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上新广东③-珠江钢管:3500米超深海底,国产钢管打破垄断走出国门

来源:【海报新闻】

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广东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借助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产业辐射能力突出,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临海工业集群,“蓝色引擎”态势已成。

9月12日-13日,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组织新华社、大众网·海报新闻等媒体记者走进广州、珠海等地,深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一线,近距离感受海上新广东的蓬勃动力。

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通讯员 郭婉华 许妍娜 张雨昕 黄兆琼 广州报道

迈向深蓝的征途中,广东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也在深海里不断创造记录。

海洋油气管线作为海洋油气能源介质最高效的远距离输送方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意义举足轻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海油气管线产品的制造技术被欧美先进国家所垄断。自“2003年春晓油气田国产海洋油气输送管道钢管产品”由珠江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钢管”)研发、成功制造,到“2012年珠江钢管1500米级深海油气管道钢管产品”在南海深水项目中成功应用,我国的海洋油气发展战略一步步走向深蓝,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管线产品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该技术的垄断格局,改写了我国在该领域受制于人的历史。

相对于陆地而言,深海用管要适应更低温、更高压、更强腐蚀的工作环境,其强度与韧性、抗压性能、尺寸精度等指标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在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珠江钢管”旗下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钢管珠海公司”)牵头的《3500米级超深水高压海底管道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针对超深水高压海底管道工程特殊需求,通过研究钢管成型技术、焊接技术和检测技术,解决了深海管线钢冶炼、轧制及其板材成型、焊接等关键性技术难题。2019年—2022年,珠江钢管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深度达3500米级的海底专用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材技术研究,成功试制出领先世界的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焊接钢管样品,形成一套国内外首创1500-3500米级超深海管线用直缝埋弧焊钢管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南海“恩平”、“崖城”气田,以及尼日利亚等海底油气管道工程中应用,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同时实现了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深海油气输送焊接钢管的水下应用仅限于1500米级的记录,3500米级水深属于空白领域”,据项目负责人黄克坚介绍,3500米级的深海有着接近0℃的超低温和约等于350倍标准大气压的超高压,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350多公斤的重量。这样严酷的环境对管道的抗压、抗裂、抗腐蚀性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除了材料工艺的突破,制管的工艺精度要求也需做到分毫不差。“绵延海底的管道是由一段一段的管道拼接而成,一旦其中有一段变形,很可能导致整条管线因受力不均而开裂。”黄克坚补充道。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项目还通过研发的无损检测技术为投入使用的每一支钢管加上一道保险,“相当于为管道照X光,保证零瑕疵投入应用”,珠江钢管珠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无到有,从1500米级到3500米级,珠江钢管相关负责人表示,3500米级超深海底管道的成功研制打破了数项国外垄断的特种钢管卡脖子技术,并且借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凭借着3500米级超深海底管道的成功研制、制造累积的技术底蕴和业绩口碑,珠江钢管今年还拿下了全球最长加热原油管道大单,总金额约合25亿元人民币,为东非地区绵延15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提供总量26万吨直缝埋弧钢管。如今,珠江钢管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都有出口业务,产品遍布全世界80多个国家。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珠江   深海   钢管   海洋工程   珠海   国门   广东   油气   管线   海底   海上   管道   海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