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米澎湃OS:重塑未来

2010年,在那个安卓系统还不甚好用的年代,MIUI的定制系统是相当多发烧友的刷机首选。众多代表性的功能,在互联网上被连篇累牍地追捧,其易用性、可定制性、流畅性与美观性,也被爱好者将其视为智能手机体验的未来。

也正是借助MIUI,小米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天地初开”的年代打开了局面,并在13年间,从最初的100个用户,如今已拥有全球11.75亿累计用户;MIUI也从最初的4个常用功能,拓展到如今的跨端互联互通的底层深度框架;MIUI背后的团队也从几个工程师发展到四五千人的软件团队。

13年后,筹备多年的小米澎湃OS正式发布。

谈到为何将自研系统命名为“澎湃”,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解释说:是自由奔流的意思,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连接广阔的智能世界。

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太高深的道理,但将其放在潮水之下会发现,这是当小米走到新的周期面前,所内生的变化与鼎革,是对自身、以及未来的一次彻底重塑。

你好,小米澎湃OS

首先现阶段,这个系统可以带来什么新玩法?

文字的静态描述比不上眼见为实,我们制作了一期视频,来针对性地回答“这款系统目前的表现如何”“小米澎湃OS是不是安卓”等等疑问。

视频加载中...

先说跨端互联。

根据我们实际使用,首先,如果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都登录了同一个小米ID,并且保持蓝牙Wi-Fi开启,手机就可以共享桌面到平板和电脑上,小米把这个功能起名为妙享桌面。

这个功能其实有很多玩法。目前大多数APP都没有电脑或web端,这让我们在使用电脑时,不得不经常切换到手机。而借助妙享桌面,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电脑上运行手机程序。

其次,多设备互联后,可以共用一个鼠标、键盘进行跨设备控制,还支持跨设备的剪切板共享,用户可以直接将需要使用的文件从手机直接粘贴到PC,支持文字、图片等多种形态。这为生产力场景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打开编辑软件,在手机上直接将文字、图片、视频拖动到电脑上操作,过程无需操作手机和电脑传输数据。

再比如,在手机摄像能力已经十分强大的今天,除了手机本身,家里的各个设备其实都可以使用到手机的影像能力。在小米澎湃OS中,当我们通过电脑进入会议等应用时,可以直接在设备列表里调用小米手机的前后摄像头,实现更高清的画面传输。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然后是AI大模型。

在大模型加持下,智能助手让你手机上的智能管家更加聪明,让小爱同学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听懂人话”,甚至主动完成各种操作。比如,它可以直接帮你给新闻做总结、将文案改成小红书风格的格式、创作生成文本,甚至是为自己创建AI写真。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而对于“小米澎湃OS是不是安卓”的问题。从视频中可以看出,AOSP存在于小米澎湃OS中,但只是比较小的一部分。

实际上,小米的新系统不是在真空中设计出来的。再初期,它必然需要保持与原有安卓系统生态的兼容,才能让用户和开发者更自然的进行切换。所以需要保留一部分AOSP核心。而进行底层替换后,融合小米自研Vela OS,配合自研的子系统与框架,形成了今天的小米澎湃OS。

让智能无处不在

不难看出,设备间的互联与AI大模型能力的加持,是现阶段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小米澎湃OS的功能亮点。虽然目前的版本只是初步实现了一些简单功能,但这其实预示着未来消费数码产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被看作是“未来”的万物互联概念提出多年,小米自己也已经积累起非常庞大的IoT生态,每个家庭多多少少也都有IoT设备了。但为什么对大家生活的改变依然有限,也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大规模普及?

首先,我们手中的设备所运行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系统,几乎都是为此独立运行而设计,他们的软件底层并不适合设备之间相互交流。

在互联互通的世界中,这些设备就像一座座孤岛,设备与设备之间车不同轨、书不同文。他们可能各自有很多彼此相似的功能、或者完全不同的架构,拉着数据的“火车”到了“边界线”,必须“换一个火车头”或者找个翻译。总之,数据互通的效率不高,开发者开发的难度也大。

其次,享受真正智能的好体验,门槛太高。

以家庭IoT场景为例,设备相互连接后,最大的变化在于“把开关集成在了手机上”。而如果想基于不同的场景实现控制,还需要消耗精力去进行各种设置,写自动化脚本等。设备越多工作量越大,所以最后只有发烧友才有精力弄这些。

总而言之,在技术限制下,互联体验还不够好,哪些科幻的使用场景最后也只是停留在小众圈层。

但转机正在发生。随着大模型的突破,AI可以通过学习逐渐理解我们的意图,并辅助我们控制各种设备,无论是从智能家居还是从生产力等方面,设备的各种自动化、无感控制正在变得可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发布会中,小米演示了以下几个场景:

不同的家庭成员在房间中时,空调自动调整到对应喜好的温度。

接电话时,电视自动调低音量。

深夜回家,点亮夜灯避免打扰家人。

打开音乐,自动通过音箱播放。

在这些场景中,万物互联是AI改变工作生活的桥梁,而AI则是万物互联跨越技术鸿沟的钥匙。

小米澎湃OS中的这两个最大亮点:“互联互通”和“AI”,最终目的是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Make AI Anywhere ”,带来“无处不在的智能”。

显然,这是为什么小米要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用一套更适合互联的系统取代之前的MIUI的重要原因:如果说过去的MIUI和智能家居代表着一种充满未来感的生活和体验,那么小米澎湃OS所作的,便是借助AI,重塑这个未来,并将其带入、并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新的开始

如果说,让智能无处不在是小米这样新终端企业的终极价值,那么,在技术领域持续且坚定地投入资源,可能是小米在新十年中的新使命。

今天我们看到的小米澎湃OS,并不是近两年脑门一拍突击出来的成果,它的启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

彼时全新系统的研发工作正式开启,目标是以一套融合的系统框架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Vela系统作为小米澎湃OS重要组成,基于开源的Nuttx实时操作系统。小米和Nuttx团队在2019年开始战略合作,推动NuttX进入Apache基金会的同时,为NuttX项目贡献代码、开发自研系统。

换句话说,7年之间不断的投入与布局,如今让我们窥见了一个智能世界的冰山一角。

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米正从一家以开创性商业模式被行业学习的公司,变成一家底层技术公司。

自2017至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未来五年(2022-2026),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2023年,小米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同时,截至2023年6月,小米的研发人员数达到超1.6万人,占员工总数近52%。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新十年的核心战略目标”:小米初创的前十年,是验证、发展自身商业模式,迅速形成规模的十年。而小米的新十年,是深耕底层技术、逐步形成引领的十年。

不需要提醒,在小米的前十年中,我国围绕全领域供应链建立起了完善的技术与工业水准,在这十年间,家电、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那些代表着未来的、科幻的场景,也正逐渐被一个个落地。

而当AI时代来临,小米澎湃OS的推出,代表着下一个十年的竞争,我们与曾经那些需要仰望的海外企业,正走向同一起跑线。

此时,一个由中国科技企业开创的链接万物智能的生态与标准,正逐渐变成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小米   澎湃   未来   底层   功能   智能   设备   系统   电脑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