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毒贩,面谈匪徒,驻外记者刘骁骞是如何用生命换取危险新闻?

201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节目《走进“上帝之城”》火遍全网。

节目中一位带着奶声、谈吐儒雅的央视记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站在他对面接受采访的是一位荷枪实弹、戴着只能看到一双眼睛的黑色头套的毒贩。

这位记者名叫刘骁骞,是一位央视的驻外记者,2011年起他任中央电视台拉美中心记者站记者。

他总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试图用最客观的拍摄、采访和报道揭秘那些披着“危险”标签的新闻事件中隐藏的真相,因此也获称“奶音狠人”

“奶音狠人”刘骁骞有着怎样的奇遇和经历,又是怎样的毅力和魄力让他敢于直面这个世界最危险的人群和事件呢?

早年经历

1988年,刘骁骞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小时候的他学习成绩优异,性格温和内敛。

这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日后成为一名与死亡共舞的记者。

2006年刘骁骞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并主修葡萄牙语,在读期间曾先后赴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与拉丁美洲有着深厚羁绊的刘骁骞,参与了我国记者团对当代球王阿根廷国脚梅西的采访,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

2011年,刘骁骞担任中央电视台拉美中心记者站记者。自此,他开始书写自己带着神奇色彩的“狠人”记者生涯。

孤身前往“上帝之城”

这一年,26岁的刘骁骞在做好万全的准备后,只身前往巴西的贫民窟的最深处,那里遍布着毒品交易。

说是万全准备,但前方的危险是未知的。因为那是从未有亚洲人涉险踏入那片危险、混乱的地区。

我国的禁毒、缉毒力度一直以来都是名列世界前茅。但仍有不少的毒贩将毒品以各种方式运送进境内。

长久的禁毒宣传之下,我国的国民对于毒品的认识和毒品的危害有了质的提升。

但毒贩内部的情况和毒品窟中人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甚至是许多禁毒人员都没有见过。

带着对贫民窟最深处的好奇和揭示毒品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探索愿望,刘骁骞踏上了“上帝之城”旅程。

在进入巴西里约热内卢后,刘骁骞先是进入贫民窟毒品交易的最深处,报道毒贩的工作流程。

他像介绍日常用品一样冷静地介绍着毒贩们如何分工装袋毒品,而他周围皆是举着杀伤性极强的AK47(突击步枪)、AR15(自动步枪)的毒贩。

刘骁骞就这样让观众们第一次对那个堆满了毒品,满是枪支弹药的黑帮工厂有了具体的概念和感受。

在介绍毒贩制毒工厂时,刘骁骞无意间口误说错了一个词。

刹那间,周围几十条漆黑漆黑的枪口对准了他。紧张的气息扑满刘骁骞的每一个毛孔,令他一度产生眩晕感。

不过敢孤身前往毒窝,刘骁骞也不是一般人。他迅速冷静下来,向毒贩解释了自己的口误并向他们进行了多次道歉才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他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拍摄。

在这里刘骁骞采访到了一位毒贩,这人看着跟他差不多大。

这名毒贩手持AK47,赤裸上身,因为头戴着黑色的头套,只能看到他充满戒备和杀意的眼神。

采访的最后刘骁骞问了毒贩一个问题:“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毒贩的眼神不再充满杀意和凶狠,一瞬间他好像不再是那个无恶不作,贩毒打砸的暴徒,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着梦想的平常人。

毒贩说小时候的愿望是好好读书,长大成为一名消防员,因为自己觉得消防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可以救人。

这一次采访直接震撼了大批的国内观众,毕竟没有多少人见过毒贩们的生活和毒窝内部的运行情况,不少观众度都为形单影只的刘骁骞捏了一把汗

离开贫民窟后他也跟随里约警方前往他们与毒贩交火的一线,在双方交火的后方拍摄介绍死者被枪决的情况。

此外,他还跟随里约警方一同清缴毒贩。面对前方的枪林弹雨,刘骁骞表现得十分冷静

他一边跟着部队前进,一边还拿着话筒解说半小时前被击毙的毒贩。

刘骁骞深入巴西贫民窟的报道中,还有很多对毒贩生活的真实拍摄。其中有一个为挣得母亲医药费而走上歧途的毒贩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毒贩有毒贩的可恶,他们犯下的错不可赦免。

但如果能过上平常、安稳的生活,相信很多人也不会选择去成为一名自己小时候认知中的“坏人”。

刘骁骞的报道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看不见尽头的磨难,但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成为他们害人的理由。

所以,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切不可因一时之小利,葬送自己人生的同时断送他人的健康和幸福。

除了敢于和毒贩面对面交流,刘骁骞被称为“奶音狠人”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深入安迪斯山区,深入探寻哥伦比亚恐怖组织的生活。

走进山区,采访“哥武”

2016年,刘骁骞收拾好装备出发去采访了“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人民军”(简称“哥武”)。

“哥武”素来以绑架记者著称,被绑来的人会被关在丛林里,拴一条链子在脖子上,直到很多年后才会放。

他们觉得绑架国外记者,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军对他们进行轰炸。而刘骁骞到达“哥武”两个月前就有西班牙记者被绑架。

他们靠着自己生产的毒品赚钱,又用这些钱和政府军对抗了50多年,造成了20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之所以要采访“哥武”是因为这一年“哥武”游击队和政府签订了和平协议,准备在次年放下武器,转变为政党。

于是,在协议还没有实施之前,刘骁骞抓住机会,提出采访请求。

临行前,他将自己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并在微博上轻松地调侃自己,如果一去不返,他不希望被人觉得自己不爱干净。

就这样,带着忐忑但无畏的心理,从波哥大出发,经过卡利、哈蒙迪小镇、考卡省、托马里省的马尔科塔利亚……

最后到达一个小村庄,中间的代步工具也是换了多次

刘骁骞跟着线人一步步走进安第斯山区,见到了“哥武”的游击队员,与他们近距离生活了三天。

在这三天当中,他所有联系外界的东西全部被扣。

而更危险的是,在他到达的当天夜晚,天空中就有当地政府军的飞机飞过,而自己能做的也仅仅是穿上防弹。

因为当地政府并没有收到刘骁骞进入“哥武”营地的信息,所以这个营地随时可能会发生武装冲突,自己随时有生命危险。

但好在一切进行顺利,他也采访到了“哥武”的领导人员之一的富兰克并安全回到国内。

屡次以身犯险,只为寻得新闻的真相

除却这两次著名的报道,刘骁骞还多次奔赴各类新闻的第一线,只为给大众带来第一手最新、最真实的新闻。

刘骁骞带着一个隐形摄像头和一个外籍摄像前往巴拉圭暗访枪支黑市,调查报道枪支走私问题。

两人从巴西边境处的伊瓜苏市来到巴拉圭的东方市桥头市场,像正常的游客一样选购商品。

而这里社会环境复杂,黑社会活动猖獗。

在枪店里,刘骁骞暗中拍下货台上的各种枪支以及一位巴西顾客着急购买枪支的过程,并购买了一把左轮手枪,让店主跨境送货上门。

要知道一旦被发现,随时有可能被枪杀。当有记者采访他这么以身犯险怕死吗?

刘骁骞是这样回答的:

“我的报道从来不写‘冒死’‘拼死’‘拿生命去换来’这样的语句,最多强调独家采访。我也怕死,我不是拿命换报道。我只是觉得调查报道中,真听真看真感受也非常重要。”

为了一个“真”字,这才是刘骁骞愿意多次以身犯险的原因。他想揭开世界上许多灰色地带和危险事件的真相,通过他的真见真听和真感。

结语

刘骁骞说,新闻报道作品的评判标准非常主观,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所以记者自己心中要有一个标准——真听真感受,不要被他人的观点左右。

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直面勇气那份淡然和勇气,还有作为一个新闻人,甚至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

所有的事情,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甚至知全貌,仍不予置评。毕竟人与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如今,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无成本地在互联网上发言,网暴现象严重。许多无良新闻人也会见缝插针,引导舆论。

真见真听真感,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自己探寻真相的勇气,但觉得自己的观点永远是真理。这是错误和狭隘的,还是刘骁骞那句话

真听真感受,不要被他人的观点左右。

-END-

【文|枫十六

【编辑|长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毒贩   里约   采访   危险   记者   中央电视台   贫民窟   巴西   匪徒   枪支   毒品   生命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