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留存文化记忆!来看这两个古镇的“前世今生”

历史文脉要精心保护

文化记忆要用心留存

今天小布为大家探寻

“老里老早”的浦东川沙及航头

川沙

川沙,曾是浦东三县之一的川沙县。

川沙这地方,老浦东称它为北沙,南汇新场地区称为南沙。至于这些名字的来源,顾名思义,与成陆有关。千百年来,长江的流沙受海潮的顶托而在此沉积,形成一个个沙洲后,逐渐连片成陆地,因而取名川沙。

另外,明代以前沿海滩涂自然形成了一些汛期和涨潮时可以行舟的水道,称为洼口,如清水洼、大洪洼等,在川沙的东滩有川沙洼,其内侧陆地也就沿用其名。

清嘉庆以前,川沙处于南汇、上海和宝山三县交界地段,由于海事难办、管理困难等系列问题,松江府要求把这特殊区域单独划块分治。宝山县早在乾隆二十四年就在江东(今高桥地区)设立分县。于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两江总督陈大文奏准割上海县高昌乡的15个图和南汇县长人乡的10个图以及盐场的八、九两个图另设机构管理,至嘉庆十五年正式划拨田亩,核实户口,建立川沙抚民厅。清代,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专门设置厅治,有省直隶厅和府管厅两种,川沙厅属地由松江府的上、南两县划出,故仍属松江府管理。如从省际和府际划出,就要由省管了。厅与县的设置在同一层面上,故县官称知县,厅官称同知(或通判),意思就是类同知县。

川沙自清嘉庆十五年设厅,至辛亥革命设县,前后102年,自1912年立县至1992年撤销,存在81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航头

航头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浦东新区航头镇,总用地面积为20.36公顷,风貌区范围北至下沙新街,西至沪南公路,东至原下沙电子联营厂东侧围墙,南至老市河南岸20-30米处。

下沙制盐业历史悠久,自唐代就开始发展。宋代,下沙盐场已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大盐场之一。由于盐业的发展,此地商业随之兴盛,渐成市集。元代,下沙集镇镇区扩大,商肆栉比。明洪武年间,下沙盐场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此地集镇商市之繁华堪称东南沿海各镇之冠。明嘉靖年间,倭患频发,平息后,集镇建设向咸塘港众安桥东发展,形成东西长约1公里的老街和0.5公里许的南北街,十字形交叉于众安桥,市面又趋繁华。

如今,风貌区保留了咸塘港沿岸传统风貌建筑以及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格局。下沙老街古建筑众多,种类丰富,包括民宅、店铺、书场等众多建筑类型,一定程度体现了其旧时商业、文化的发达,亦是下沙作为千年盐业重镇历史地位的缩影。

老街曲折蜿蜒,与老市河构成“街河并行”的形态。同时,老市河与新市河交汇环绕成生态水环,老街从环中东西向横穿,形成下沙老街岛状的独特风貌。

来源:浦东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嘉庆   老街   南汇   宝山   松江   文脉   盐场   集镇   知县   盐业   风貌   古镇   前世   今生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