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崤山之战,秦国为何会全军覆没?

秦穆公是一匹狼,一匹西域之狼。

在位期间,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东进,东进还是东进!他三番两次搅动晋国内政,相继推晋惠公、晋文公上位都是为了和晋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希望晋国在秦国的东进之路上,就算不能助上一臂之力,但至少也不要从中作梗。

其实这正反应了秦穆公政治上的幼稚,以及秦国未开化民风的淳朴,虽说助推邻国国君上位,在春秋时期是常规操作,两国关系也会因为国君的上位走上蜜月期,但秦穆公过于高看了这种关系, 否则他不会从晋惠公、晋怀公到晋文公,执着于这种推君上位的手段,好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秦国走向国际。

按照秦穆公的方式,首先对人的道德水平有要求,对方国君首先人品得过关,你帮了人家,人家得念你的好,再回过来对你好,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很显然,对于春秋时期,一个都忙着称王称霸的时代,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拿着礼仪道德做幌子的厚黑时代,一个单纯的好人往往是很难上位的,晋惠公就给秦穆公狠狠的上了一堂厚黑学!

再者就算对方国君人品能过关又怎么样?能和人性比呢?相对晋国的其他国君,晋文公是经过唯一一个人品还过得去的,秦穆公废了九牛二虎之路,出人,出兵,出粮,出钱,将晋文公推上王位,他还担心关系不够紧密,再将女儿也嫁给晋文公;上位后,还帮着晋文公平定内乱。再造之恩+救命之恩+一家之亲,三层buff叠满了,按理说晋文公怎么回报都不为过吧。但事实如何呢?的确,相比晋惠公,晋文公对秦国还算是优礼有加,可一旦涉及到晋国自己核心利益,拜拜了您内!

秦晋两国是邻国,晋国朝思暮想的只有一件事儿,称霸,称霸还是称霸一个要称霸的诸侯国,其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服所有诸侯,以我为尊。也就说,晋国和秦国天生就是敌对关系,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我怎么可能让秦国这个庞然大物进入中原,这岂不是给自己找对手吗?至于报恩嘛,看在秦穆公的面子上,给点小恩小惠还是没问题,要是影响我争霸,不好意思,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认!

这TM才是春秋,这TM才是人性。

我们再做一种假设,万一对方君主人品极佳,人性又能经得住考验,秦穆公就能如愿以偿了吗?很显然,还是不能,就算秦穆公和晋文公恩恩爱爱的度过了在位的九年,可晋文公驾崩后,继位的太子还能和秦国再续前缘吗?你的恩情是对我父亲的,与我何干?….嗯,也许是有点相关,但是不多!可见,秦穆公这能否获取足够的回报,还得看对方在位时间怎么样,如果刚推上位,对方就挂了,这买卖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好在秦穆公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的战争中,秦国撂挑子不干了,不和你们玩儿了!撤走的同时,还留了一支军队在郑国,"帮助郑国抵御晋国"这对当时的郑国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可晋军一退军,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公元前627年,也就是秦晋最后一次出兵郑国的三年后,秦国打算单干,自己出手拿下郑国,省的天天在晋国后面捡一点残羹冷炙!三年前,他在郑国留下一支军队,帮助郑国人守卫都城,如今刚好可以里应外合,如果计划顺利,可以以极少的代价,攻占郑国,妙哉!当年这一步,真是好棋!

大军准时开拔,主将孟明视,两位副将分别为西乞术、白乙丙。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而西乞术则是蹇叔的儿子

计划虽好,但这也是兵行险招,老成持重的百里奚和蹇叔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次出征,其因有二:

  1. 秦郑两国并不相邻,中间需要穿越多国才能到达,国界之间间谍繁多,难保不会泄密。
  2. 秦军远途征伐,劳累不堪,郑国人以逸待劳,两国之间又相隔数国,如果打成持久消耗战,秦国的后勤如何保证?

有理有理,确实有理,但这就是风险,秦穆公走的是里应外合的奇兵路线,就没打算打成持久战,一击不成,立马退兵!至于间谍嘛,我们绕道而行,只走小路,夜路。

就算如此,百里奚和蹇叔还是反对,秦穆公没理会两个老头儿的意见,远征军出发那天,秦穆公亲自为将士送行,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突然传来很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在哭泣。秦穆公很愤怒,回头一看,是蹇叔这个老家伙,正擦眼泪呢。秦穆公大怒,晦气!

蹇叔用长袖擦擦眼泪说:“我们的儿子都在出征的行列,我们都老了,恐怕他们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面了。”秦穆公听出弦外之音了,他怒不可遏,说了一句古代最有名的诅咒:“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用人话说就是:你咋知道的,老家伙,要是你死得早点,坟头的大树已经可以两手合抱了。

蹇叔不敢哭了,只是暗地里对儿子说:“从秦国到郑国,要经过殽山。殽山地势险峻,容易设伏,现在秦晋关系恶化,如果晋国在殽山设下伏兵,就算是十倍的秦军也难逃厄运。至于晋国会不会利用这次机会,就要听天由命了。”

秦国的远征军就这么出发了,为了绕开晋国,他们行军于荒无人烟的山林野地,尽量走人迹罕至的小道。如果运气好,他们可以就这样一直走到郑国。可天不佑我大秦,当秦军行进到滑国时,与一位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不期而遇。

弦高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商人,阅人无数,也见过不少战事,以他的经验,此处见到如此规模的秦军,绝对不是偶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商人特有的敏锐嗅觉,判断秦军意在突袭郑国。

他一面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送往国内,一面随机应变,献上四张牛皮与十二头牛,对秦军统帅孟明视说:“我国君得知贵国军队前来,命我在此迎接将军,将军一路劳累,特献上一天的给养作为犒劳。

孟明视被他炉火纯青的演技蒙骗了,以为自己的行踪已暴露。事实上,郑国对秦军的行动一无所知。当郑文公收到弦高带来的情报时大惊失色,一阵冷汗,立即对留守郑国的秦军部队下达逐客令。

这么一来,郑国是打不成了,可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实在没面子了,如何赚回这开拔之资呢?秦国这三位主帅把主意打到了滑国身上,滑国是个姬姓小国,拜了晋国的码头。现在秦晋两国关系破裂,打了也就打了。于是乎,孟明视、西乞术等将军索性顺手牵羊,把小小的滑国给灭了。灭滑之战,不在原先计划之内,只是一场挽回军队面子的小战。

晋国现在的话事人是晋襄公,秦晋两国关系破裂,早已不管秦穆公对晋文公的恩情,滑国是晋国小弟,如今小弟被灭,晋国必须要出头,不然传出去,以后江湖上还怎么混?

晋国将战场选在殽山,这是秦军返回的必经之地,蹇叔担心的事儿终究还是发生了。

晋军大帅先轸发布军事动员令,并邀请长于山地战的姜戎(戎人的一支)参加。晋军主力与姜戎部队陆续进入殽山区域,埋伏起来,等待秦军钻入预先设定的口袋。晋襄公虽在晋文公的守丧期间,仍然亲临前线,并把白色的丧服染成黑色。晋国如此兴师动众,目的只有一个,全歼!对于秦国这种大国,小打小闹没意义,要打就打残!

四月十三日,西行途中的秦国军队行进到殽山最险峻的地带。此时的孟明视不禁想起了蹇叔的临别忠告:“如果晋军在此设伏,秦军将全军覆没。”看着这陡峭的山壁,狭窄的山路,换做是我,也会这么做吧,想到这里,孟明视大喊,全军戒备。何谓必经之路,必经之路就是告诉你这里有坑,你都得往下跳。孟明视裹了裹盔甲率先进入了山谷,进入殽山后,险峻的山岭使行军变得更加困难。辎重战车,随着山石吱吱作响。

突然间,两侧山岭旌旗飘扬,战鼓隆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晋襄公亲自坐镇指挥,从开战的那一刻起,孟明视就明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晋国人以逸待劳,以众击寡,更控制了险关隘口与制高点,国君戴孝坐镇。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晋国人都占据上风,秦国人何以抵挡呢?

但秦国人只有站着死,不会跪着降,这是只为尊严而战的战争。挡在道前的是晋国精锐的战车部队,擅长山地战的姜戎人正沿着山坡向下猛冲,山顶上的箭矢如雨飘下,擂木滚石从天而降……殽山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被俘虏,这是秦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在漫长的秦晋争霸中,秦国第一次咽下冷涩的苦果。

秦穆公东进中原的美梦被彻底打碎!晋襄公向世人证明,没有晋文公,晋国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秦国三位主将被俘,但好在当初秦穆公将公主怀赢嫁给了晋文公。怀赢应该在晋国混得还不错,能和晋襄公说得上话:“秦国与晋国原来关系很好,都是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个人,从中挑拨离间,使两国关系恶化。如今三人打了败仗,秦君恨之入骨,巴不得吃其肉喝其血。不如把他们交给秦国处置,既能让秦君杀之解恨,又可显示晋国的宽大,您看怎么样?”这段逻辑不通的话,实在没啥说服力,可晋襄公还真就被说动了,这就是古籍的问题,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用轻微的说辞做到的, 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但不管如何,孟明视等三人回到了秦国,秦穆公亲自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面带惭色,跪倒在地,自求惩罚。秦穆公上前拉起三人,想着大军出征,竟只三人得以生还,禁不住老泪纵横:“这哪能怪你们啊。只怪寡人不听蹇叔的忠言,致使全军覆灭,还让你们遭受耻辱,责任全在寡人一人。你等勿自责。

秦穆公深知,此次崤山一战,不仅打掉了秦国的士气,也再次打响了晋国的霸主之名。这个场子肯定是要找回来的。

两年后,孟明视怀着一颗复仇的心,杀入晋国。决心很大,现实却很残酷,晋国又一次让秦人见识何为霸气。晋军反守为攻,攻入秦国,双方大战于彭衙,孟明视再尝败绩,复仇不成,又一次蒙羞。孟明视这“常败将军”的名头是做实了。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领大军,孟明视为总指挥,东渡黄河,进攻晋国。渡河之后,秦穆公下令将船舶全部烧毁,以示不胜绝不西归。君主尚且如此,将士无不奋力,一时士气高涨,慷慨激昂之气弥漫全军。这是破釜沉舟的一战。面对秦人来势汹汹的进攻,晋国作出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坚壁清野,只守不攻,避免与秦军决战。秦军这积蓄全力的一拳只能打在棉花上。

秦军再次进入殽山,大将孟明视到此,不由得一阵心酸,四年前殽山之战的惨败,历历在目。战场没有打扫,秦军将士的尸体早已腐败,只剩下一堆黄骨,终日风吹日曝,面目狰狞。他们将阵亡将士的尸骨就地掩埋,堆成一个土丘,在土丘前立一个墓碑。秦国没有忘记曾经为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这对于崇尚武力的秦人来说,既悲愤,又屈辱,驱动更多的人走上战场,为国家、为荣誉而战。

只有秦穆公心里明白,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晋国政权,已经振翅高飞,秦国已远非其对手了。此刻的秦穆公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向东不行,那就向西吧,继续打西戎,为后世去打下更大的疆土,东进就交给子孙们去做,他们会比我做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秦国   晋国   国君   秦晋   险峻   全军覆没   上位   将士   人品   军队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