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博会开幕:活态传承,让非遗“活”起来

□范晓芳(郑州大学)

手握船舵,在虚拟空间畅览大运河沿线风光;盖章“打卡”,流连于各地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逛吃全球,驻足体验国内外特色美食及文创产品……9月21日晚,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苏州开幕。22日,本届运博会6大主题展览开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感受大运河文旅魅力。(9月23日 新华网)

众所周知,运河滔滔奔流千年,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沟通南北,交流古今,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着的、活着的文化,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它。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的“运博会”既不是单纯的文化博览会,也不是单纯的旅游博览会,而是以大运河为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融合平台。

科技与文旅相融合,为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运河风情。展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线上大运河”虚拟平行空间,让诸多游客眼前一亮;60多个参展城市的文旅风光和民俗产品,以及大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备受喜爱,不少产品借助了元宇宙、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线上直播间等科技形式呈现。科技的力量让大运河走进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焕发了新的活力。

事实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创新只是我国在非遗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校园”“非遗+产业”等模式,创造探索出了不少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案例,比如:辽宁开展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重庆市酉阳桃花源景区引入苗绣项目,开发苗绣、土家织锦、竹编等特色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非遗精品力作精彩亮相……一个个案例,既彰显着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启示我们,非遗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

让非遗“活”起来,从古老的岁月中苏醒,走进人民的生活,这样的传承才会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可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努力连接非遗与现代生活,激发非遗内在活力,使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大运河沿途的人俗风情通过前沿科技重现在我们眼前,当非遗工艺品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当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经由短视频成为年轻人的下厨参考,当非遗戏曲融合流行音乐获得听众青睐,活态传承之下,厚重的文化资源将再次活跃在青年人的生活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惠民   大运河   运河   博览会   游客   魅力   文化   旅游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