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有何特殊,为什么连知县都不敢得罪?你看看他们有何特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竹

编辑|t


引言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面向全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学习考试,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可以获得改变人生的机会。

这些清苦的读书人经过一系列考试,成为举人后一跃跻身社会上层,连当地的知县都要上赶着巴结他们。

(状元牌匾照片)

那么,举人到底有何特殊的?为什么连知县都不敢得罪他们呢?

一、考取举人有多难

历史上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一直到明朝才逐渐成熟起来。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十分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

学子们要一层一层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能最终取得功名。按照朝廷的规定,一般能在会试中合格的学子,就不会再被殿试淘汰了。

(贡院照片)

殿试由皇帝亲自上阵,选拔出一、二、三等的人才。第一等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等是进士出身,第三等是同进士出身。

除了童试和院试是区域性的考试外,后面几场考试都是全国性的,每三年才举办一次。学子们要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以后才能成为秀才。

然而,仅仅是这三层的考试就已经很难脱颖而出了,即便是最初一级的县试,录取率也不足10%,越往后录取率越低,到了院试录取率可以降低到不足百分之一。

(科举考试照片)

可见,即便只想中个秀才,那也是大浪淘沙、分外艰难。不仅如此,只有排名靠前的一、二等,及三等前十名的秀才才能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乡试是每三年一考,许多考生虽然年纪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几场乡试。这些考生的青春年华,都消耗在等待考试的时间里了。

并且,与之前的几场考试相比,乡试的录取率只会比秀才更低。像古代的科考大省江浙,每年选拔出来的举人也不过百名。对比现如今的985高校录取率,这些学子们中举的概率要小得多。

(范进中举画像)

所以才会出现范进中举式的悲剧,许多人考了一辈子头发都花白了,也不过是个童生。连个乡里秀才都难得,更何况是有机会参与京城会试的举人。

二、举人有什么特权

《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之前瞧不起他的乡绅都赶去他家里送礼恭贺,百般殷勤。那么,或许有人会问了,举人到底有什么特殊的,能得如此待遇?

按照古代的规定,秀才中举后,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这项特权不仅可以给举人一家受用,而且还能将其租借给别人使用。

(古代学子)

古代的税收是比较高的,越是土地多、财富多的人越希望自己可以少交税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地主会主动找上举人,将他们名下的田产挂到举人名下。甚至许多富商和地主会拼命巴结举人,想要将举人变成他们的金龟婿。

如此一来,大量的财富就实现了合法转移,这些地主和富商们也能免除不少赋税。而举人也能由此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可谓互利双赢。

再者,举人见到县级官员可以不拜,这一条后面再详述。举人可以获得微薄的俸禄,从此不说衣食无忧,但至少不会饿死,也不用绞尽脑汁看人脸色混生活了。朝廷对于举人上京赶考都会优先提供帮助,所以中举后根本不用担心,没路费赴京考试的问题。

(范进中举画像)

这一点,范进的案例很能说明其重要性。范进在中举之前,穷得叮当响,连买柴米油盐的钱都要向岳父大人乞求。

他的那位岳父是个屠户,没修养没文化,一直对他百般羞辱,十分瞧不起这个又懒又穷的女婿。可以说,范进若是早点中举,能得到朝廷的微薄俸禄,也就不至于穷到快饿死,并遭受周围人的鄙视和侮辱了。

另外,举人若是犯罪,县衙还不能对他轻易动刑。即便必须动刑,也要先走一套复杂的流程,将举人的功名革除,然后才能施展拳脚。

(范进中举画像)

三、知县为何要巴结

举人特权中有一项见到县级官员可以不跪,这充分说明举人的身份地位跟知县是同级的。事实上,这些举人往往会跟当地知县称兄道弟,关系十分融洽。

不仅如此,学子中了举人后,就有机会参加未来的会试。一旦通过会试,就百分之百会被朝廷授予官职。虽然起初这些进士们的官阶都不高,不会超过七品,与知县旗鼓相当。但是在后期的仕途中,这些人受到朝廷提拔的概率相当大。

举个例子,如果有两个官员品级一般高,但一个是进士出身,另一个是举人出身。那么朝廷会毫不犹豫地提拔,进士出身的那位官员。好多学子在中了举人后,都会放弃入朝为官的机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

(古代科考照片)

所以说,进士出身的官员对比寻常官员,在古代社会能得到更多上升的机会。即使这些举人现如今政治地位较知县低一等,可一旦他们中了进士,未来将前程远大。不说成为这些知县的同僚或者上司,就是入中央成为朝廷重臣都是有可能的。

这样的举人,成为知县的巴结对象。毕竟,这些知县之所以长年得不到擢升,就是因为他们本身没机会升迁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人脉。面对跟自己地位相当、未来还有可能迅速擢升的举人,上赶着得罪他们是不可能的。

并且,一旦中举就会成为当地的乡绅,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一个知县老爷要想将地方管理好,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得利用这些乡绅的号召力。

(科考放榜照片)

官场离不开这些人际关系,知县再能耐也绕不过举人这一关。一个关系良好的举人,能帮知县分担不少庶务,并为他未来的职场生涯铺下坚实基础。

举人并不仅仅是一个功名,在这个光环的背后,还夹带着许多实际利益和特权。正是这些特权,使举人受到人们的尊敬,并被知县大人所重视。

参考资料

赵志伟.漫谈"举人"[J].中文自修, 2019(11):3.

徐茂明.明清以来乡绅、绅士与士绅诸概念辨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00(001):98-1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知县   举人   乡试   乡绅   录取率   会试   进士   朝廷   秀才   特权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