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战绩平平的庸将,只因没随傅作义起义,得到蒋介石空前重用

蒋介石对黄埔出身的军人情有独钟,他们无论才能如何,只要对蒋忠诚无比,就能得到高度重用。胡宗南和石觉就是这种典型代表。虽然胡宗南在与共产党的对抗中屡次失利,但仍能稳坐高位。而石觉虽然没有太多战功,却因为没有参与北平起义而受到蒋介石的特别青睐。石觉于1908年出生在广西桂林,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但却曾外出后音讯全无。1924年,石觉考入了黄埔军校的第三期,成为蒋介石的门生之一。然而,黄埔学员众多,一个普通的石觉并没有引起蒋介石的特别关注。直到汤恩伯的出现,才推动了石觉的崭露头角。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将黄埔军校迁至南京。石觉成为黄埔第六期学生总队的第二大队副中队长,而大队长正是汤恩伯。从1929年开始,石觉先后担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第三团第三营的营长,而汤恩伯则担任第一旅旅长。这段时间,石觉在汤恩伯麾下任职,共事多年。

通过汤恩伯的推荐,石觉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看重。他的黄埔出身以及对蒋的忠诚使得他能够在中央军校中得到提拔。这种优待在后来的台湾时代依然没有减少。总结:蒋介石对黄埔出身的军人非常重视,不论才能如何,只要对他忠诚无比,就能得到高度重用。胡宗南和石觉就是这种典型代表。虽然胡宗南在与共产党的对抗中多次失利,但仍能稳坐高位。而石觉则因为没有参与北平起义而受到蒋介石的特别青睐。通过汤恩伯的推荐,石觉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看重,并在中央军校中得到了提拔。这种优待在台湾时代依然没有减少。抗战时期,13军军长职位空缺,谁能接任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马励武是众人猜测的热门人选,但却出人意料地,汤恩伯将这个重要职位交给了石觉。这一决定充分展示了汤恩伯对石觉的高度信任。从此,石觉被誉为"汤恩伯的干儿子"。抗战胜利后,石觉带领13军进入东北,成为国军进军的先锋部队。

在严寒的冬天,13军一路攻占山海关、九门口、锦州等地,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和火力优势多次击败我党部队。然而,随着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投入,13军被重新编为"二线部队",负责承德地区的防守和机动作战任务。1946年9月,石觉受蒋介石的命令,前往张家口会战中配合傅作义作战。这次合作取得了胜利,傅作义成功奇袭张家口,并夺取了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石觉率领13军攻占多伦,两人首次合作相当成功。然而,这次行动中,13军只是临时抽调,石觉并不在傅作义的指挥下。1946年底,石觉再次接到命令,深入东北与我党部队作战。总结:石觉作为汤恩伯大力推荐的13军指挥官,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和勇气。他带领13军在东北地区取得了重大胜利,成为国军进军的先锋部队。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13军被重新编为"二线部队",石觉再次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他的经历和成就,让人们对他的能力和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动荡战乱的时期,石觉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他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你认为石觉的军事才能如何?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何启示?解放军崛起,国民党覆灭在即,然而东北的形势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国民党在东北的力量大幅削弱,但我党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却势如破竹。13军成为我党在东北的重要一支,下辖的第4师虽然没有损失,但第54师和第89师却在辽西会战中先后被歼灭。国民党对东北形势的调整也未能扭转败局,石觉作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员,却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相信只要13军存在,热河就安全无忧。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国民党部队很快被解放军歼灭,热河也随之解放。蒋介石透过电报向傅作义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运走13军,但傅作义并未作出绝对的回答。消息泄露后,北平的国民党部队最终选择留下,只有石觉等少数高级军官逃脱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他们的决策是否明智?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对于国民党来说,东北形势的转变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尽管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占据着优势地位,但随着解放军的崛起,这一优势被逐渐削弱。而我党在东北的力量不断增强,特别是13军的崛起,让国民党感到愈发无力。然而,国民党内部的决策却未能及时调整,对于东北形势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判。石觉作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员,在热河重新组建了第89师,并组建了三个临时编制的师,以及尚未损失的第4师,共计五个师的编制。他对部下表示,只要有13军在,热河就安全。这种乐观的心态让石觉未能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并导致最终的失败。国民党的失败,不仅源于战略上的失误,也与内部的矛盾有关。作为国共内战的主导者,蒋介石对傅作义的行动并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尽管蒋介石向傅作义发电,希望后者能够允许运走13军,但这仅仅是一种委婉的请求,并未作出明确的承诺。傅作义也并未对13军的后续行动进行干涉。

然而,这个计划却很快被泄露出去。国共两党内部都存在共产党的秘密人员,这使得计划无法保密。这种泄露导致了北平的国民党部队最终选择留下,接受解放军的改编,只有极少数高级军官能够逃脱。回顾整个事件,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并非偶然。他们未能及时认清形势,对内部矛盾的处理不当,以及对13军的行动缺乏明确的支持,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国共内战中,决策的准确性和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明智的决策,应对任何形势的变化。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呢?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是否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和思维,以应对变化的形势?是否能够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决策,并给予充分的支持?这些问题,或许值得我们深思。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代,只有保持警觉和灵活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我想请问你,你认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处理?

你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建议呢?从华北战场的惨败到南京的无权无势,石觉的命运似乎一落千丈。然而,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一个机缘让他找到了新的出路。他的老上级汤恩伯依然保持着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职务,石觉迅速投奔汤恩伯,成为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然而,国军已经岌岌可危,中央军精锐都无法阻挡解放军的前进。在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之后,汤恩伯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时,蒋介石对石觉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石觉本应是最有希望的将领,但却被牵连进来,无法指挥自己的部队,这等于是灭亡。因此,逃出上海后,蒋介石将石觉安排到舟山群岛,任命他为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石觉指挥着几个军,成为岛上的大官,这在国民政府内部也算数得上的大职位。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空军迅速发展,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也逐渐失去了战略价值。蒋介石担心部队留在那里会被全军覆没,因此下达了一个罕见的明智命令,让舟山的部队撤到台湾。

一开始,石觉并不愿意离开,他认为还有一战之力。然而,蒋介石怒斥他,坚决命令部队撤退。在美军的帮助下,12余万人从舟山群岛撤到了台湾。石觉的军旅生涯虽然多次起伏,但他始终保持着忠诚和勇敢的品质。他在战场上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但从未丧失斗志。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舟山群岛,他都努力保卫着自己的岗位。虽然最终被迫撤退到台湾,但他的坚定和忠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整个故事,我们不禁思考,一个将领的命运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时势?还是个人能力?石觉的遭遇让我们意识到,虽然时代在变,但忠诚和勇敢的品质永远不会过时。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像石觉一样坚守信仰、无畏艰险的人物呢?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弘扬这样的品质呢?留言区请回答:在当今社会中,忠诚和勇敢的品质是否还有价值?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弘扬这样的品质呢?台湾历史上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将领——石觉,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曲折与不凡。

与其他黄埔老兵不同的是,蒋介石并没有选择继续使用他们,反而将他们置于闲职。然而,石觉却一步步晋升,成为了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北部防守区司令、南部防守区司令、第2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等职务,并且在1957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不仅如此,他离开军队后还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和评议委员。晚年,石觉对太极拳特别热爱,积极推广这项运动,使其在台湾民间非常流行。虽然石觉没有惹人注目的战绩,但他在极端危险的局势下,多次从战场上安然撤离,这一点实在令人佩服。1986年,石觉在台湾去世,享年78岁。总而言之,石觉的生活过得非常不错。虽然他在军队中没有取得惊人的成就,但他的晋升之路却一帆风顺。他的热爱和推广太极拳也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曲折与不凡,他在危险的战场上的从容撤离令人佩服。

石觉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成功并不一定只来自于个人的战绩,还有勇于适应变化和选择不同道路的智慧与勇气。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或许并没有机会像石觉那样参与到大规模的战争中。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石觉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和从容,寻找合适的机会和方法,安全地撤离困境,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的人生中,是否曾经遇到过像石觉一样的困境?你是如何面对并解决的呢?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热河   蒋介石   北平   舟山   我党   台湾   国民党   战绩   忠诚   部队   形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