虞世南《饮马长城窟行》:“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唐诗入画

在诸多书写楼兰的诗中,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最为著名,该诗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果敢悲壮,交织着报国的志愿与思乡的深情,读之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楼兰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就是西域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可谁曾想,楼兰这座盛极一时,有着“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的“城廓之国”,在活跃了几个世纪之后,却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沦于荒漠中。

到了唐朝,楼兰已湮没数百年。在边塞战争、丝路的再次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中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唐人唤醒了古老的记忆,通过诗歌使楼兰重新复活。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商驼塑像

但是,唐人笔下的楼兰,只不过是一种地理符号、文化符号,楼兰古城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始终无人知晓。


直到上个世纪初,随着西方探险家的脚步,在戈壁大漠中沉睡了1500多年的楼兰,终于被人发现。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

楼兰古城遗址

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就地修整时,随队的维吾尔向导艾尔迪克发现铁铲丢失了,便回头去寻找。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及其探险队

在寻找过程中,艾尔迪克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风沙半埋的古城,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楼兰古城遗址

进入城内,发现街道整齐,屋宇完好,树木环绕的涝坝痕迹清晰可见。屋内各种农具,甚至储粮的瓮、罐内还有籽实。

之后,斯文·赫定在城中发掘出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新疆巴音郭楞州博物馆展厅

经鉴定,确认此处即为史籍上多次提到的楼兰国遗址。此考古成果甫一发布,立刻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蜂拥而来,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土了各个时代的石器、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品种数量繁多,历史非常久远。

比如,古城出土的汉锦,做工精细,色彩绚丽。晋代手抄《战国策》更为珍贵,这些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600余年。

楼兰故城遗址

面对楼兰故地星罗棋布遗迹和随处可见的珍贵历史文物,各国探险家纷纷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库”,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神秘的楼兰从来就不缺乏关注的目光,她被重新发现的100多年里,有关楼兰的每一个发现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在楼兰诸多考古发现中,最能挑起人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当是“楼兰美女”的发现。

新疆楼兰博物馆展厅

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在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发现了一具女尸,“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

毫无疑问,这位被人们称为“楼兰女王”的美女,具有明显的欧洲白种人特征。

“楼兰美女”干尸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疆文物考古人员在孔雀河下游支流的考古活动中,意外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

这是一具戴插着羽毛的尖顶毡帽的女性木乃伊,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她“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深褐色头发蓬散披在肩上”,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根根可数。

“楼兰美女”复原图

最初,考古学家们从当时的体质人体学研究初步认为,“楼兰美女”欧罗巴特征比较明显。

但最近一些年,中外科学家通过复杂的DNA分析,判断“楼兰美女”其实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合体,其基因上兼具东亚、中亚和欧洲人的特征。

关于楼兰古国为什么消失?科学工作者先后提出了沙漠南侵说、异族入侵说、丝路改道说、土地盐碱化说、河流改道说和气候变迁说等见解,但究竟是何原因,还有待探讨。

盂县皇后村古戏台

不管怎样,楼兰国的居民,没有随着楼兰国的消失而消亡,而是迁徙到了更适合于生存的地方。

在山西盂县皇后村,就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但以“鄯”为姓,而且很多人的长相也比较特别,似乎具有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特征。(张文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盂县   楼兰   山西   鄯善   罗布泊   皇后   西域   北魏   汉朝   新疆   后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