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电影发展的思考,以《摔跤吧!爸爸》为切入口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体育影视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积极的贡献。

眼下,国内电影市场异常火爆,然而国产体育题材的电影却相对稀缺,真正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其中,进口片的票房达到了169.33亿元,同比增长了23.6%。然而,与此相比,仅有4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在同年上映,其总票房仅为2亿元。

就商业角度而言,这类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显得匮乏,许多优秀影片甚至没有机会面对观众。

我们缺少像《摔跤吧!爸爸》那样具有文化冲击力的影片。

与蓬勃发展的华语电影市场相比,体育电影的发展进展较慢。

现如今,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品味日益提高,我国体育电影需要在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在质量和数量上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国体育电影存在的不足——·>>

拍摄难度大,开发成本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总是紧紧围绕着IP、资本、网红和流量明星,电影投资人要求拍摄艺术片争夺奖项,或者拍摄通俗片追求经济回报,追求功利的倾向相当明显。

一旦某一类型的题材受欢迎,众人纷纷涌入,但对题材的深入挖掘不够,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尝试那些市场尚未验证成功的体育题材。制作体育电影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拍摄难度非常大。

例如,记录我国女子滑冰运动员生活的电影《冰与火》是在东北零下30度的松花江上拍摄的,短道速滑的最快速度达到6080英里/小时,摄制人员必须以8590英里/小时的速度才能跟上比赛进程。

又如描述自行车运动的影片《破风》在拍摄过程中有8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演员穿戴的专业装备价值不菲,使用了400台专业赛车,除了体育赞助外,影片投资接近1亿。

电影院也要考虑经营成本,所以它们更愿意购买那些商业大片以确保有不错的票房收入。

例如,2017年8月4日上映的电影《我是马布里》,当天的排片量仅为3.1%,而与之相比,同期上映的《战狼2》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排片量都超过了40%。

主题单一,创作思路不够开阔

中国创作者在创作体育电影时,常常缺乏与国际接轨、开阔视野的创作思路,导致故事结构较为平常。

多年来,我国的体育电影多数聚焦于成功的赛场英雄,对普通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描写相对较少。

虽然那些在赛场上英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场景可以鼓舞民族精神,激发人们投身工作的热情,但体育对于国人而言意义远不止于此。

体育电影的叙事主题常常集中在“爱国”“拼搏”上,强调爱国主义和国家振兴,例如像描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跳水队奋斗历程的《女跳水队员》,以及刻画排球选手刻苦训练、争夺荣誉的《沙鸥》。

社会的前进推动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体育的影响范围也扩大了。随着社会构造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调整。然而,在中国,体育电影仍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有时负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未能对体育精神做更深入的诠释和阐述。

体育精神过于受功利考虑的影响,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观众的共鸣。

《沙鸥》

举例来说,《沙鸥》中过多地强调了金牌的重要性,主人公因为没有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感到沮丧,并将银牌扔入大海,似乎只看重结果,忽视了过程。这种“只论胜负,不顾过程”的态度曲解了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

内容单薄,情节简单,叙事缺乏吸引力

中国的体育电影故事内容较为单一,通常都在重复着相似的情节模式:主人公面对困境时不放弃,坚持拼搏并逐步成长。

这使得故事内容相对贫乏,情节显得简单,叙事缺乏体育电影所应有的动感节奏。

电影《我是马布里》是由以前NBA球星马布里亲自主演,讲述了他带领北京队夺得CBA总冠军的故事,但票房却表现不佳。

影片中的马布里有着吸引观众的因素:他是一个来自纽约的篮球明星,在北京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带领一支一直表现不佳的北京队成功反击赢得冠军。然而,电影对这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处理并不十分清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触碰到更多的影视剧,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味。如果电影的戏剧冲突仍然陈旧,就难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体育运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体育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竞技赛场的呈现,而是应该汲取生活的养分,通过体育来反映人生。

体育具备跨越国界的语言功能,中国的体育电影应该能够讲述出属于中国的故事,推动中国体育文化迈向国际。

主题文化的思想性与娱乐性失衡

许多中国体育影片常常有着很精彩的故事情节,但却常常在细节处理上显得不够用心。片中过于强调社会责任,内容显得过于严肃和正统,带有浓厚的教化色彩,有时会过于说教,导致影片显得沉闷乏味,缺乏足够的娱乐效果。

近年来,一些体育电影开始更注重娱乐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以荒诞离奇为卖点的影片。然而,强调娱乐性的同时似乎减弱了对体育精神的深入阐释,对于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人性思考显然不够。

我的体育老师

中国的体育电影通常更多地描绘运动员在严苛条件下的训练,展现出大量的枯燥、重复的机械性练习。然而,很少能够真正展示主人公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和对拼搏过程的享受。

要让体育电影更有吸引力,创作者可以更加关注细节处理,创造出更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应在娱乐性的基础上,保持对体育精神、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等深刻层面的思考,使影片更具内涵和感染力。

艺术形式创新的缺失

目前,中国的体育电影常常受限于一种固定的套路,故事内容陈旧,画面显得乏味,呈现方式过于单一,情节发展和结局缺乏新意,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

近年来,一些体育影片过多地使用特效效果,却导致影片失去了真实感。

引人入胜的竞技场景是体育电影的重要叙事环节,然而中国的体育电影却未能将其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许多体育电影中,有时会忽略了“体育”这一本应是影片核心要素的部分,导致很多体育电影与其他类型的影片在表现技巧上没有太大区别。

专业人才缺乏

在中国的体育电影中,电影创作人在主题演绎、内容选择、剧本创作以及影片拍摄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积淀。一般导演们大多是从事专业导演工作出身,因此很难真正理解体育的精神内涵。

编剧们多数来自文学领域,通常对体育生活了解有限,写体育题材时,需要有实际体验才能更好地创作。然而,让熟悉体育的业余作者来创作,需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难度较高。

只懂影像也不够,因为还需要理解影像背后的文化含义;仅懂体育也不足,因为影像是一种媒介,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这种复杂的交叉融合要求高。

一些演员与体育距离较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提前进行长时间的体育训练。在表演中,他们可能缺乏真实生活感和运动员应有的激情,无法展现出体育职业所需的素质,也难以经受住对细节的严格审查。

这就导致观众难以在影片中感受到紧张激烈的竞技场面,影片在呈现体育场景的真实性方面受到了影响。

正在筹备制作的传记式电影《李娜》的编剧张冀坦率地表示,因为对网球运动不是很了解,他在写剧本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观看比赛回放和阅读明星传记来获取灵感。

此外,东西方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电影的发展。在西方社会,全民体育观念深植社会,运动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从中感受乐趣,超越个人。

大部分体育影片也传达了这种精神,因而深受欢迎。尽管我国普通民众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人更多地是体育活动的观众,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对体育电影的投入较为有限。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启示——·>>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成为第一部票房突破10亿的非好莱坞引进片。虽然制作成本不到1000万美元,但这部电影在中国赢得了高度赞誉,并在其他西方国家也引起广泛关注。这部影片与典型的印度歌舞片完全不同,既没有悬疑或奇幻元素,也没有特效。

它没有大投资,也不是3D影片。在中国,投资者看来,除了有一位知名演员,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其他吸引人的卖点。然而,这部电影却赢得了口碑的高度评价。这对于中国的体育电影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拓宽体育电影的创作主题

体育题材作品是否能够触动和启发观众,不仅取决于创作者掌握多少体育知识,更在于他们能否深刻关注当代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信念和追求;

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和传达体育精神,并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反思,从而引发与观众之间的对话和思想碰撞。

电影《摔跤吧!爸爸》以体育为媒介,蕴含着丰富的主题内涵。影片传递的价值观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通过剧情引发了情感共鸣。影片紧紧围绕国家荣誉、个人梦想、家庭情感女性权益这四大现实主题展开。

电影在激烈与平和之间创造出戏剧性冲突,以娱乐的方式推动故事发展,充满情感同时又充满幽默感。除了引人入胜的摔跤比赛和训练场面,影片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影片反思了印度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展示了奋发向上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它也勇敢地点出了印度体育体系官员的弊端,并在幽默中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它不仅在故事层面丰富,更在文化主题和哲理内涵上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体育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讲述体育,更在于透过体育运动传达文化、艺术和哲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启发作用。它展现了体育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如团队精神、公平原则、拼搏精神等。

通过体育,体育电影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乐享生活的快乐,传递更广泛的人生哲学。在呈现体育的美感和精神的同时,体育电影还融入国家责任、集体荣誉、个人奋斗等理念,融入本土文化,减少说教成分,吸引那些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观众。

中国人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人开始理性看待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赛场时刻。

因此,中国的体育电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创作更多展现文化自信的体育题材影片。这样的电影不仅能传递体育的精神,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吸引更多观众,为中国的体育电影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中国电影产业正迎来黄金时期,仅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就达到了492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1%。城市中的电影银幕数量也达到了全球最多的41179块。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国电影业开始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国家的“健康中国”战略一拍即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首要任务。

体育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的重要方式,有着宣传体育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观众通过体育电影,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深入了解和欣赏体育的魅力,领悟体育所传递的精神和价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备体育元素并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体育电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体育产业的推动,中国的体育电影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琪,《摔跤吧!爸爸》为何成为现象级电影[J].三联生活周刊,2017.

[2]傅婷婷,我们能从印度电影里学到什么专访电影学者焦雄屏[J].三联生活周刊,2017.

[3]李倩坤,中国体育电影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电影评介,2014.

[4]杨洪涛,体育大国为何难见体育电影[N].光明日报,2016.

[5]陈海峰,体育回归与文化开掘:我国体育电影发展进程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7.

[6]李磊,体育电影对体育本质的表达及其社会功能的靶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体育   电影   摔跤   中国   题材   观众   爸爸   影片   我国   社会   故事   主题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