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谟:吹麻滩纪行

这个地名,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很不起眼,但是,它有着熠熠闪光的历史。

人们一到这个地方,首先要问的是这个地名的含义。这确实是个难题,地方志上没有记载,史书上也未见提及,当地人亦不知其所以然。有人说,这个滩上,过去种麻多,一次大风把麻给吹跑了,所以就叫“吹麻滩”。还有人说正确发音时是"出盲滩",过去一位老秀才到这里来教书,看见文盲多,就在学校门上挂了个匾,上书“出盲滩”三个大字。还有一说是“出蟒滩”,这倒有点来历呢!过去这儿有个林家坪庙,大殿门上挂着一块长一点五米,宽一米的木匾,匾上落款是"出蟒滩",另外还在庙的廊房里挂着一口五百斤重的大钟,有"出蟒滩,光绪三年造"的落款。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此地林木丛生、禽兽成群,曾经友现过大蟒蛇,故人称此地为"出蟒滩"。

"吹麻"之说和"出盲"之说,是望文生义,论据可笑,"出蟒"之说多少有点道理,但我认为最能令人接受的是"驻马滩",因为第一和积石山一带群众对欢麻滩的叫法的发音相同;第二历史上宋元时期确实扎过马营,就象河南驻马店的名称来历一样。不管历史上或现在民间一直称“驻马滩",但后来可能不知谁人误写为吹麻滩,就出现了所谓因大风吹掉胡麻而称吹麻滩的荒唐说法,因而也就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了。

吹麻滩,在北宋王安石大举熙河之役时,大将五韶曾和吐蕃在这一带发生过激战,吹麻滩首领投降受封。

吹麻滩一直在贫困、灾难、瘟疫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九四九年飘过五星加旗,一九五二年土地改革给这里的保安、东乡、撒拉、汉、回等各族群众带出了希望和光明,但是不久又降临了连年不幸——平叛斗争中的狂捕乱抓、三年空前饥荒(人吃人)、轮番的社教运动、惊心动魄十年浩劫,人民受尽了苦难!使吹麻滩得到真正解放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套在农民头上的精神枷锁打烂了,农民开始放开手脚料理自己的生产生活,初步得到了温饱,特别是积石山自治县成立以来,吹麻滩成为县城,才向富裕文明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吹麻滩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車水马龙的街道,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店,没有弹跳歌舞的剧院……可以说,一个县城应有的它还没有,它还是个山村。可是它也有它独特的风姿,翘着西望,巍峨的积石山象一面巨大的翡翠屏障横亘西天,从早到晚,不断地变幻着容颜;晴晨,朝霞使它像披着粉红轻纱的少女,脉脉含情;中午,峻嶙峭壁历历可数;傍晚,又象满身青黛的女神,高大威严。山下的一条条山岭象它的儿女都依偎在她的身边。位于吹麻滩西边的山峰叫五台山,海拔4220米,终年白雪皑皑,即使吹麻滩阳光灿烂、盛夏浓荫、满川翠绿、流水潺潺,五台山峰却银装素裹,倚立碧空。所以蓝天雪峰就成为吹麻滩壮丽的自然景观。

逝去的岁月曾经给吹麻滩展现过一幅幅历史画卷,大禹导河积石,为民消除水患造福万代的传说至今传颂不息;春秋时代的积石山人左伯桃舍命成全羊角哀的故事流传千古;两处黄河渡口留下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和马蹄印;宋王朝和吐谷浑曾经在积石山发生过激烈的战争;马占鳌、马海渊两大家族自同治回民起义之后迁居癿藏和大河家,在甘肃近现代史上显赫一时;而王震大军解放积石山,渡河西征青海,彻底结束了马步芳家族的罪恶历史……

今天,历史给吹麻滩展开了五彩斑斓的新一页,各个民族、千家万户粮满仓,油满缸、茅屋变成了新瓦房,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已经有上百年、数十年使用历史的现代化东西也开始涌进了这些多少年来饥寒交迫的人家,吹麻滩北山坡上县城修建正在加紧施工,不久人们会看见一座美丽壮观的新县城将出现在积石山下,新时期的任务摆在面前,积石山的面貌需要大大改观,生产水平也要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要进一步改善,文化教育需要大力普及提高,吹麻滩在期待,吹麻滩在呼唤,它期待美好前景尽快到来,它呼唤有用之才来加快建设步伐,尽快使各族人民从现在的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向富裕。

1983.3.31于吹麻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东乡   吐蕃   石山   纪行   落款   地名   门上   山峰   来历   县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