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疫情,熬不过2023年的寒冬?中国民航不容乐观的现状!

1978年,中国民航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大力发展,当时位列国际民航组第37位,发展至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民航已经在国际民航组织中高居第二仅次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航空运输大国。

三年疫情风雨满楼,中国民航在此次经济冲击中可谓伤筋动骨、遭受重创。

原本以为疫情消失后,中国民航能趁着经济快速复苏卷土重来,但截至目前民航所交出的答卷依然是十分悲观,熬过了疫情,民航是否能熬过这个寒冬?民航又该如何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呢?

不容乐观的民航现状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民航业都在经历着生死抉择的局面,2020年全球就有43个民航公司宣布破产,为了谋生自救,许多公司相继退出快乐飞、随心飞套餐,但依然难以重现盛景。

2023年5月10日,民航局对外公布了2022全年的统计数据:去年全行累计收入6328.9亿,同比下降15.8%,亏损高达2174.4亿,同比增亏1374亿元也就是说去年民航累计新增亏损超1.7倍。

具体数据来看,航空公司去年总营收3364.8亿,同比下降20.5%,亏损1171亿,机场收入下降18.5%,亏损476亿,保障企业下降6.2%,收入减少3.2亿。

税收来看,民航去年交税300.3亿,同比减少23.5亿。旅客数据上,共完成运输量2.52亿次,下降近43%,其中国内、港澳台航线运输量均下降在43.1%~20.8%不等。

一位海航机长在信中写道:原以为疫情管制放开后,民航业会枯木逢春迅速好转,但现实却不容乐观。2023年已经步入尾声,但各大航空公司依旧面临着亏损,一两折的航空票满天飞,国内油价却持续走高,很多航空公司每天亏损在六百万——九百万,大型公司甚至日亏五六千万,他们扛过了疫情,却在疫情开放后变得岌岌可危。

海航机长所言不假,2023全年民航只有7、8月暑运超过2019年的数据,其他月份均处于下降水平。9月份民航飞机利用率只有8.4小时,而一旦飞机利用率低于9小时,受限于固定成本和低票价,公司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同时九月份客座率只有78.5%,远不及2019年同期,民航的冬天已经在9月份提前降临。

国内民航萧条,国外航空公司也并不好过。美国四大航空公司在2020疫情爆发年均出现巨额亏损,达美航空尤为惨重,仅2020年就亏损了整整123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是达美过去三年的累计总利润,真可谓一朝回到解放前。

并且任何航空公司在疫情中产生的经济损失都是不可逆的,只能随着人们出行恢复而逐渐回暖,毕竟谁也不会在开放疫情后产生报复性出行需求。而且根据现有数据,人们的出行意愿甚至有减无增。

民航自救之路

中国民航目前现状并不乐观,那我们能否效仿二十年前非典流行期间民航复苏历程,来加速实现民航经济增长呢?

2002年12月15日我国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例,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广东一共增加至305例,并大有失控蔓延之势。此时的中国民航还未知晓非典的厉害,2003年第一季度依然在周转量、旅客量以及货物运输量保持着15%上下的增速。

直到3月份世卫组织发布非典全球警报,民航迅速急转直下跌入冰窖,全国出行人数因政策受限大幅下降,4月份民航旅客直线下降,只有0.06亿,同比下降25.7%。

5月份国家再度对出行加大管控力度,部分地区出现隔离政策,整个五月民航旅客量下降78%。当年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巨头公布了前三季度亏损报告,三大巨头合计亏损近28亿,这是2003年的数据。

那非典中,民航又是怎么完成自救的呢?

比如南方航空,他们停飞了近三成的客机,取消正处级以上干部奖金,其他员工月奖金扣除一半。同时国家为了挽救民航业,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费等等。整个2003年国家免征民航建设基金23.3亿,税款14.3亿,让民航业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紧接着各大民航公司按照旅客出行的具体需求,来逐渐恢复正常飞行航班,市场在政府的扶持和民众的消费下逐渐恢复正常轨道。

但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就曾明确指出,非典事例并不能成为现在民航业的正确范本,因为非典和新冠之间的影响是有着明显区别。非典只涉及到29个国家和8000多个病例,但反观新冠疫情波及一百多个国家,感染病例数十万,各大主要经济国家无一例外成了重灾区。

最重要的就是诸多经济大国都深受其害,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不可能有谁能置身事外,全球民航业都将深受其害。只是中国因航空体量较大,全球旅客量更多,所以受到的影像更严重,比如2020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累计损失278亿美元,光是中国市场就损失128亿美元。

现在国际航线恢复进度也十分迟缓,及时即将步入2024年,中国的国际航线恢复总量也只有50%左右,尤其是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回复之慢更是令人咋舌。截止至今年十一,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座位数只有两万多个,是2019年的十分之一将数据扩大到整个第三季度,更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7.8%。

现在的中国民航想要快速恢复至疫情前的光景,除了要面对航线待恢复以及低廉机票外,更难以解决的是自身行业问题。

比如严重同质化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的服务,让顾客不会产生深刻的的乘坐体验,因此也不会忠诚的选择某个航空品牌,而是只靠价格来抉择。

亦或者高昂的固定成本,一般情况下燃油成本占到航空公司总成本的30%,再加上难以削减的员工薪资,维护费用,直接导致航空公司的成本久高不下,并且无法解决。

再来看看机票恐怖的降幅有多夸张,在十月旅游期间,北京飞往西安、兰州等地的机票价下降79%,上海飞往成都票价下降80%,仅售220元,部分地区的票价甚至下探到一百元左右,这极大的压缩了航空公司的利润空间。

民航业作为与社会密切挂钩的行业,深受外部环境变化的波动,大家常说民航运输量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因此如何应对新冠以及地缘对民航的影响,我想我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思量这个问题。

在未来几年间,民航业想要解决问题稳步向好,只能改善供需结构,放缓供给增速。

在航空公司盈利不利的局面下,因谨慎引进飞机,加速飞机退租。同时提升发展质量,不要追寻短期流量而去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利用技术推陈出新打造优质产品才是赢得市场的密匙。其次就是在政府的市场引导下完善运价,加强基础设施和运行效率,结合疫情经验打造更完善的应急管理能力。

但最关键的还是期望民众对飞机的出行需求能迅速提高,这才是真正妙手回春的良药,无奈现在国内出行选择众多,有时高铁反而更为快速高效,希望民航能找寻到一条增进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中国民航   疫情   运输量   不容乐观   航空公司   非典   寒冬   民航   旅客   现状   航空   国家   民航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