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的终局:中美“双操作系统”?

国产替代终结:中美“双操作系统”?



曾航/文

在观察了很多国产替代的案例后,我们开始思考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提议:如果以几十年为一个周期,国产替代发展的最终形态应该是什么?

我觉得结局只有几个:

(一)国内替代失败,中国技术升级失败,世界主要产业仍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中国依然“卡壳”,中国陷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

(2)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大部分产业规则的制定者,创造了事实上的主导世界的中国标准。

(3)中国制定中国标准,美国遵循美国标准。其他小国则选择站在中美两种制度一边。如果他们能够接触到美国标准,他们就无法再接触到中国标准。

(4)中美两国正在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其他小国可以自由接入中美两个体系,同时达到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同时与中美做生意。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我们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结果对中国都非常不利,而第二个结果也很难赶走美国。不仅需要中国付出120%的努力,还需要美国犯战略错误。其中,第四个成果是中国可能努力实现的、对中国相对有利的成果。不久前,我们看到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一段非常有趣的评论。大致意思是,未来的世界将形成中美“双操作系统”的格局。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需要同时进入中国和美国。系统。

事实上,当今的许多国际规则都是由美国制定的。大多数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应用程序开发商与苹果(或谷歌的Android系统)之间的关系。当今的国际贸易大部分以美元进行,英语是通用的国际语言。互联网、半导体、操作系统等工业标准大多由美国决定:美国控制着世界主要专利体系,随时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影响其他国家。该国实行技术禁运,美国媒体主导世界议程,好莱坞大片主导世界文化输出,美国大学吸引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如果其他国家与美国发生冲突,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平台开发商和平台所有者之间的冲突。辛巴最巅峰的时候,它的占比占到了整个快手总流量的40%。然而,当辛巴和快手的关系变得紧张时,快手开始压迫辛巴家族。结果,他们依赖于单一平台。辛巴很难抵挡这一击。同样,当其他依赖美国体系的国家与美国发生冲突时,这些国家几乎毫无防御能力。然而,世界上主要的手机操作系统是Android和Apple。安卓相对开放,苹果相对封闭。这两个系统相互竞争。其他中小型开发者可以同时接入Android和Apple系统,并且可以快速使用这两个系统。在系统之间切换。



例如,当腾讯开发一款热门新游戏时,即使基于苹果的App Store率先上架该游戏,也可以借助开发的中间件和服务快速推出Android版本,用户可以玩苹果同时玩游戏。版本和Android版本,差别很小。

类似的案例在汽车行业还时有发生。中国大陆和美国的汽车方向盘在左边,日本、英国和香港的汽车方向盘在右边。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辆车,例如丰田凯美瑞,必须仅使用正确的方向盘才能在日本销售。对于方向盘版本,在中国销售的是左舵版本。两个系统之间切换非常方便。这个愿景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工业未来可以走向的方向,即世界将形成中国和美国两大工业标准,相互竞争,但并非完全密不可分。其他中小国家将介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主要标准之间。两者可以自由切换,同时访问,双方都可以做生意,而不会得罪任何一方。我相信这个成果是有机会实现的,也是中国现有的产业解决方案中对中国最有利的。

比如,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质上已经与美国形成了“双操作系统”模式。我们有美国的Facebook、中国的腾讯、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阿里巴巴、美国的谷歌、中国的百度和美国的Uber。中国有滴滴打车……其实,互联网行业的中美双操作系统模式有着非常特殊的背景。首先,互联网行业太特殊。中国对Facebook、谷歌等外资互联网公司的限制非常严格。在中国开展业务存在诸多限制,这给腾讯、百度等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产业毫无疑问已具备世界级竞争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不仅能很好地服务国内市场,在海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那么其他行业是否可以复制网上看到的“中美双操作系统”模式呢?我觉得很有可能。比如在芯片行业,我们整个产业链长期落后于国外厂商。无论是芯片设计、光刻机、光刻胶还是EDA软件,都落后于国外。不过这个行业也非常注重产品的迭代。通过日夜奋战,领先者的地位越来越发达,马特效应越来越强,追赶者与领先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然而,中美科技战爆发后,中国很多行业被迫开始使用国产芯片和国产光刻机。这给了很多中国厂商一个机会。中国第一次有机会建立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并制定自己的标准。

2021年9月下旬,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一份题为《增强“软连接”:中国的标准制定改革与国际雄心》的报告,专门分析了中国在标准化问题上的能力和前景。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在国际标准方面仍是后起之秀。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仅占国际标准的1.8%,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则占90-95%。

另一份国外智库推出的报告《数字丝绸之路和中国对中国标准设置的影响》也指出,中国在5G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电网等行业具有国际产业领先地位,但很多时候并没有翻译。中国在国际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国际标准的国家,也是最希望在国际标准制定上有所突破的国家。这从政府机构陆续发布的促进国际标准制定的文件就可以看出,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未来10年,中国标准的国际接受程度将是衡量中国产业实际地位的重要试金石。需要指出的是,中美最终建立“双轨制”模式时,应将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以免演变成美美冷战那样的纯粹军事对抗。苏联。因为军事对抗的结果很可能是双输,而经济竞争则可以是双赢。比如,中美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对于世界来说是双赢的。

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创建的热门短视频平台抖音,国外版本称为TikTok,风靡全球,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来快乐,而字节跳动本身则得到了美国大额资本投资。 。同样,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在大型民用飞机领域的良性竞争,造成了事实上的“双体系”结果,也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在竞争形势下,两大航空巨头倍感危机感,不断提升技术、投入研发、打造越来越好的客机。



从产业层面看,互联网、半导体、移动通信、电动汽车、航天工业、工业软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重型机械生产、新材料、卫星导航、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领域。中美之间建立“双轨制”、“双标准”格局。

在更广泛的国际关系领域,如货币、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中美之间建立“双轨制”格局似乎比产业层面困难得多,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重点。我认为第一步是在产业层面。很多大产业很可能会在中美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双轨制”。

当今世界,中国是120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如此庞大的经贸往来背景下,当世界主要国家与中国有着事实上密切的经贸、科技关系时,如果他们想彻底孤立中国,就会被“卡在中国的脖子上”,然后形式。类似于20世纪美苏冷战的情况。全面的对抗和分离并不容易。美国商会中国中心在其题为“《理解中美脱钩:宏观趋势与工业影响》”的报告中,也对中美经济分离给美国带来的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也非常令人震惊。报告估计,中美贸易硬分离将使美国经济在10年内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的潜在增长。

投资方面,2020年6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达2580亿美元。假设包括资本收益、商誉和再投资收益,美国对华投资实际价值估计为7640亿美元。报告估计,假设中美完全分离,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将减少一半。

从历史上看,美国跨国公司海外资产的每一美元都增加了美国GDP总量。报告指出,假设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一半(1240亿美元),美国GDP每年可能下降四分之一(5000亿美元)。这两项成本每年对美国造成的影响达 5500 亿美元。此外,中美双边证券投资存量达到3.9万亿美元(不包括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假设中美资本分离,美国居民和投资者将无法再享受中国市场带来的高回报。与此同时,美国吸引的中国证券投资金额也将大幅下降,这些资金很可能流向其他地区。

报告引用了美国航空业的例子。假设中美经济分离,10年内美国对华飞机出口额将减少2772亿美元,美国航空业16万至22万名员工将失业。你看,美国航空业的平均工资是86,000美元,远高于美国平均工资49,000美元。这是一个极高收入群体。由于中国市场的丧失,中国商飞等中国本土航空公司未来可能成为波音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它们很可能填补因美国公司退出而造成的巨大市场空白。这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



波音787生产线

与此同时,2019年中国购买了价值约705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约占美国企业全球销售额的36.6%。中国是美国半导体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报告指出,如果中美“部分分离”,美国半导体在全球的份额将下降8%,如果完全分离,美国半导体的全球份额将下降18%。其中大部分份额将被中国半导体企业吃掉。

中国是美国学校的主要生源地。中国学生(本科及以上)每年在美国花费138亿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2018年数据,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数量正在下降。将影响美国的创新。上述分析表明,美国精英对中国的分裂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种分离绝对不利于两国行业和人民的福祉。同样,中国也应该在国内保持廉洁,决不能轻易走美苏冷战时期那样的“双操作系统分离”的产业道路。

中国必须防止出现一种极端情况,即美国利用美苏冷战式的军事对抗,迫使大多数发达国家与中国进行事实上的技术和经济隔离。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结尾。这意味着中国从头开始制造光刻机的所有零件,开发飞机发动机所需的所有零件,开发所有工业软件,开发大部分发明专利……

同样,假设中国继续与其他国家开展高频次经济关系,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泰国、沙特阿拉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是否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例如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时期?在两个大国之间选边站而不与对方互动怎么样?我认为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这样做。就像大多数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一样,您连接到 Android 并不意味着您不想连接到 Apple。

美国多家智库发布的针对中国技术封锁的报告指出,对华出口管制的真正目标应该是技术,而不是产品。以半导体为例,美国的真正目的是阻止中国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国产化。简单来说,芯片还能卖给中国,但光刻机、光刻胶、EDA软件不行。如果这一战略真正实施,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要彻底更新和发展大部分高科技产业的全产业链将是极其困难的。

以光刻机为例。这种复杂精密设备的生产需要数十个国家5000家公司的密切合作。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生产光刻机。有人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中国要想完全自主生产高水平光刻机,就等于吃了一盘清蒸鲈鱼,先挖自己的鱼塘,然后养自己的鱼,抓自己的鱼,然后再吃自己的鱼。种植烹饪鱼所需的所有香料,例如洋葱、生姜和大蒜。这种完全独立于国际分工的代价非常高昂。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局面。



中国越是与外国“陷入困境”、“技术孤立”,就越要开放市场,关起门来能做的就越少。中美“双轨制”模式的实质是积极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捷克、波兰、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均已开放营业。我们让这些国家在中国赚钱、获得利益。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发展自己。这与上次美国和苏联不同。冷战的不同立场也是中国可以努力实现的一个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中美   光刻   双轨制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操作系统   美元   产业   标准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