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用影像展开鲜活立体的历史画卷

《中国·考古》海报。 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考古》节目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考古》所展现出来的是对文明的关怀,是考古工作者和媒体的诚意。”

“节目将严肃的学术类考古活动变成了公众的文化大餐,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陕西太厉害了,每一座古城都彰显着泱泱中华的辉煌历史,值得每个中华儿女骄傲。长安,是华夏儿女的长安,常来长安,常回长安……”

7月15日至8月26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指导,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制作的文博节目《中国·考古》第一季(陕西篇)播出。这部历时3年多制作完成的考古“大片”,甫一播出就受到考古文博界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该节目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和多家省级新媒体账号转发推荐。节目相关内容多次登上网络热搜、热榜。截至目前,新媒体端总传播量已达11.3亿,直播观看量超过2700万人次,互联网受众总满意率达到95.3%。

《中国·考古》究竟是怎样的节目,又凭借什么俘获了观众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陕西文化担当的文博节目,感受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传播和现代化表达。

■ 立足文化资源 展现考古故事

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文物文化大省。在传播方式、传播理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的融媒体时代,怎样才能用受众喜爱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将陕西的文化文物特色宣传推广出去,让文物故事与故事背后的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让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变成手机屏幕上生动的历史故事?

2021年初,一个用考古发现多角度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节目策划《中国·考古》,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扶持的2021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名单。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推动下,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与陕西省文物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就节目主题与内容、表现手法、传播形式等进行深入讨论。

经过反复论证,以中国—中亚丝绸之路考古合作项目、汉文帝霸陵考古项目、咸阳洪渎原考古项目以及陕西考古博物馆及馆藏精品文物为重点展开讲述的主体思路被敲定,以沉浸式体验和纪实手法带领观众走进考古现场,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还原历史真相,以电影级制作水准带给受众极致的视听震撼,用新视听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制作理念被确定下来。2021年4月,《中国·考古》正式开始拍摄。

历经两年多的跟踪拍摄、资料收集和剪辑制作,2023年7月,考古学家深度介入、展现考古过程的《中国·考古》制作完成。

从《白鹿原上 霸陵之谜》《洪渎原上 别样的长安》到《封土之下 错位与绚丽》《活色生香的唐代生活》,再到《文化谱系》《文明历程》《丝路考古》,7期节目在渭北洪渎原上高规格古墓群的重大发现中,讲述着一个个未被文献记载的故事;以“实物+演员+科技手段”的方式还原唐代生活,展现赓续相通的灿烂文明;在全国重点大遗址项目考古队队员们的讲述中,用影像展开了一幅鲜活立体的中国历史画卷。

《中国·考古》在解读陕西文物考古遗迹中的文化密码、展示我国和中亚地区著名考古现场的同时,用4K超高清拍摄为我省重大考古发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真实的讲述和画面,对于引导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 多种渠道传播 感动更多观众

《中国·考古》播出之际,恰逢暑假。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考古之夜”氛围,《中国·考古》在传统电视平台播出的同时,也在全国近30家主流新媒体账号同步播出。节目组邀请参与当期节目的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等做客陕视新闻网络直播间,分享《中国·考古》每期台前幕后的考古知识和拍摄故事。耐人寻味的正片加上别出心裁的“彩蛋”,一时间,《中国·考古》成为众多网友和观众每期必“蹲”的暑期档“大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考古》这样一部全面深入展示中华文明历史的精品节目来之不易。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扩大节目传播覆盖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各类媒体平台,通过全方位、多样态的融媒体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陕西都市广播《1018旅行家》节目设置“秦知道”特别板块,每天围绕最新一期的《中国·考古》节目内容,设计知识问答与听众互动交流;围绕节目涉及的内容,制作周边旅游的路线规划、各种探访经历的分享。这极大拓展了《中国·考古》节目的传播边界,让听众对这档暑期文化“大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陕西新闻广播则突出广播特色,精心制作了《中国·考古》音频纯享版,给网友带来独特的高品质文化享受。

与此同时,《中国·考古》的宣传片以光影秀的形式投映在西安城墙上。精彩的画面装点着城市的夜生活,给古色古香的西安增添了一份来自历史深处的神秘魅力。在电视塔的展示屏、30家影院的宣传大屏、出租车车顶的LED屏幕上,《中国·考古》的宣传片和推介语持续滚动播出。

每期《中国·考古》播出后推出的一系列融媒体产品不断拓宽话题维度,提升网络热度。“B站风解读《中国·考古》”“陕西方言三分钟带你看《中国·考古》”等一大批极具创意的短视频,让网友好像身临其境。“解密寻找汉文帝霸陵全过程”“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等微博话题,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态势。起点新闻客户端的“换个视角看考古”“高清大图看文物”等栏目更是让网络用户一键触达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暑假期间,线上直播与线下展示的同步推出,让《中国·考古》迅速走进观众的视野。一个个陕西考古故事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成果,让观众更清晰地感知中华文明中陕西贡献的文化价值。

■ 赓续中华文脉 整装再踏征程

“《中国·考古》展现的是中国考古工作者们的日常,是他们年复一年所从事的事业。即便是我这样的历史学工作者,也和考古隔着一层纱。看到这些考古工作者的日常,我自己也学到了各种新知,激发了很多学术灵感。”《中国·考古》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文化学者于赓哲特意撰写《我们为什么需要〈中国·考古〉》一文,为节目呈现出的考古的价值、考古的严谨、考古的浪漫点赞。

见证了《中国·考古》拍摄过程的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给予节目高度评价:“节目组跟拍了我们考古项目将近三年,下了很大功夫,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非常具有冲击力。节目将严肃的学术类考古活动,变成了公众的文化大餐,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陕西考古工作者依托陕西丰厚的历史遗存和多年来的不懈奋斗,已经成为中国考古的重要力量,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了许多重大考古项目,还走出国门,参加了中亚、东南亚等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诸多辛苦与成绩,在《中国·考古》中都进行了宏观展示。看到考古工作背后的辛苦,网友纷纷为考古工作者和节目点赞:“见证考古成长历程!爱考古!”“我就想看《中国·考古》,不看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能不能一口气播完啊?”“又发现一个文化宝藏节目,果断收藏!”

不仅业界专家和观众格外关注《中国·考古》,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等媒体对《中国·考古》第一季进行了全程直播,《环球时报》、《中国日报》、中国网等主流新媒体账号也纷纷转发相关内容,期待《中国·考古》第二季、第三季的推出。

《中国·考古》制作团队不负众望,即将再次踏上征程,走出国门,前往陕西考古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聚落遗址现场,带领观众零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石峁、二里头、古蜀文明等遗址也将在节目中亮相,为观众展现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历程。正如于赓哲所说,《中国·考古》关注的范围将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记者 柏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中国   宣传部   长安   陕西   画卷   中华   鲜活   文物   影像   观众   节目   媒体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