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12年,我发现了续命的秘诀:跟着老公学这三招,从此告别内耗

前段时间,和几个妈妈聚在一起吃饭。

一聊天,才发现大家都很焦虑:

一个抱怨说,自家儿子着实不让人省心,每天干啥都得靠自己操心,催着他刷牙,按着他洗手……但凡自己一个没留神儿,儿子下一秒就能捡起地上的饼干碎放到嘴里;

还有一个吐槽道,孩子不争气就算了,老公更是让人崩溃。

跟爷俩儿说点事吧,同一句话强调无数遍依旧当耳边风,日常交流基本都要靠吼。

另一个新手妈妈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孩子生了场病,她又自责又崩溃,整天没日没夜熬着。

结果,孩子很快痊愈了,她反而瘦了七八斤。

听了朋友们的话,我不禁想到了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段子:

妈妈的生活就像一部西游记,有孙悟空的压力,猪八戒的肚子,沙和尚的发型,唐僧的碎碎念,九九八十一难还一个都不少。

更重要的是,每天都离西天更近了一点。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是如此。

活成了一根绷紧了的弦儿,哪怕累得筋疲力尽,也不敢松懈。

直到偶然间,我从老公身上发现了一份续命秘诀,过往的焦虑和内耗这才逐渐随风散去。

当妈前,我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洁癖加强迫症,眼里见不得一点脏乱。

别的小姑娘每个月买的最多的可能是衣服、化妆品,但我的购物车里放的永远都是抽纸、湿巾、清洁剂;

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拖地,老公总说家里的地板能反光,苍蝇来了都站不稳;

更不要说床铺一定保持平整,内衣内裤袜子要叠成大小均等的方块,连衣架和衣架间的距离都得保持一致……

但万万没想到,生了孩子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孩子,尤其是小男孩,他们绝对是天生的秩序破坏者——

只见他一会儿把多肉从花盆里连根拔起,再“啪”的扔到我刚拖过的地板上;

一会儿没看住又溜进了厨房里,等你进去一看,人家已经拿酱油和面粉给自己涂了一个大花脸;

刚刚整理好的衣柜,他能钻进去把衣服全部翻乱,又自己藏在里面试图吓你一跳……

总之,家里就像个爆破现场,而我则是那个手忙脚乱的拆弹专家。

再怎么努力救场,也赶不上儿子搞破坏的速度。

而这,也让我一度感到十分焦虑,每天不是在崩溃,就是在即将崩溃的路上。

不仅如此,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让我焦虑的事变得越来越多:

看到儿子说话比别家孩子晚,我急得好几天睡不着,四处托人打听有没有相关的早教机构;

儿子上学了不会跳绳,我每天一下班就催着他下楼练习,连梦里都在给他示范动作;

儿子写作业时磨磨蹭蹭,不是抖腿,就是摇头晃脑。看他那坐立不安的样子,我又忍不住想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带他上医院检查了一大圈……

最扎心的是,我每天没空去玩乐,没空出去吃饭,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回家打扫房间、照顾孩子。

可结果呢,儿子居然总把“最讨厌妈妈了”挂在嘴边。

而且,我越唠叨,越苛责,儿子就越是吵着令我失望的方向狂奔而去,变得越来越懒散、磨蹭,还总爱跟我顶嘴。

别人家妈妈是不是充满了松弛感,我不清楚。

但我能深刻地感觉到,焦虑和疲惫就像一张黑网,已然将我的生活紧紧套牢。

直到有段时间,单位想调我去外地出差几个月。

我原本是不想去的,但老公再三劝我,不如让自己远离一段时间,儿子就放心地交给他,保证不会出大问题的。

但我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直到有一回,我跟儿子又因写作业的事吵了起来。

吵到后来,孩子哭,我也哭。

看着儿子一边流泪,一边恶狠狠瞪我的样子,我彻底崩溃了,终于决定接下出差的任务。

可直到我上高铁前,还是忍不住打视频反复叮嘱老公和儿子:

“记得早餐要有蛋白质,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


“周末上钢琴课记得给儿子带乐谱,上完课要督促他练习,不然会被老师骂。”


“人多的地方少去,出门把孩子看住咯。”

……

直到抵达目的地,我还在操心,止不住地想:

“完了,今天有体育课,孩子肯定又不记得穿运动鞋,刚刚忘了说,也不知道他爹会不会提醒他。

这个家离了我,他们爷俩可怎么办呀……”

但就像有句话说的:“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让你焦虑,而是你自己走不出思维的泥潭。

事实证明,没有我,他们俩也照样能活蹦乱跳的。

就拿吃饭来说吧,老公不会像我那样每天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满头大汗地做一桌子,又因儿子不肯好好吃饭而喋喋不休或是发脾气。

他只要保证餐桌上有鸡蛋、水果就够了,实在起不来就在上学路上给儿子买个煎饼。

再说上学,老公才不管儿子当天有没有体育课、钢琴课,一切交给儿子自己负责。

当儿子写作业时,老公也不会一直盯着,而是坐在旁边处理工作,或者拿本小说、杂志在一边看……

听老公跟我汇报情况时,一开始我气不打一处来,觉得他太不负责。

但一段时间后,被现实啪啪打脸的却是我自己:

儿子跟他爹在一起时,虽说不是顿顿都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却也吃得很开心,还能像个小大人一样叮嘱他爹少吃肉、多吃蔬菜;

被老师批评过几次后,儿子也知道提前收拾第二天要用的东西了;

更重要的是,没有我的唠叨与催促,儿子似乎找回了一些主动性,期中考试后,还当选了班里的“进步之星”。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

过去我的那些焦虑,很多不过是没必要的内耗,累垮了自己,也透支了孩子。

记得作家甘北曾说过一段话:

“想要男人按女人的方式活着,就必定要生拉硬拽,牛拉犁一样蛮干。但有句话说得好,上升的通道虽然艰难,下降的通道却很顺滑。


让男人达到女人的标准很难,但女人要达到男人的标准,那可太容易了。”

作为妈妈,与其被“追求完美”的套子束住手脚,逐渐在无助中失控,有时倒不如跟着老公学“躺平”,或许反而有意外之喜。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博主开展过一项持续性的观察实验——

一天,博主看到老公专用的卫生间台盆下,有一张纸巾和包装纸,但两天过去了,她老公硬是对此熟视无睹。

于是这位网友决定发帖记录一下,看到底需要多久,她老公才能“看见”并捡起来。

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实验毫无进展。

直到博主带儿子出门旅行了一趟后,回家终于“惊喜”地发现,老公竟然捡起来了。

但下一秒,博主又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他为什么不把纸巾和包装纸扔进垃圾桶?单纯捡起来干什么?!”

相信从这个故事里,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家老公的身影。

不得不说,在“眼瞎”这方面,男人是有一定的天赋在身上的。

但如果把这一特质放在育儿上呢,有时却不见得是件坏事:

老公自己带娃时,从来都看不见孩子身上一连串的泥点子,也不在意他是不是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只要玩完收拾好就行了。

虽然在我看来,老公和儿子活得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生活在“垃圾堆”里的父子俩,却自有一番乐趣,快乐得像两只哈士奇。

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还记得“水哥”王昱珩吗?

几年前,他在《最强大脑》上凭借从520杯一模一样的水中成功找出被嘉宾随机选中的那一杯而一举成名。

前段时间,他又因亲手将自己家打造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外桃源而登上热搜。

了解了他的故事后,我发现他还是一枚妥妥的“女儿奴”。

但他对女儿的爱,并非是事无巨细地包办一切,而是选择抓大放小。

看到女儿在洁白的墙上涂上自己的名字,他没有发火,而是充满爱意地说:“子不教父之过,惩罚性一起刷墙吧……刷完爸爸给你变个月亮。”

女儿爱看课外书,他也不会像一般父母那样斥责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而是陪女儿一起读完了《三体》、《时间简史》等。

所以有时,深陷焦虑的我们也不妨问问自己:

难道孩子吃顿路边摊,明天就会病入膏肓吗?难道孩子少做了一道题,以后就真的只能去搬砖吗?

爱,需要自由的空气,更需要允许孩子探索、犯错的勇气。

以前,我一见到儿子就会忍不住唠叨他:

没考好,说他;

发现他写字姿势不对,说他;

看他回家不知道主动写作业,还是说他。

可结果,儿子不仅在学习上没有丝毫自觉性,还学会了敷衍糊弄。

我给他额外布置的题目不是搜答案,就是乱写一通。

和我相比,老公明显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

早上,儿子不起床,他不会反复催促,而是任由儿子迟到;

放学后,儿子磨蹭着不写作业,老公也不会提醒,等半夜了,儿子急得大哭时,老公却自顾自去睡觉了……

可结果,儿子吃了几次“亏”后,反而对学习上心了不少,也更容易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为人父母,会说话是本事。

但懂得闭嘴,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

记得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爱是易碎品,用力过猛,易酿悲剧。用错了方式,你的爱可能变成孩子最大的受伤来源。”

跟着老公学“摆烂”后,我才发现:

“眼瞎”、“心大”、“少说话”并不意味着无视和放任。

而是用一种更加松弛的方式见证一颗种子的发芽,而非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成为孩子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负担。

毕竟,人生路漫漫,孩子终要与我们分离,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作为妈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偶尔“摆烂”、学会“躺平”,松弛而自由地活下去。

点个赞吧,与所有焦虑的妈妈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内耗   松弛   焦虑   秘诀   儿子   老公   女儿   妈妈   孩子   时间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