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夫文学”,比“娇妻文学”更毒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博主张小蛙,在微博上分享了他与妻子的恩爱日常,但与普通的秀恩爱不同的是,张小蛙似乎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化身为一个娇媚的小男人,不仅对妻子倾注痴爱,还毫不犹豫地屈从于她的权威。

与此同时,韩剧《黑话律师》也创造了一个“娇夫”形象。在这部剧中,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吃过期酸奶、敷妻子过期面膜等滑稽情节,他自我洗脑,坚信这是妻子深爱他的表现,甚至在面对妻子的暴力时也大声宣称“她好爱我”。

如果你还不了解“娇夫文学”,以下是两个代表性段落:


"宜家里的人好幸福哦,都在规划着未来。只有我媳妇,在认真找适合打我的同时,又要找一个好用的晾衣架。”

"刚洗完澡,媳妇儿非要给我敷面膜,说再不用就过期了。想对我好就直说嘛,还编什么过期的理由。女人,真有你的。”

在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交平台如小红书上,也涌现了不少“娇夫文学”,网友自发地以这种方式创作生活小故事,受到了疯狂的喜爱。

然而,娇夫文学所塑造的男弱女强的性别反转关系,真的是女性友好的亲密关系样本吗?


“娇夫文学”起源于之前流行的“娇妻文学”。在娇妻文学中,女性将自己塑造成娇弱、温柔的小娇妻形象,无论大小事都分享她们的幸福生活。然而,这些情节常常流露出女性自我贬低的特征,将对方的优越感视为成功。但这些情节实际上是自我洗脑的表现。

例如,她想购买一把特别的键盘,却需要向男人报备,而男人则给予她一番说教。之后,男人爱抚她的头,她迅速放弃了购买键盘的念头,被男人的理性和智商所感动。

在这个流传最广的段落中,她声称男人只给她吃进口避孕药,因为他关心她的身体。然而,避孕本应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她却将这种不公平解释为男人对她的宠爱。


娇妻文学的博主徐徐入月遭到了网友的嘲笑和抵制,而博主张小蛙的“娇夫文学”却受到女性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尽管两者都包含“娇”字,但在娇妻文学中,“娇”意味着温顺和娇俏,而娇夫的“娇”则是故意假装虚弱,但本质上都是表示服从。在娇夫文学中,妻子是拥有话语权的权威,丈夫不仅言听计从,还将家务劳动视为自己的责任,甚至将妻子的暴力行为视为恩惠。

例如,媳妇买了一把扫帚和簸箕组合,暗示家务劳动是他的“主舞台”,这让他感到非常幸福。然而,在评论中,出现了另一种解读,暗示这把扫帚看起来不够结实,因为他的日常生活除了做家务,还包括被妻子打。


妻子曾想给他一个惊喜,结果却遭到了两次暴力;因为他在外面看了一眼美女,回家后不得不跪着刷微博。

相较于娇妻文学中娇妻的主动温顺,娇夫文学实际上表现为男性主动降低自己的姿态,迎合女性的需求。通过自我贬低和仰视女性的方式,男性展示出让步,让女性在关系中掌握主动权。

这种性别叙事颠覆后,女性获得了安全感,但几乎所有女性都对这样的叙事欲罢不能,是因为它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新时代女性对亲密关系的期望。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无论是野蛮女友还是娇夫文学,最终都是通过塑造一个媳妇儿,她表现出不讲道理和暴力倾向,来强调“新好男人”的形象。这种


强调性别权力反转的文本,虽然看似打破传统,但实际上仍将女性置于被爱、被纵容的被动地位。

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女主角野蛮暴力,对男友使用暴力,但最终男主角依然死心塌地对她。这种情节似乎是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主导,但实际上女主角最终还是被拯救和感动的对象。她的野蛮只是一种发泄,一种小打小闹,因为她内心深处渴望有人来解救她的创伤,最终她深深地臣服于拯救她的男人。

与此相对应,娇夫文学所描述的女性,通常被默认为具有魅力。野蛮女友的前提似乎是她们要“漂亮”。如果一个女孩长相普通,很难享受到类似的待遇。这就让女性在追求男性“纵容”方面充满不确定性,这种心态促使她们不断追求外表的完美,从而陷入社会消费主义的陷阱。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强调性别权力反转并不一定能带来理想的亲密关系。现实中,娇夫文学中的情节实际上是一种幻想,男性对女性不理性行为的包容和宠爱,只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这些由男性书写的娇夫文学,其实只是男性表达的一种方式,掩盖在女性主义外衣下。

此外,野蛮女友和娇夫文学所描绘的女性通常被认为具有吸引力。野蛮女友似乎必须“漂亮”才能拥有在男性面前“野蛮”的资本。张小蛙的叙述中也强调了妻子的重要时间经常用于美容,好像一个女性的主要任务和价值就是保持美丽。


这种对外貌的过分追求,使女性陷入了对自身外貌的强烈渴望,从而让她们感到不安。这种渴望被纵容的心态实际上将女性困在了社会的期望之中。

虽然娇夫文学中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节并不具有普遍性。在张小蛙的微博评论中,有人开玩笑要求他分享被打的照片,这无意中揭示了女强男弱的情节只存在于虚构的段子中。甚至有人真的希望自己的丈夫参加“娇夫大学”,但结果却是男性的反弹和更大的失望。


或许,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摒弃“娇”和“强”、主导和被主导的二元对立思维。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曾多次用强者和弱者来类比女性主义:“并非提倡女性要像男性一样强大,而是要让弱者以弱者的身份受到尊重。”

最终,强和弱的二元对立思维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或许,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都要反思自己的性别偏见,以便变得更加舒适和和谐。

总之,娇夫文学虽然满足了女性对于新型亲密关系的期望,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节往往只存在于虚构之中。最终,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男女双方摒弃性别偏见,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和和谐。娇夫文学虽然有其魅力,但我们不能将其当作现实生活的典范。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文学   野蛮   暴力   情节   妻子   本文   性别   男性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