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与捧杀,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两大敌人

赛格特约作者 熊志



这两天,几则科技领域的谣言搅动舆论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先是有消息称,清华大学团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光刻机国产化,项目落地雄安新区。对此,中国电子院发布文章澄清,网传项目并非国产光刻机工厂,而是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HEPS),2019年就已经开工。


与此同时,一则有关华为的消息也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俄罗斯、沙特、委内瑞拉等政府与华为签署手机采购协议。


华为不仅突破芯片封锁,携5G王者归来,还拿下海外大单,狠狠打了美国的脸。但就在很多网友欢呼雀跃时,华为官方紧急辟谣称,“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事生非”。





这些谣言扰乱视听,营造了一种“厉害了”的幻觉,那些原本专注研发创新的科研团队、科技公司,不得不专门抽出精力辟谣,浪费社会精力、企业资源。


从光刻机厂到华为手机,毫不客气地说,谣言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敌人。



其实被谣言困扰的,远远不只是清华或华为。就在这几天,有传言称,“大疆宣布彻底退出美国市场”,“大疆总部将迁往西安”。为此大疆出面辟谣。


这些科技领域的谣言为什么很有市场,以至于让一些人深信不疑,陷入一种盲目乐观的自嗨情绪中?


科技领域有一定的认知门槛,尤其是像芯片、光刻机等半导体行业,虽然关注度高,但过于晦涩难懂,普通人很难分辨真假,因此容易被一些不实信息带偏,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炮制虚假信息,捧杀清华或者华为,还是造谣大疆硬刚美国,反击制裁,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精准地击中了大家对技术自立、打破封锁的急切心情。


近年来,科技竞争成为全球博弈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受制于人,面对“卡脖子”的封锁,企业面临断供风险,像芯片制裁一度让华为元气大伤。


对这种落后挨打的状态,国人倍感焦虑,捧杀类的谣言天然自带流量。就像银幕中那些复仇爽剧一样,主角蛰伏一路通关,反击压迫者,成功逆袭,它营造了一种我们终于从卡脖子的封锁中突围了的复仇快感。


但谣言终究是谣言。它让那些科技公司动辄陷入舆论争议之中,疲于应付。试想一下,那些打破封锁的不实信息,将华为、大疆等企业绑上硬刚欧美的舆论战车,是不是对这些企业的一种道德绑架呢?


再者,这些扰乱视听的谣言,蛊惑人心,煽动舆论,也容易让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研发进程产生错误判断,干扰企业甚至政策层面的正确决策。


面对欧美的打压封锁,科技领域的自立自强,恰恰要有耐心、沉得住气。尖端技术的国产替代,中国企业的海外突围,靠的不是什么自嗨式的脑补想象,而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开放合作的包容态度。


以热传的光刻机为例,一些人脑补了一种中国弯道超车的剧情,但事实上,光刻机这种前沿产品的制造远比大家想象的困难,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目前市场上高端的EUV光刻机,前期研发二十年,后期量产又花了十多年,一台机器十万个左右的零部件背后是五千多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可以说,光刻机是全球顶尖技术和尖端产业链整合的结果。


这意味着,我们要实现国产替代,解决“缺芯”的阵痛,除了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外,还得进一步开放合作。越是被封锁打压,越应该扩大朋友圈,加强和外界的交流学习,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


现在的一些谣言,捧杀中国科技力量,鼓动那些科技企业硬刚欧美,这确实满足了一些国人不服输的对抗心理。但将华为、大疆等企业推到冲突前台,让企业更加被动;盲目虚构有关科技领域重大突破的信息,只会加剧闭关锁国的封闭思维,对创新没有半点好处。



自欧美国家开启技术制裁以来,那些登上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化压力为动力,一路埋头苦练内功,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华为的王者归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它说明什么?


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受损的科技企业,面对受制于人的断供风险,它有足够强大的内生动力去不断向价值链顶部攀登,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没有谁比被制裁的企业、企业家,对局势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了。也恰恰是因为身在其中,有直接的利益关联,企业家们对全球博弈、技术创新反而有着更清醒的认知。


比如,就在清华光刻机工厂谣言热传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毫不犹豫地坦诚差距,他表示,“对手是一个博士水平,我们尽管是国产化的东西,但还在小学水平”。


无独有偶,就在这两天,任正非的言论也被广泛传播。


当被问到是否是“果粉”时,任正非表示,“我们不要排外,我们也经常探究苹果的产品为什么做得好,也能看到我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从这些角度来说我是果粉呢,也不为过”。


这已经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公开表示向苹果学习了。比起那些捧杀效果的谣言,坦诚差距,不封闭不排外,向对手虚心学习,这些企业家的清醒和冷静,无疑是更珍贵的东西。


他们对打压封锁,有着比普通人更深刻的切肤之痛,但管理一家大型企业,带领团队进行技术突围,也更清楚地知道科技创新的不容易,所以才能够戒骄戒躁,而不是被那些捧杀类的谣言冲昏头脑。


可能有人认为,那些科技谣言,让国人自嗨一下无伤大雅,大不了企业出面辟谣。但其实谣言不只是干扰决策,伤害企业,将企业推向对抗前沿,更是在破坏创新环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谁最希望看到中国的科技创新被谣言包裹,陷入盲目乐观、夜郎自大之中。不是别人,可能正是那些封锁打压的竞争对手。


在国际舆论场,捧杀中国的舆论策略,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


前不久,澳大利亚知名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一份报告称,23项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中国19项全球第一。看到这样“唱多”的报告,是不是容易激起一股民族自豪?但如果深信不疑,那就彻底上套了。


类似脱离实际的捧杀声音,表面上是夸中国领先,实际上冲击中国潜心追赶的节奏,激活中国的激进主义思潮,旁敲侧击地鼓励中国对抗、脱钩,为制裁打压提供口实。


所以我们需要正视差距,持续投入;同时以合作共赢的姿态,争取更多外界力量支持,为科技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它们就可以潜心攻关。


中国的科技创新,要“遥遥领先”,而不是“谣言领先”。一味制造谣言捧杀,沉浸在自嗨式的想象中,鼓励对抗,只会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力量的警惕和敌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谣言   中国   华为   光刻   清华   舆论   敌人   领域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