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丝路十年,我的朋友圈|丝路十年·口岸行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谭羽清 陈光旭

2008年,我第一次去欧洲。

旅途的最后一天,我身穿一件有中国国旗元素的T恤,站在布拉格城堡门外排队,身旁的西班牙姑娘问我:“你从哪里来?”我指了指身上的五星红旗元素,她一脸惊诧:“对不起,我不太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应该如何去向外国人介绍中国。

于是,我穿起了汉服,行囊里也总是会带上熊猫玩偶,一路走一路“安利”我的家乡。

2015年,作为华西都市报“丝路花开·一带一路全球大型采访报道”中的一员,我再次来到了欧洲。在波兰罗兹,我看到了在购物中心里的中国展,除了常规的小商品之外,还有中国旗袍、真丝折扇以及一双“三寸金莲”。在布拉格,成都妹子温妮经营的“成都酒家”,登上了各种必吃榜。在意大利,我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的拉齐奥商店买到了心爱球队的球衣,当然也是Made in China。

雅加达机场的“丝路热”

但彼时,“欧洲造”仍旧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到欧洲的旅客,包括我自己,仍旧爱买欧洲品牌,将欧洲制造的锅具、化妆品搬回家。

那时的我已经开始了憧憬,什么时候“中国造”的高端产品也能够火爆全世界,火爆我的外国朋友圈,那该多好。

之后,故事的发展速度让我始料未及:波兰朋友开始炫耀他的华为手机拍照水平高,南非朋友的手里开始有了“小米”,芬兰朋友坐上了BYD的纯电动巴士。斯里兰卡朋友则是在中国居住了8个月之后,回家写了一本名为《踏上龙的国土》的书,向家乡人介绍起了中国的水利工程和高铁。

斯里兰卡记者写下了关于中国发展建设的书

而我,也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去了更多的国家。签证的办理速度有了飞速的提升,甚至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免签。那些曾经对中国人能说流利外语而啧啧称奇的人,如今也已经感到了平常。

今年,作为“丝路十年”报道组的一员,我再次出发,来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石狮,我们听到了中国男装全产业链的最强音——从一根棉线到一件男装,石狮除了不种棉花,其他的产业链全部配齐。在南安,当地人告诉我们,水头镇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材集中地,“从加工到销售一条龙,如果你在水头找不到想要的,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可能找到。”在晋江,菲律宾环球建材城总经理林东晟说,“一带一路”倡议给予客商们极大的信心,“让我们更敢于投资了”。

泉州林銮渡的夕阳

从“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波兰到意大利,从沙特到埃及,从厄瓜多尔到秘鲁,我的朋友圈也随着“一带一路”慢慢扩大。也许,这个世界有边界,但我相信,我的朋友圈没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丝路   斯里兰卡   布拉格   朋友圈   波兰   泉州   欧洲   丝绸之路   口岸   手记   中国   记者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