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与藤壶,不同海域的吸附类海鲜



牡蛎,近些年很热的一种海鲜。烤生蚝、清蒸牡蛎、牡蛎煎等,每一样都看得人垂涎欲滴。不同做法的同一种食材,会百变其味。但万变不离其宗,牡蛎要鲜活。

第一次知道“牡蛎”这个名字,来自于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海滩上,被误以为是大富豪的于勒,正在兜售刚刚撬开的牡蛎。而本来以叔叔为骄傲的贵族小姐,在发现了叔叔于勒的穷困潦倒后,悄然离去。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人情冷暖,我却好奇“牡蛎”是什么?在交通不便利的半个世纪前,从未去过大海的人,真的想象不出“牡蛎”是什么玩意儿,长相如何。

初次听到“牡蛎”,是第一次看到大海时。到大连出差,放下行李去了老虎滩公园。一个人坐在海边一块礁石上,傻傻地有两三个小时。中间看到一个壮年汉子,从水边走到岸上大声招呼,敲了一个大牡蛎,让周边的人都过来品尝。

很快有几个人围了过去。他们捡起身边的石头,将牡蛎敲成好几片,每人分得一点心满意足地吃了起来。那场景,让我一再想起“我的叔叔于勒”。但是,牡蛎究竟长什么样,还是没有看到。后来多次去海边玩,还小心地在礁石上寻找。找到不少“海虹”,我们称之为淡菜的小生物,长成的牡蛎,一个没找到。




第一次看到“牡蛎”,是一九九三年深秋。那“牡蛎”不是我心心念念的食材,而是中药汤药中一味“先煎”的药材。牡蛎不是完整的活物,只有一块壳。

相比而言,认识“藤壶”的时间,比看到真正的“牡蛎”早很多。九一年春节去舟山过年,在先生的大阿姨家做客。桌上有一盘不起眼的蒸鸡蛋,被他们特意放到我面前。那时候还不会听舟山话。大表哥憨憨的招呼说,是“触蒸蛋”。疑惑地看看,挑起一筷子放进嘴里。

很鲜。比蒸鸡蛋鲜,却没吃出是什么。第二天到住在山坳海湾里的舅舅家。两人去海边碎石头上玩。在小礁石下面,捡到几粒不同品种的小螺。看着密密麻麻铺满礁石的小玩意,开口询问。答案是“触”,昨晚蒸鸡蛋的原材料。




像一只只倒扣的茶杯,紧紧吸附在礁石上。这是“触”?是铲下来?还是敲下来?先生也不知道。回到舟山家中,好奇心促使我去问公太爷。我家公太爷在水产局一辈子,干的是水产品引进、培育等工作。听我询问,耐心地给讲解了很长时间。

可惜那时候不太听得懂舟山话,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后来,当我又一次问起“触”是什么时,公太爷简洁明了地说,“藤壶”。他将这俩字写在纸上。我终于明白“触”是什么了。

舟山海边的礁石上,“藤壶”非常非常多。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千万不要看,看了一定会起鸡皮疙瘩。相反,牡蛎在礁石上的分布,很松懈,一点不紧凑,更谈不上密集。



这次到长岛游玩。因为山东的牡蛎,在扬州市场上很畅销,餐桌上也不止一次吃到不同做法的牡蛎,所以去海边游玩的时候,刻意寻找礁石上的牡蛎。我以为,会像在舟山看到的藤壶一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它们的身影。

是我想多了。长岛海湾的礁石,和舟山我玩过的几个岛都不一样。这里的礁石都很大块,少有那种可以搬得动的小石头。而海螺,通常躲藏在可以移动的石头下面。这里礁石的缝隙里,长满翠绿的海菜。舟山没有。舟山礁石的缝隙里,只有水。而礁石上,只有密密的藤壶。

可能经纬度有点差别,或者是海水温度的差别。故而东海、黄海、渤海生产的海产品,多少有了不一样的特点。即便是同样的海鲜,口感与味道,差别比长相还多。



只是没想到,在长岛几个不同区域的海边游玩,会没看到一只藤壶。这才回想起来,在舟山海边的礁石上,没有看到过一只牡蛎。

咱大中国地大物博。不但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连不同海域的海产品都出产有别。假如我在长岛点单,点一只鸡蛋蒸触,会让他们奇怪吧。反之,从未在舟山看到过的“海胆蒸蛋”,如果在舟山点单,也会让舟山人张大嘴巴!

毛茸茸的海胆、硬邦邦的触,像石块一样的牡蛎,都是大海的馈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牡蛎   长岛   舟山   海胆   太爷   海产品   礁石   海域   海鲜   叔叔   海边   鸡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