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前言

黄巢,字顺之,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也就是公元855年。他自幼聪慧过人,5岁便能作诗,8岁习武,书无不通,口若悬河。这样的人才,本该高中进士,在朝堂上折节显露头角。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相貌平平,黄巢参加科举时屡遭失败。一次次的挫折与不公,让黄巢对这个积弊深重的社会充满了失望与愤懑。

在黄巢第三次赴长安应举而再一次失利归来之时,他正值而立之年,不禁对人生产生了深深怀疑——我明明有才华,为何就是无法通过这场看不见的枷锁?

难道要让自己一辈子沉沦于这片阴暗之中吗?

一、才华出众的黄巢无缘科举

这时的黄巢,心中充满了对这个腐朽的科举制度和黑暗的社会的憎恶与不甘。他在祖居题诗云:“三登朱门未一个看,六年蹉跎空。”可见他内心的挫败与痛苦。

黄巢自小天资过人,学习万卷书籍,诗词文章无所不通,甚至在8岁时就已能习武。这样的人才本应高中状元,在朝廷担任要职。然而当时的科举考试弊端重重,论才华黄巢远超常人,可他的相貌平平,数次赴考均在须眉处失利。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黄巢对这个黑暗的社会充满了失望和愤懑。他不甘心就这样沉沦,内心一直燃烧着为国为民的抱负。然而眼见科举不公,志士难显身手,黄巢终于认清这条路的絕望,只得放弃仕途,回乡继承家业。

多少英明的士子因为貌不惊人而落第潦倒,他们本可以通过科举光宗耀祖,在朝堂出人头地。可相貌成了一道无形的门槛,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践踏着一代又一代理想主义者的梦想。看着这些腐朽的制度,黄巢内心充满了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恶与不甘。

二、民不聊生,黄巢起事

当黄巢重拾盐商之业时,天下已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自唐懿宗咸通年间开始,天灾频仍,旱涝不断。而朝廷缺乏有效的救荒措施,敛财无度,导致百姓生活极为艰难。

“父子不相保,夫妻不同活。”无数破碎的家庭、绝望的生命在这乱世中消亡。黄巢目睹这一切,作为民众中的一员,内心无比痛苦。

终于,在元和十三年(818年),王仙芝在长垣县(今河南开封)率众起事,黄巢闻讯后第一时间带人前去参加。

起初,王仙芝起事也只是为争取生存权利,并无推翻当今的野心。可朝廷对百姓的冷漠置之不理,最终让这场起事演变成了规模浩大的农民战争。

从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天下大旱,国中饥荒。朝廷却继续建造宫殿、修葺陵寝,妄取民财以奉养宦官。农民纷纷起事,都被朝廷残酷镇压。到唐穆宗长庆年间,天下又大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穆宗无心救荒,只想修建宫阙以惬意生活。

这种混乱局面持续到唐宣宗大中年间,民变更是此起彼伏。黄巢见皇帝冷眼旁观,百姓生命如草芥般不值一提,作为草根阶层的一员,他感同身受,内心痛苦万分。

终于,天绝人寰的场面推动了王仙芝的起事。虽然起初只是为了争取活命的权利,但在朝廷视而不见的情况下,这场起事酿成了浩大的农民战争。黄巢见王仙芝起事,第一时间带人加入,想要改变这个黑暗的乱世。

三、黄巢闯长安,唐僖宗出奔

黄巢起事多年,军心始终向皇帝,希望通过正当途径向朝廷请愿。当他攻占蕲州时,蕲州知府答应他上书朝廷,为他争取官职。

可惜朝堂之上腐朽不堪,唐僖宗不但没有答应请愿,还大笑黄巢相貌丑陋。黄巢由此认清了现实,心中一切幻想破灭。

公元880年12月12日,黄巢亲率大军攻破长安皇宫太清门,次日在含元殿即位,建国号“大齐”,自称齐王。唐僖宗闻讯惊恐万分,匆忙带着宫人出奔蜀地。

占领长安后,黄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稳定了局势。他深知农民起事军难以长期统治天下,因此一直希望与朝廷和解。

然而,唐僖宗此时已逃到成都,将罪责全部推到黄巢头上。各路藩镇见机不可失,纷纷起兵勤王,一齐围攻黄巢。

起初,黄巢并不想推翻唐朝政权,起事之目的只是争取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利。他一直希望通过合法途径,向皇上请愿解决问题。当攻下蕲州后,蕲州官员答应帮助他们上书求官,以平定叛乱。

谁知朝堂腐败,唐僖宗不但毫无责任心,还嗤笑黄巢的相貌难看。黄巢这才认清现实,明白这个皇帝根本不关心百姓生死,只想着逍遥度日。一切合法手段都已失效,只能以武力谋求变革。

880年12月12日,黄巢终于率大军攻入长安,占领皇宫。唐僖宗惊恐万分,仓皇带着宫人出奔蜀地避难,甚至来不及带上皇室册封和祖宗神主。次日,黄巢在含元殿即位称帝,建国号“大齐”,自封为齐王,标志着唐王朝的统治已

四、黄巢兵败被杀,大业未成

公元884年6月15日,黄巢在一次决战中大败,率残部逃到异母弟黄玠处暂避。没想到黄玠趁机杀死了黄巢,史称“襄州之变”。

黄巢从盐商到起义军首领,再到建国称帝,历时30余年。他志在救世匡时,却因唐朝满目疮痍而难以医治,最终功败垂成,未能如愿以偿。

黄巢虽死,但唐朝已如日中天。唐僖宗得知黄巢被杀,既欣喜又怨恨,决心要报这个血海深仇。

黄巢起兵30余年,从一个小盐贩发展为农民军首领,最后居然攻入长安称帝。这可谓从无到有,战无不胜,一时间令整个唐朝为之震惊。

然而好景不长,884年,各路唐军联合围攻黄巢大军。虽然黄巢设法突围逃脱,但在襄州被弟弟黄玠设计杀害。黄巢虽有雄心壮志,终究大业未成,只留下一个短暂的“大齐”梦。

他本想救天下于水火,改变这个黑暗的时代,却因唐朝积重难返而功败垂成。黄巢虽死,但唐僖宗决心要他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他的叛乱偿命。

五、唐僖宗残杀黄巢妃嫔泄私愤

黄巢兵败之后,唐僖宗将目光转向还在长安城中的黄巢亲属。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唐僖宗对黄巢一族的处置极为残酷。

当抓获黄巢的姬妾时,唐僖宗质问她们:“汝等皆勋贵之女,世受国恩,为何要跟从贼寇?”一个妇人勇敢地回敬:“这些起义军连你这个皇帝都打跑了,还要怪我们这些弱女子不成?”

唐僖宗闻言大怒,当即下令将这些女子五花大绑,吊挂在城楼高处,任由烈日烤晒。这些柔弱的女子经不住长时间的饥渴与炙烤,很快就惨死于非命。但唐僖宗还不解气,下令将她们的尸体继续悬挂数月之久,直到身首分离,极为凄惨。

这无疑是在发泄对黄巢的怨恨。唐僖宗不敢正面对抗起义军,反倒要虐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可见他的懦弱与卑劣。

唐僖宗平日里昏庸无能,既没有政治抱负,也没有治国才能,整日游手好闲。一朝失了河山社稷,唐僖宗只会依靠女色自娱,对黄巢大军竟无一点抵抗之力,只能丢盔弃甲而逃。

失去天下的唐僖宗心中充满了对黄巢的仇恨,但又无力报复,只能选择了这些弱势女子出气。他强词夺理,质问这些无辜的妃嫔为何要跟从叛军。得到勇敢的回应后,他暴怒交加,将她们凌迟处死,尸体长期挂在城楼上任凭蹂

六、唐末乱世,国运尽毁

黄巢之乱后,唐朝国势已日薄西山。这场动荡不只是黄巢一个人的责任,而是这个腐朽帝国必然的结局。

唐僖宗怨恨黄巢,残害妃嫔,试图推卸责任,但历史终究会给予公正的评判。他的懦弱无能加速了唐朝的覆灭,败坏了大唐几百年基业。

黄巢虽未能如愿救世,却用生命警示后人:面对黑暗,我们必须勇于抗争。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历史的定理。

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唐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朝廷军队四面楚歌,本可趁机清廉用人,关心百姓,重新振作国力。但唐僖宗只会含怨负气,残杀黄巢妃嫔以泄私愤。

一个皇帝若无大局观念和治国才能,只会加速这个帝国的覆灭。唐僖宗正是这样懦弱无能之辈。他不思进取,不思救世,反倒虐害无辜,这无异于在唐朝的坟墓上踩几脚。

一个帝国的覆灭,绝非一人一时所能担负的责任。唐僖宗却把光辉灿烂的大唐帝国败坏在自己手里,连黄巢之乱也要归咎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实在不象话。

七、结语

黄巢之乱揭示了唐末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腐败失德的皇帝与衰微的朝政,导致民不聊生;贪得无厌的官僚和黑暗的科举,湮灭了一代又一代英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妃嫔   黄巢   起义军   长安   帝国   科举   朝廷   唐朝   皇帝   黑暗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