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长期抠鼻子小心感染“丹毒”

近日,一名小伙因长期抠鼻子感染丹毒的消息引起热议。“丹毒”到底是什么?长期挖鼻子会带来什么后果?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民族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零兴勤。

零兴勤主任(医院供图)

什么是“丹毒”?

丹毒其实也是中医病名,因为它会使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故古人将其命名为“丹毒”。丹毒虽以“毒”命名,但却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影响皮肤表层、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大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丹毒”诱发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不规律、长期酗酒、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其中,足癣(俗称脚气)、下肢湿疹、鼻炎、中耳炎是引起丹毒的主要诱因。

长期抠鼻子小心感染“丹毒”

零兴勤主任介绍,丹毒是皮肤科常见病,面部的丹毒往往跟抠鼻子、抠耳朵有关系。丹毒一般常见于春、秋两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等处。“鼻子与耳朵的皮肤很薄,很容易有破损,有个破损点后容易引起炎症。”

除了面部,小腿也是丹毒常发部位,以抠脚趾缝为最常见诱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也是丹毒诱发因素。一般数日后,皮疹不再扩展而开始消退。但有些严重的由于细菌扩散及毒素作用,可发生肾炎、心肌炎等。

危险“三角区”破损后易感染

丹毒起病较急,会有寒战、高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表面可出现水疱,有灼热疼痛的感觉。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疾病反复发作,可造成淋巴管阻塞,组织增厚,形成“象皮肿”。少数严重患者可引起急性肾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预后不良。

老人常说鼻子区域是危险“三角区”,长痘痘不要乱挤乱抠,这也有一定的原理。“这个区域长痘后一般不允许用手挤压,否则破损后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当感染微生物通过鼻子静脉或眼上/眼下静脉回流到脑部时,严重的会引起颅内感染,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危险症状,故该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零兴勤主任提醒道。

使用正确方法清理鼻子

鼻子不仅是一个可以影响颜值的器官,还可以帮助人类过滤掉空气中的垃圾。生活中,每个人的鼻腔当中难免会有一些“垃圾”,从而影响呼吸和异物感。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抠鼻子这一动作。

零兴勤主任在给患者检查鼻子

零兴勤主任建议,当感到鼻腔有异物时,可以用消毒棉签微微沾点水,在鼻腔内轻轻地转动擦拭,这样脏东西就会被棉签带出,不易划破鼻腔。

鼻毛是阻挡灰尘和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一道屏障。但在生活中,挖鼻子时容易“挖断”鼻毛或“连根拔起”。零兴勤主任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乱拔鼻毛,否则不仅会降低抵抗力,还易使毛囊发炎。“可以用消毒后的专用小剪刀把露出鼻孔的鼻毛剪掉,不要拔掉,因为破坏毛囊也容易让细菌趁虚而入,引发丹毒。”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祯/文 宋延康/图 实习生 覃颖欣 通讯员 谭小丽

编辑 | 蓝梦

校对 | 李冬莉

审核 | 韦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丹毒   淋巴管   鼻子   毛囊   南宁   鼻腔   细菌   面部   危险   主任   小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