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重工濒临倒闭?只因造了大飞机,八个月赔了5000亿

日本三菱飞机设计制造的SpaceJet(原名MRJ)支线客机在经历了第六轮交付延期之后,最近宣布了新的交付日期。首发客户将是日本全日空,但这背后的故事却并非乐观。SpaceJet支线客机不仅给三菱飞机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几乎拖垮了三菱飞机的母公司,日本三菱重工业。仅仅在短短的八个月内,从2019年4月到2020年初,SpaceJet支线客机就为三菱重工造成了将近5000亿日元的损失。这导致了三菱重工的收益锐减九成,只剩下可怜的127亿日元。

SpaceJet支线客机的研发历程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十二地支”的周期。然而,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原型飞机的设计定型和首架量产型客机的开工制造,却迟迟未能实现。即便一切顺利,2013年日本定下的“SpaceJet支线客机投入商业运营”的目标在2021年是否能够实现,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为了维持SpaceJet支线客机的研发、试飞和适航取证工作,三菱重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这笔代价并非一劳永逸。从过去的情况来看,三菱飞机曾多次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只能靠着三菱重工不断注资才得以维持。而如今,SpaceJet支线客机的前景依然黯淡,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不仅如此,SpaceJet支线客机的确定订单只剩下163架,远远不足以达到日本当初乐观设定的“盈亏线”——必须制造400架才能保证不亏钱。

面对这一局面,SpaceJet支线客机的供应商,包括碳纤巨头日本东丽在内,纷纷从这个看不到希望的项目中撤退,将更多的烂摊子留给了三菱重工。三菱重工将不得不面临工作量加剧、人手不足的尴尬境地。而与此同时,空客、波音等航空制造业巨头也在向支线客机领域渗透。在这种情况下,SpaceJet支线客机成功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大飞机产业背后的利益是巨大的,几百万个零部件几乎每一个都能撑起相应行业的运转和扩张,带动经济就业。然而,日本的野心在大飞机领域可能显得过于冒进。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和魄力将野心付诸实践,那么这种野心必然会加倍反噬。享誉140年的三菱重工是否会在这次挑战中画上句号,或许取决于日本人是否有“断臂求生”的觉悟。否则,等到雪崩发生时,一切或许都将为时已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日本   东丽   波音   支线   客机   日元   境地   野心   巨头   飞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